公示 | 第七届华夏古典教育研究奖获奖名单公示

文摘   2024-11-05 09:02   湖南  




▲▲▲ 



第七届华夏古典教育研究奖获奖名单

公示


在各位学者、同学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支持下,第七届华夏古典教育研究奖征文活动日前圆满结束。本次征文共收到来稿108篇。因本次征文质量较高,评审小组经认真考虑,评出10篇优秀奖论文、20篇提名奖论文、26篇邀请论坛发言论文。我们将邀请以上所有作者参与11月29日-12月1日于湖州师范学院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古典教育论坛并汇报论文。论坛不收会务费,主办方承担参会人员会议期间工作餐。优秀奖作者会议期间的住宿由主办方统一安排,提名奖与邀请论坛发言作者住宿自理。所有参会人员来回交通费用自理。欢迎大家积极参与。现将评审结果公示如下

优秀奖(按姓氏音序排列)


教师组(5篇):

娄雨(中国人民大学)

听而弗问、善问与善待问——《学记》“幼者听而弗问”章的历史重审


宋健(曲阜师范大学)

本体·工夫·境界:孔子“成人”三问蠡测


吴宝麟(中央民族大学) 

由《论语八佾》“子语鲁太师乐”章重审孔子乐教理想


肖桐(厦门大学)

儒者之“问”:传学与载道——儒家教育观的义理阐释


张震(湖州师范学院)

必培其根:教育家王阳明的工夫教学


学生组(5篇):

陈驰(中山大学)

奥林匹奥多罗斯《柏拉图传》中的古典教化理想


王中沛(北京大学)

从“模仿”到“净化”——论亚里士多德公民教育的起点


许越(中国人民大学)

每下愈况——《庄子》中颜回如何通过学习成为自己


赵森(华南师范大学)

论家庭教育的亲亲时间 


朱君鸿(河北大学)

《周易·蒙》卦的治蒙思想体系

提名奖(按姓氏音序排列)


教师组(共9篇):

陈郑双(浙江工商大学)

论《游叙弗伦》 中的“捆绑”与教育


高媛(南方科技大学)

唯天为大与个体生命的自我开启——董仲舒的教育哲学新诠释


黄上芳(湖南师范大学)

道始于情:儒家为什么重视礼乐教化?——以“三年之丧”章为例


李卯(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庸》的“诚”“明”义理及其古典生命哲学意蕴


李鹏举(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儿童是“小大人”?:传统中国儿童观的源流与现代性重释


李晓敏(山西师范大学)

“文教”中国:“古文”教育的传统、困境与当下实现路径


李政(聊城大学)

《周礼·大司乐》“乐德之教”新释——以《周礼》“设官分职”制度为中心


毛君(清华大学)

爱弥尔到巴黎——从《爱弥尔》初次社交看卢梭的自然教育观


魏柳英(北京师范大学)

传统教育目的思想的现代转化:以李泽厚两德论分析一副广东清末书院对联为例



学生组(共11篇):

代雅新(南京师范大学)

对“天人合一”思想进行教育学诠释应用的方法论思考


吴昌政(台湾师范大学)

兴的美学与现代诗歌欣赏教学


赵安(复旦大学)

“孝”何以为“教之所由生”?——以“致孝乎鬼神”为中心的讨论


韩闰轩(西北师范大学)

家国伦理价值中立性的教育哲学反思——以《乐记》的音乐伦理为例


刘明显(北京师范大学) 

孔子“知生”的教化意蕴


陈嘉杰(华中师范大学)

论孔子教育对象观——基于对《论语》中“不教”观点的重新诠释


万朝(复旦大学)

斯宾诺莎的儿童教育学发微


冉路伟(湖南师范大学)

无知的教师:教育的“学习化”下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肖甜(清华大学)

王阳明良知感应论与人的身心教化 


孙钰欣(首都师范大学)

以《庄子》为思想资源挖掘“道家式教师”理论原型


段奕如(浙江大学)

听从神圣的言辞:品达第四首《皮托凯歌》的王者教育


论坛发言(按姓氏音序排列)


论坛发言(共26篇):

毕玥琳(中国人民大学)

拾级而上:教育中爱的阶梯


付彬(中南大学)

陈白沙的诗教思想及其高等教育启示


葛涵瑞(北京大学)

旧典成新知:论朱自清的古典文学课程建设


韩聪慧(南京师范大学)

从身体到灵魂:重访柏拉图的教育理想与现代教育的再定位


胡娇(云南师范大学)

中华美育精神视域下陈献章家庭人格教育思想探析


孔晋萍(玉溪师范学院)

儒家诗教精神探析与实践——以罗庸教育思想为中心


赖小龙(华东师范大学)

教化视域中的美德政治何以可能?——以阳明后学个案为例


李治磊(复旦大学)

“君子儒”教育的三重内涵及意义


刘飞宏(北京师范大学)

“易简”之道的现代转化途径——论牟宗三对“易简”的康德化阐释


刘格格(首都师范大学)

《爱弥儿》中的《鲁滨逊漂流记》


欧聪(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人学视域下黑格尔教化思想阐释——基于《精神现象学》“自我意识辩证法”的考察


潘英杰(厦门工学院)

孟子教学思想对高校儒家元典教学实践的启示


潘芷茵(香港中文大学)

追寻圣学——王阳明教育批判的当代阐释


戚兴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远而附近:儒家具身空间观的传统阐释与现代新生


宋时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李蟠年龄疑案”与《师说》教育价值的深化——基于文献学视角的文本细读


王钧哲(山东大学)

重审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


王喜斌(青海民族大学)

从尊德性到重德行:王阳明“致良知”思想中儿童道德教育的主体性进路及其价值旨趣


徐梓龙(华南师范大学)

“道家式教师”:基于庄学对当今教师观的推陈出新


尹雪(北京师范大学)

明清之际士人的亲师取友之道——以唐甄《潜书》中的师友观为中心考察


张人天(北京大学)

君子的幸福及教育实现——基于对孔子之“乐”的分析


张婉婷(中山大学)

《老子》“为学、为道”新诠


张细进(江苏大学)

学以成人:孔子的君子教育思想论析


张勇(临沂大学)

至善何以可能——传统道德本原与人文转化的反思与重建


周海涛(惠州开放大学)

因材施教的依据、意涵和实现——孔子“天命观”的视角


周召婷(安徽师范大学)

劳动与修身的关系考辨——兼论劳动教育实践的启示


朱冰彦(浙江大学)

柏拉图论正确的模仿——兼论诗教的意义与限度



湖南师范大学古典教育研究中心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

                 湖南华夏投资集团

 2024年11月3日




                          
投稿地址
1、邮箱【zgsnpyxxlm@163.com】中国少年培育联盟学校系列文章
2、邮箱【gdianjiaoyuyanjiu@163.com 】古典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系列文章

投稿格式
1、标题为【投稿】+【单位名/作者名】+【文章标题】
2、已刊登的论文需要标明发表杂志名称、发表时间
3、已发布的公众号文章需要附上图文链接


 推荐阅读   


 中国少年培育学校联盟


➁ 刘铁芳:培育中国人:当代中国的教育自觉


➂ 刘铁芳:育中国少年  成生命气象 ——中国少年培育实践体系建构(上)


➃ 刘铁芳:育中国少年  成生命气象 ——中国少年培育实践体系建构(下)


刘铁芳:培育“中国人”:儿童教育的审美意蕴及其实现


➅ 刘铁芳:走向整全的人:个体成长与教育的内在秩序


➆ 刘铁芳:爱与丰富:重新认识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


➇ 刘铁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论新时代我国教育目的的蕴含


刘铁芳人文教育
2017年12月9日,本人领悟中国教育应该理直气壮地以培养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自信豪迈的“中国人”为取向,由此而提出“中国少年”培育体系构想。本公众号以中国少年培育为中心,深入探讨人文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路径,以提升当代中国教育的精神格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