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
到过国殇墓园的人,都会对园中忠烈祠墙上的青天白日旗和青天白日徽惊讶。
的确值得惊讶,因为这是大陆唯一悬挂这种旗帜和徽标的地方。
国殇墓园祭奠的是二战中国战场大反攻阶段,收复腾冲的中国二十集团军54军阵亡军人。
滇西反攻战役从1944年5月11日打响,历时四个多月,1944年9月14日,腾冲战役结束,腾冲在沦陷两年后,重新回到中国人手中。
光复后的腾冲,没有一栋房屋完好,每片树叶都有两个以上的弹洞,火山岩筑成的城墙基本毁弃,整个城里弥漫着腐尸的臭气。
做过北洋政府农商总长、云贵监察使的民国老人李根源离开腾冲两年后,回到腾冲,他号召重返家园的腾冲人收殓中国军人尸体,把他们葬在县城北部的小团坡,最终在小团坡安葬了9000多具中国远征军士兵的遗体。每个阵亡军人都有一个小墓碑,写着他们的军衔和名字。
小团坡中心顶部立着墓碑,上写“民族英雄”。
围绕小团坡修建墓园,取《楚辞》“国殇”之名,命名为“国殇墓园”。
他呼吁:这些军人是为光复腾冲牺牲的,腾冲人应该把他们当作先辈来供奉。
1945年墓园建成,每到光复日,腾冲人都会祭奠这些血洒滇西的将士,但小团坡的安宁在23年后打破。
1968年,解放军54军换防来到腾冲。54军组建于1952年,参加过朝鲜战争、西藏平叛和对印反击战。
国殇墓园的54军墓地,令他们不悦。
1968年某天,一支穿着没有肩章、帽徽的军装,戴着红卫兵臂章的队伍,扛着镐头、铁锹开进国殇墓园,来到小团坡墓地,他们先用炸药炸毁主墓碑,然后用镐头铁锹捣毁了小团坡斜坡的54军阵亡将士墓碑。
再后来,国殇墓园废弃,成为腾冲县委党校驻地。
1984年,二战胜利40周年前夕,中央批示重修国殇墓园。可是那个时候,国殇墓园里已经没有什么当年的遗物了。忠烈祠的牌匾没了,河岳英灵的牌匾也没有了,就连援华美军墓地的墓碑也没有了。很多是被破坏了,有些被人们拿回家了。
实际负责修复工作的国殇墓园修复组副主任刘春明,遵照上级指示“恢复原貌”,提出原有文物一样也不能少。
他们向社会公开征集原有文物,很快有人送来忠烈祠牌匾,又有人送来河岳英灵牌匾,原来他们拿回家做了床板,并对上面的字进行了保护,所以扛回来的牌匾几乎没有受到损害。
美军墓地石碑被人涂上泥巴,又在上边刻上毛泽东语录。所以,把泥巴去掉就露出了石碑上的文字——碧血千秋。
小团坡的烈士墓碑被砸毁,他们就找来花名册,重修雕刻。原先有9000多个墓碑,他们只找到了3000多个名字,所以现在的小团坡斜面上只有3000多个墓碑,是原先的三分之一。
当他们按照照片恢复忠烈祠内景时,出了一个问题,没人敢于做主,经历过文革的人都心有余悸,他们担心,如果按照上级指示“恢复原貌”,某些人可能要坐牢。于是干活的都停下来,等着负责人刘春明拿主意。
我们拍摄滇西抗战纪录片,特意访问刘春明重修国殇墓园的经过,我们约好在国殇墓园门口见,我们想听听当年修复国殇墓园时,遇到那个可能坐牢的难题时,他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到了墓园门口,没多久就就见一个老人骑着电动车而来。云南二战史专家戈叔亚告诉我们,这就是刘春明。
刘春明瘦瘦的,一头白发,身体很结实,语速很慢,但很坚定,自信。讲起修复墓园的往事,他先告诉我们,光复腾冲修建墓园时,他已经记事,所以很多的细节都记得。
多年后他主持修复墓园,就发誓,当初有的,一样也不能少。当修复忠烈祠时,按照照片,正面墙上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和青天白日国徽,但没人敢挂上去。刘春明说:挂上去,有问题我担着。
他的理由很简单,滇西与缅北战场就是青天白日旗和太阳旗的搏杀,把青天白日旗插上松山、插上腾冲、插上龙陵,就是中国军人前仆后继的动力。
青天白日旗是中国军人的精神寄托,是中国人不屈的象征,这两面旗帜才是滇西抗战的灵魂。
县里得知忠烈祠挂上青天白日旗帜的消息,也有点拿不准,领导要求他摘下来。
刘春明说我得到的指示是“恢复原貌”,如果没有了这两面旗帜,滇西抗战的意义就减弱很多。
如果实在不能挂,就给我一个新的指示,不必“原貌恢复”。
领导几次三番要求他摘下青天白日旗,都被他拒绝,有人给他透风,劝他摘下来,说县公安局已经打算拘捕他。
恰好,当时的中央领导来腾冲视察,他想看看国殇墓园,在忠烈祠,当他看见青天白日旗,当即说:这样好,尊重历史,就应该这样!
一句话化解了刘春明的危机,这面旗帜就一直挂到了今天。
1985年8月月15日,在腾冲举行了抗战胜利四十年纪念仪式。忠烈祠的青天白日旗成为议论的焦点,多数意见肯定腾冲的做法,尊重历史,才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