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流来的状态,用一个成语形容,细水长流,绵绵不绝。
好久不曾有这种平静的感受了。
可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现在没什么ddl,再加上身临其境,有一些外部性刺激,以及前期看了很多认知,精力管理的书籍,对一些知识的内化,
我现在在图书馆学习,写新论文的启动速度快了许多。
所以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是的,我在开始一篇新的论文。
现在在研究设计阶段。这是一种新的写论文的尝试。有点像开题报告,但是又与开题给我的就是走个形式,确定个题目,还要面临老师的压力不一样的,
这种研究设计我是全然给自己看的。自己理解了,真正打通了就去写了。不需要做一些花里胡哨的中间环节。如果打通之后,我会直接和导师汇报一下,汇报题目、研究问题、分析框架和一二级标题,
最主要还是执行。
之前我也经常忽略这个阶段,相比较以前那种边写边想的节奏,我不知道这个研究设计会不会让我效率更高。这得我把这篇论文完全闭环之后才能做对比,实践出真知。后面可以和大家分享这段时间的感受。
不过就目前来说,我感觉还挺愉悦的。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调研内容➕政策➕重要参考文献➕问题意识➕理论➕分析框架➕关键词等等,全部统合到一个框架中,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好处。当然是对于我而言的,也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第一,整体性。
这些结构要素是构成一篇完整论文的基本前提。用一个框架性的可视化呈现工具可以让我们更加有系统思维去推进。
第二,连续性。
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我之前会建立文件夹的方式,比如理论一个文件夹,文献一个文件夹,但是这种有个弊端,就是老是得在更大一个文件夹📂里打开它们。像我这种懒的人,再加上自律性不强,上一秒打开微信,下一秒我就忘记了,我上一秒做了啥。所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完全地把我们关于论文的,科研的工作量集中统合到一个不需要中间环节的工具之中。
这也可以让我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亲测有效。
我这两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打开processon和知网就行。多余的,再见。很好的保护了自己的注意力,以及强烈地整合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落到一个文件中。
大概就是这些啦。还想分享一个很有用的保护心流的愉悦自我的方式。
当然,写新的论文这件事还没闭环,我会尽量地完成的——尽可能用一个健康的方式完成✅。这次没有ddl,我也想观察观察自己在自然状态下能花多久完成一篇可发表的论文。目前最极端的情况是13天写完一篇可以投稿并且大概率已经被接收的论文了。共勉,共同进步呀。
还想问问看大家,你们写小论文都是怎么一个过程,怎么启动,怎么持续化,怎么闭环,欢迎分享呀。
最后分享一句话,
世界上只有同类才可以做朋友,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往往只能在某个猎奇的时间里做一阵子开心的同伴。被时间的洪水淘过,最终仍然堆在一起的,一定是同样材质的小石头。——八月长安 《你好,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