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
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
沿着一条纵深的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有人以之比作中国山水画的长卷能产生步移景异、引人人胜的效果。
在中国古代,当一座大建筑群的功能多样、内容复杂时,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将轴线延伸,并向两侧展开,组成三条或五条轴线并列的组合群体,但其基本单元仍是各种形式的庭院。
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作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社稷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
例如北京故宫中轴线上自南而北由大清门(低、小已拆除)--T形狭长庭院--天安门(高、大)--长方形庭院--端门(高、大)--纵长形庭院--午门(高、大)--横长宽阔庭院--太和门(低)--方形宽大庭院--太和殿(高、大)。
在达到主殿太和殿前需经过1600余米长的轴线及高低大小不同的五门五院,以衬托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威严。其他内廷和外朝两侧的附属建筑与庭院相对降低减小,以突出三殿为中心的皇权象征。
曲阜孔庙:在460余米长的中轴线上经历6个院落、3 座牌坊、7座门殿才达到主殿大成殿。
和故宫不同的是前面的5个院落遍植柏树,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环境,大成殿前主庭院内也是古柏参天,因此形成一种清静肃穆的氛围,这和尊崇孔子“先师”地位的要求相符,和故宫很不一样。
苏州留园:从城市街道进人园门后,须经过60余米长的曲折、狭小、时明时暗的走廊与庭院,才到达主景所在的“涵碧山房”。
成功地运用了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对比手法,使园林空间与景色收到豁然开朗、山明水秀的效果。这一段60余米的路程也把城市的尘嚣隔绝在外使人们的情绪得到净化而进入悠游山水的境界。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十三级小匠人,了解更多设计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