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作了秦国300多年的都城—秦雍城,为何很少被提及?

文摘   文化   2024-11-03 14:21   江苏  
击上方十三级小匠人》快速关注

说起秦都,被大多人提及的肯定是咸阳,咸阳其实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才新建的首都。从商鞅变法之后,一直到后来秦国崛起,秦始皇统一六国,最终到秦朝灭亡,大秦政权一直都是以咸阳作为首都,所以咸阳才特别有名。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一,后来咸阳曾经做过秦朝的首都,秦朝给大家的印象,远比秦国要重要得多,所以大家自然会误以为,咸阳一直都是秦国的都城。

第二,在秦国定都雍城的年代,由于被晋国挡住进军中原的通道,秦国与晋国不断发生战争,国势逐渐低落,战国伊始,魏国曾经称雄一时,于公元前5世纪末,夺取了原本属于秦国的黄河以西、北洛河以东的所谓“河西之地’,堪称是一段屈辱历史。所以后来秦国也不愿意提及这段历史,大家自然了解得就比较少了。

秦国从公元前677在迁都于雍城,到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于咸阳,雍城作为秦国都城长达327年。关于雍城为秦都的年限问题,有255年、294和327年等说法,结合史料研究,作者认为大概率秦在雍城置都应为327年。
秦置都雍城始于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史载及后世对此均无疑义,但关于秦都城何时从雍城迁出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说法:一为泾阳说,二为栎阳说,三为咸阳说。即在雍城之后,秦之都城曾一度迁往泾阳,再由泾阳迁往栎阳,或者直接迁栎阳,或者直接迁往咸阳。
关于秦泾阳为秦都,主要依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肃灵公,昭子子也。居泾阳,享国十年。”有学者据此认为,秦灵公以泾阳为都城,秦在雍城建都应为255年。但是国君所居过的地方,不一定都是国都,秦灵公居泾阳,但未必就迁都泾阳。
从国内形势来看,自秦厉公以来,宫廷政变频繁。当时秦宗室贵族及权臣内部斗争非常激烈,秦灵公“居泾阳”只是部分贵族挟持灵公暂居泾阳,可能并非正式迁都。
关于栎阳为秦都,主要依据是《史记•秦本纪》载:“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城栎阳。”“献公即位,镇抚边境,迁治栎阳,因欲东伐,复缪公之政令”据此,有学者认为秦在雍城建都294年。
从文献记载来看,《史记•秦本纪》虽多处提及“栎阳”,但无一有“都”或“徙都”字样,而是“徙治栎阳”。《史记•秦本纪》: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在秦迁都咸阳时,直接用“徙都”一词,说明徙治非迁都。

而且在雍城城内,考古发掘有“市”的遗迹,市为当时的市场,周围建有围墙,围墙四周各有一道门。这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时,“令既具,未布、巩民之不信,已乃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的记载恰好相吻合。泾阳与栎阳遗址中均未发现“市”的遗迹,城内居民的数量也与古都雍城无法相比,具体如何待后世考究。
根据现有的城遗址来看,雍城大概有11平方公里大小。大概相当于今天的15个故宫。
秦雍城就建造在凤翔城南的雍水河与凤凰泉河,纸坊河之间,其建城之初主要生活在两河交汇处。
在凤凰泉河西岸瓦窑头村附近发现的早期宫殿建筑群,可能就是《史记:秦求纪》中所说的秦德公“大郑宫”所在。可能采用前朝后寝殿的布局,前后共设有五道门,第一道大门内还设有影壁。

这座宫殿使用时间不长,不久之后,秦穆公就将宫殿西移到如今的马家庄北面,并扩大城池,形成由两道壕沟环绕的回字形格局,其中内壕区为主要宫殿所在。

位于内壕区中央的所谓"马家庄一号建筑群”,被认为是秦国的宗庙所在,是秦国最重要的决策中心。

大门内正对一道屏风,正殿四面回廊环绕,中央前方为内凹的前堂,可能为主要祭祀活动场所,正殿后方有一座小亭子,可能是所谓的”亳社“,亳是商人的都城,周人认为商朝是因为君王无道被灭而社稷无罪,即在宗庙旁专门建造一座小屋,既是供奉亡国之神主,也是以此引以为戒,这种做法在春秋时代被各国普遍采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十三级小匠人,了解更多设计趣闻。

————

-素材及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AI生成
-版权申明:
除原创外,本公众号所使用的图片与文字内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权属不清导致侵权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由十三级小匠人编辑整理发布
若需转载请注明,谢谢!

十三级小匠人
以建筑的视角,分享一些靠谱有趣的传统建筑文化和有趣的设计趣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