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仁君之称的汉景帝阳陵的修建与复原!
文摘
文化
2024-10-15 14:20
江苏
阳陵是西汉王朝第四代皇帝汉景帝刘启与其皇后王民同异穴的合葬陵园。汉景帝于公元前141年死于西汉都城长安,入葬阳陵。王皇后在景帝死后十五年,即公元前126年去世,合葬阳陵。宏大的汉阳陵在整个西汉帝陵发展史上,拥有显著的地位,它承上启下,总结并完善了从西汉初年到汉景帝时期数十年的帝陵修建经验。阳陵位于汉长安城的东北方向,是咸阳原上九座西汉帝陵中最东边的一座,与汉高祖的长陵遥遥相望,作为西汉王朝最重要的帝陵之一,汉阳陵的规划布局,神似西汉都城长安,帝陵与后陵,礼制建筑,从葬坑,分别对应着未央宫,长乐宫,礼制建筑,嫔妃后宫。公元前154年,此时的汉朝国力强盛,为将诸侯国的权力收归中央政府,加强皇权,汉景帝刘启与晁错商定以雷霆之势快速削藩,因此导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起兵反叛大汉王朝,战乱席卷了整个汉朝的东部地区,史称七国之乱,大汉帝国危在旦夕,面对咄咄逼人的叛军,刘启毫不留情地,选择了晁错作为替罪羊,将削藩的责任全部推给晁错,并诛杀之。然而却并没有阻止叛军的脚步,其野心也昭然若揭,面对叛军的猛烈进攻,周亚夫兵行诡道,历时三个月得以平定,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受到致命打击,汉景帝借此将诸侯国的权力收归中央政府,加强了皇权。公元前152年,天下大定,刘启终于开启了阳陵的营建工程,阳陵的奢华与宏大无不彰显着西汉王朝蒸蒸日上的不凡气度,而一生追求削藩集权的刘启,又会如何在自己的陵寝中体现其至高无上的皇权。阳陵的陵区位于泾水和渭水之间,阳陵墓地选址务求高敞,意在防水,整个汉阳陵陵区,主要由帝陵陵园,陪葬墓区,及阳陵邑三大部分组成。帝陵陵园由皇帝陵园,皇后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等部分组成。汉承秦制,秦人尚东,故阳陵坐西朝东,从南北区从葬坑出土的彩绘武士俑、军武库器、左府等印章来看,很可能象征着汉军的北军,是拱卫阳陵地下王国的卫戍部队。皇帝陵园居中,近似方形,四面有墙,四侧各置一门,均为三出阙。皇帝陵园正中巨大的封土下面就是汉景帝的地宫,根据汉代的礼制地宫的构造应该是由梓宫、黄肠题凑、便房、外藏椁组成。黄肠题凑是指西汉天子礼葬时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的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黄肠强调的是材料和颜色,也就是黄芯的柏木。题凑强调的是木头摆放的形式和结构,也就是木头的端头向内排列。总而言之,黄肠题凑是用黄芯柏木,按向心方式致垒而成的厚木墙,这是西汉最高礼葬形式。阳陵陪葬区分布在司马门外100米以东,有大小年代不一的陪葬墓园两百多个,这些陪葬墓整齐有序地排列在110米宽的司马道两侧,阳陵邑是守护长陵的陵园,迁徙大量人口在此居住,是帝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布局呈长方形,还是守护长安城的北方哨卡。阳陵的修建持续了二十八年,不仅展现了大汉王朝的风貌,他的规划设计也成为西汉帝陵的一个标杆,阳陵之后西汉帝陵规制基本定型。基本确定了西汉帝陵的布局范式,成为此后七代西汉帝陵所遵守的建造标准。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十三级小匠人,了解更多设计趣闻。————
除原创外,本公众号所使用的图片与文字内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