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公元前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的先民通过开创性的政治实践,缔造了良渚古国,与此同时,长江中游的先民们,也在探索着区域性整合的道路。
三苗部族创造的屈家岭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
城头山是屈家岭文化中期建造的古城,也是最早筑造城墙的古城,城墙一共分四个时期,最早距今6300年,最晚距今4800年。
第一次筑城之前,城头山已经有大型聚落,早期人们为了防止野兽、外族的侵害,在平地四周开挖壕沟,取壕沟内土堆筑成为墙。古人在筑好一期城墙后的几百年里,人们在城内的生活使得城内的堆积不断增厚,一期城墙高度不断变缓,到了距今5800年左右的大溪河文化中晚期,人们开始拓宽壕沟,将泥土继续堆积在变得平缓的一期城墙之上,形成了二期城墙。
在人类生活的过程中,二期城墙内坡和外坡不断扩大,壕沟加宽。第三次筑城距今约5300年的屈家岭文化第一期,此时城头山城内人口迅速膨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大量的生土被挖出堆积在城墙上形成三期城墙,人们将壕沟继续扩宽挖深,使壕沟成为现今的护城河。
此后的五百多年时间里,受自然条件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三期城墙顶部泥土渐渐滑向两侧,第四次筑城将已经变得平缓的三期城墙进一步加高加宽,护城河也基本修筑完成。
规整的圆形城池,高耸的城墙,宽深的护城河,这些不再只作为排涝防洪的设施,同时也成为了严密的军事防御屏障。
城头山扩建后不久,16公里外一座新城出现,这就是鸡叫城。鸡叫城遗址属新石器时代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遗存(距今约5300~4000年)。
起初居民依照传统修建了环壕聚落,直到距今5000年前,随着聚落规模的扩大,人们决定拓展居住空间,于是填平环壕,在更外围开挖护城河筑城垣,从普通环壕聚落演变为城池。
鸡叫城鸟瞰图
随着鸡叫城的发展壮大,周边部落纷纷归附,城外不断出现新的居民点,人们丈量士地,规划空间,开沟掘土,长期持续的农田水利建设,彻底改变了周围的大地景观,数百年后,鸡叫城及周边区域,形成了以城墙为中心的三重环壕,第一重环壕之内是城的主体,护城河和第二重环壕之间为居住和生活区,二重环壕之外是稻田耕作区,一道道平行水渠,贯通着环壕之间的水系。
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空前繁荣,鸡叫城得以牢牢控制周边的几十处从属聚落,取代城头山,成为整个澧阳平原的中心聚落。
鸡叫城的社会组织行为,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多组可能用于公共活动的大型建筑遗迹的出现就是明证,如63号房址,房屋由主体建筑和外围廊道组成,从东到西面阔五间,室内建筑面积420平方米。
先民开挖基槽后,垫长木板以作基础,于木板一侧立柱,这座距今4700年左右的史前大宅,间架有序,布局规整,中国木构建筑传统的特色已然尽显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