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杨志刚,二十年等待苏无名

体娱   明星   2024-08-27 18:10   北京  
|作者:陈浩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狄公弟子苏无名贯彻的正是这种隐士、侠者之道。《唐朝诡事录之西行》第一案《降魔变》结束后,他为保全卢凌风,向新帝邀功导致被贬,不惜背负骂名远离长安,难掩心系苍生、淡泊名利的文人风骨。

· 网剧《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剧照。
而对于现在的杨志刚来说,一切也是云淡风轻。杨志刚小时候梦想成为一位大侠,仗剑持戈、劫富济贫。加上学中国古典舞,总觉得自己身上有些古典风范。因此读大学时,杨志刚留起了男孩子不太常见的披肩发,颇有点文艺青年的味道。
也是这种气质吸引了导演章家瑞,还没毕业,杨志刚就在电影《婼玛的十七岁》中担纲了男主角,从此走进影视行业。

· 电影《婼玛的十七岁》剧照。

谁曾想离“大侠梦”却越来越远。从配角到主角,演了十几年,杨志刚几乎完全投身于那些受众明晰、角色重复性强的民国传奇之中。“郁郁不得志”,以至于自身陷入疲劳和抵触。

《大秧歌》上千场戏,从早工作到晚。观众质疑他的演技,评价他是个“念词机器”。拍完这部剧,杨志刚决心突破自己。

· 电视剧《大秧歌》剧照。

也许是命运冥冥中的安排,也许是内心的呼唤终于有了回应。杨志刚看到《唐朝诡事录》剧本的那一刻,“侠之大者”苏无名似乎已经在脑海中呼唤他。杨志刚说:“我觉得自己前面20年拍的戏都是在为‘苏无名’做准备,仿佛剧本里的故事都是前世的记忆。”

20年的磨炼、饱经的质疑、烧伤与抑郁的痛苦……过往种种,都成了塑造风骨的养料;半生波折,才能与苏无名灵魂契合。
很多人说做演员最幸福,可以通过角色体验另外的人生。但与自己灵魂相契的角色,每一位演员都可遇不可求。临近知天命之年,杨志刚,终于遇到了能燃起他所有热情的人生角色。演员杨志刚与侠者苏无名,一切刚刚好。



遇到人生角色

人民文娱:有预料到《唐朝诡事录》系列如今的热度吗?

杨志刚:其实拍第一部的时候,心里是忐忑的,也是惶恐的。没有流量明星、没有大IP,观众对这样一个唐朝的探案故事感不感兴趣,我们很没底。加上经费有限,所以我们连宣传都没做。

第一部的播出效果当然是完全超出预期。《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已经更新完了,观众还能继续支持,这对我们来说是鞭策,也是鼓舞。

· 网剧《唐朝诡事录》系列豆瓣评分。
人民文娱:你觉得《唐朝诡事录》系列爆火的原因是什么?
杨志刚:先是故事。探案剧是勾着观众往下看。比如说《仵作之死》,我记得网上有个人给独孤羊写了思维导图,人物的关系、矛盾都写出来了。把观众的注意力都融到案子里是很难的。
还有故事所透露的人文关怀。这个戏从头至尾贯穿着中国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仁,有为稳固大唐社稷的努力;义,有两个主演从互相瞧不起到一起携手探案;智,苏无名有很多智慧;信,整个故事表面上是跌宕起伏的诡案,其实最后都是直抵人心、洞察人性的。
· 《仵作之死》人物关系图。

人民文娱:有评论说杨志刚演的苏无名就像是古人“活”过来了。这是怎么做到的?

杨志刚:苏无名,不仅仅用上了学院教授的表演技巧,冥冥中我觉得那也是我前世的记忆。我扮上苏无名的装,觉得挥洒自如,怎么样都很舒服。我穿上那身衣服粘上胡子,我就是苏无名。

比如说我头上的飘带,经常会因为风一吹掉下来,我都会把它撩起来。这些动作都让角色更儒雅,更有古人韵味。包括行礼,也是有节奏的。拍戏的时候,我早上起来,洗完脸以后看镜子,镜子里的人怎么看怎么别扭。因为我平时看监视器看惯了,看生活中的自己反而别扭。

人民文娱:苏无名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杨志刚:我小的时候喜欢武侠小说,梦想自己成为一个古代的大侠,仗剑持戈、杀富济贫。但是从事这个行业这么多年,一直不能成行。突然间有了这样一个剧,我心里觉得,终于等到了,老天眷顾,能碰到苏无名这样的角色是我的幸福。



摆脱套路

人民文娱:你好像有十多年一直在出演民国传奇类的电视剧,有网友调侃,看到杨志刚就知道要开始“打鬼子”了。
杨志刚:我和我哥郭靖宇,还有柏杉导演,我们其实是一个小团队,之前主要是给电视台拍戏。电视台的受众基本是岁数偏大一点的叔叔阿姨,要迎合他们的口味。所以那个时候我连着十几年演的都是民国小生:小的时候不学无术、顽劣,因家仇国恨慢慢觉醒成长,成为领袖以后,组织一批人一起“打鬼子”。这是惯用的套路。
后来到《大秧歌》,我拿到剧本,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是什么。《大秧歌》我一个人就有上千场戏,每天都从早到晚工作,没有享受在里面。我也是那段时间被诟病,台词慢,像念词机器,表演像隔壁家的“傻儿子”。其实不只观众看腻了,自己也会有审美疲劳和逆反心理。
人民文娱:所以《大秧歌》之后,你就开始寻求改变了?
杨志刚:对。当时那段时间,我对表演也没有那么大兴趣了,没有那么积极主动了。一个活干一年,需要太大的执着和念想才能坚持下来,你现在再给我一个《大秧歌》我都演不了,我不知道那时候是依靠什么坚持下来的。
· 出演《大秧歌》时,杨志刚已经37岁。

每一个演员都想不断地突破,塑造各种各样的角色。但我们这个行业,最缺的是机会。

现在是老天眷顾,给我来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从民国小生转到古人,从民国戏转到古装戏。自己能成为古人的梦想实现了,一切都贴合了。如果苏无名这个角色早一点给我,我可能也演不了这么从容。经历十多年的配角、七八年的主演,现在碰到苏无名,我觉得我可以得心应手。

· 网剧《唐朝诡事录》剧照。



历尽千帆之后

· 郭靖宇(左)与杨志刚。

人民文娱:除了“打鬼子专业户”,你还因为与哥哥郭靖宇的“捆绑式”合作,被网友称为娱乐圈“最强关系户”。

杨志刚:其实网络上黑我的只有俩事儿,一个是说我台词慢,一个是说我有一个“宠弟狂魔”的哥。确实,因为他的存在,我从事演艺道路更顺畅。但有时候反过来想,这也不赖我,哥哥是父母给的。他也曾经说过,“我不捧我弟弟,对不起祖宗,对不起父母”,说得也挺理直气壮,我也很理直气壮。

只是我从一个听话的弟弟,变成了有点任性的弟弟。之前他说什么我都听,2008年拍《秘密图纸》,在他的戏里我烧伤了。烧伤以后我就感觉薅住了他的小尾巴,两个人在一起就更平等了。

人民文娱:关于烧伤这件事,对你的人生观有没有影响?

杨志刚:烧伤的痛苦、应激事件带来的抑郁,都曾经深深地刺痛自己。烧伤可能半年就长好了,但是心理创伤是经历了长年的医疗干预才得以治愈。很多人说肉体最疼痛的是烧伤,精神最痛苦是抑郁。那个时候两者叠加,是很难熬的,像在深渊里独自向上爬。

· 电视剧《秘密图纸》爆炸戏份。

人民文娱:爬上来之后是什么感觉?

杨志刚:人生变得不同了。
如果我上电影学院的时候,说名利于我如浮云,那是矫情。但经历种种以后,我真的可以说我对更火、挣更多的钱没有太大兴趣。我希望自己能更从容、更坦然、更舒服地悦纳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们应该都多学学苏无名的胸怀和智慧,除生死无大事,都是擦伤。戏播得好,我也不断跟自己说,哥们儿别骄傲,别嘚瑟,乐极还生悲。不断提醒自己,如果没有那么强烈的欲望和贪嗔痴,你就可以平和地度过此生。对演员来说,有几个能活在观众心里的角色,足矣。

· 从左至右依次是:费鸡师、苏无名、卢凌风。

人民文娱:最后一个问题,《唐朝诡事录》第三部提上日程了吗?

杨志刚:如果观众不弃,我们会努力地把这个系列一直拍下去。剧本已经在创作了,我现在的状态也是特别期待第三部赶紧开机,早点和我们探案小分队的家人们一起回到那个波谲云诡的大唐。


总 监 制:张   勉

编     辑: 余驰疆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人民文娱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人民文娱
人民文娱,有经典也有潮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