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三金”背后,是两个女孩的奋斗故事

体娱   明星   2024-08-11 18:29   北京  

· 巴黎奥运会,陈若琳作为教练见证了全红婵成功卫冕女子10米跳台金牌。赛后,两人紧紧抱在一起,全红婵在陈若琳怀里激动落泪。


|作者:陈浩

|编辑:余驰疆


巴黎奥运会跳水比赛全部结束:随着曹缘拿下男子10米台跳水金牌,中国跳水队在本届奥运会历史性地实现包揽八金。

而要数本届跳水队最耀眼的新星,一定少不了全红婵。她与陈芋汐,先拿下女子双人10米台金牌,后又以“双保险”之姿闯入女子10米台决赛。尤其当全红婵首跳拿下“10 10 10 10 10 10 10”7个满分时,全场沸腾。

· 陈芋汐(左)与全红婵。

最终,17岁的全红婵以425.60分成功卫冕,成为继伏明霞、陈若琳之后,第三位蝉联女子10米跳台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中国奥运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

· 全红婵亲吻金牌。

比赛结束后,一个话题登上热搜:陈若琳把全红婵养得是真好啊。话题页上,满屏全红婵和教练陈若琳拥抱的画面、一起训练的视频、接受采访的卡段……许多网友这才知道,为了这枚金牌,这对师徒承受了多少质疑,付出了多少努力。

一个是奥运“五冠王”,一个是最年轻的“三金王”,“王炸”师徒的背后,是两个女孩携手同行的故事。


两代天才

相遇之前,陈若琳和全红婵各自书写了自己的励志故事。
她们都曾是懂事又坚忍的孩子。陈若琳3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外婆和舅舅长大。小时候体质差、常生病,但打针从来不哭不闹,再痛也是流着眼泪一声不吭。

· 陈若琳与外公外婆。

全红婵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母亲身体不好,家中负担全部落在父亲身上。在母亲眼中,全红婵从小乖巧隐忍:“她特别喜欢机器里的公仔娃娃,但是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一直不敢跟我要。”

· 全红婵(左二)与母亲(左一)、父亲(左三)、哥哥。

她们也都是从小吃苦、年少成名。陈若琳4岁被教练发掘初学跳水;5岁去上海看八运会后立下冠军志向,从此每天刻苦训练;7岁时,她在赛前训练中肘关节脱臼,休息不到两周就自己拆掉石膏上场比赛——教练给她“正骨”时,连大人都替她心疼。

· 儿时的陈若琳。

正是这样的拼劲,陈若琳一路从江苏省少儿体校跳到全国少儿跳水赛、全国跳水锦标赛,并引起中国跳水队领军人物周继红的注意。2004年,12岁的陈若琳进入国家队,也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14岁,拿下跳水世界杯双人跳台金牌,首登世界冠军宝座;
16岁出征北京奥运,不仅帮中国跳水队拿回阔别12年的单人女子10米跳台金牌,更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囊括单人、双人两枚金牌的跳台选手。

19岁,陈若琳包揽世锦赛女子10米台单、双人金牌,成为中国女子跳台跳水大满贯第一人。
24岁,她在里约再次收获一枚双人10米台金牌,并在两个月后以5块奥运金牌、22个世界冠军的辉煌成绩宣布退役,留下了女子10米台跳水的最高分纪录。

· 2016年里约奥运,陈若琳搭档刘蕙瑕(左)拿下女子双人跳台金牌。

5年以后,打破这个纪录的人是全红婵。
全红婵7岁进入湛江体校学跳水,初衷十分朴素:只要好好跳水拿到第一就会有奖金,挣的钱就能贴补家用。

体校的生活枯燥难熬:6点半就要起床,15米的场地每天来回练跳几十趟,跳台也要跳几十上百次。对一个7岁的孩子而言,这些往往超出身体和心理的承受力。

不过,全红婵的确天赋异禀,2018年至2020年3年的广东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她一口气拿下13个冠军,就此得到了进入国家队的门票。

· 2020年广东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的全红婵(右二)。

在国家队,全红婵年龄最小,但大家都喊她“红姐”,就是因为她的“大心脏”——不论面对怎样的情况,她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面容。

唯一被戳中心底,流露心中酸涩之时,便是提及妈妈,“我想赢得冠军,赚很多钱给妈妈治病。”

功夫不负有心人,东京奥运,全红婵一鸣惊人:以五跳三跳满分总466.20分(满分477分)打破世界纪录夺得女子10米跳台金牌 。

而这场奥运中,就有退役后成为国际跳水裁判、成功执裁东京奥运跳水项目的陈若琳的身影。

· 陈若琳执裁东京奥运。

两条原本互相平行的故事线在此时相遇、交叉。



成为我,超越我

2021年12月,奥运周期休假结束。国家跳水队要为几名运动员分配教练,领队找到陈若琳,希望她担任全红婵的主管教练。陈若琳几乎不假思索就答应了下来。

中国跳水队人才辈出,但全红婵还是让陈若琳印象深刻:从出道到拿奥运冠军只花了1年,这个成绩哪怕是她也望尘莫及。
同时,“出道即巅峰”的全红婵让陈若琳倍感压力。摆在教练陈若琳面前的第一道难题,是全红婵的“发育关”。

东京奥运之后,全红婵的发育期迅猛袭来,两年多的时间里她长高了七八公分,体重也增长近10斤。直接后果是原本轻盈的动作变得迟滞、不自信。
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这个全红婵曾经非常拿手的动作,也成了她的“梦魇”:2022年,布达佩斯世锦赛,虽然跳出3个满分动作,但因207C失误,以微弱分差惜败;
2023年,全国跳水冠军赛,又是因207C遗憾落败,全红婵第一次在比赛中落泪。
接受专访时,谈及发育期成绩不稳定的问题,全红婵自嘲:“我也年轻过,但我怎么也回不到年轻的感觉了。”

几次摘银让全红婵陷入舆论漩涡,网络上对陈若琳的指摘也甚嚣尘上。全红婵一度关掉社交媒体,不想让这些声音打扰自己。
陈若琳则选择直面问题:“运动员的状态会有起伏,不可能还没比赛金牌就在你脖子挂着。竞技体育的成绩,就是要一点一滴去争取。”
就这样,最严格的师傅诞生了。
饮食上,陈若琳严格控制全红婵的饮食,不放纵她嘴馋的“毛病”;
训练上,陈若琳恨不得将全红婵“拴在裤腰带上”严加看管,力量训练、空中翻滚、10米跳台实训……“只要看到不满意的地方,必须批评。”

其他人训练完毕离开场馆,陈若琳还会带着全红婵打磨动作。全红婵有段时间很怕陈若琳,她疲于应对训练计划时,陈若琳会不留情面,当场发飙:“累了光喊累有啥用,比赛你也给我喊累吗?”不少网友因此开始指责陈若琳。

但全红婵懂得陈若琳的良苦用心。“教练很严格,但她是为我好。”因此,正常下午1点半开始的正课,全红婵12点就会开始自主训练。
可在训练之外,陈若琳更像是全红婵的“妈妈”。她虽然在训练上一丝不苟,但在生活上十分包容全红婵的鬼马想法,保护她内心的纯粹。
全红婵可以做这个年纪喜欢的事:追星、看直播、收集玩偶……巴黎赛场外,陈若琳帮全红婵背乌龟玩偶的照片被网友调侃:像一个无可奈何又忍不住溺爱的妈妈。

网络上流传着一张图,陈若琳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扶住全红婵的头,专心致志地给她剪头发。

从日常用品到训练出行,陈若琳几乎为全红婵包办。骑着电动车送她去训练,就像家长送孩子去上学。

两人在房间吐露心事,一个说:“以前怕你。”另一个说:“那个脸油谁给你买的?”又很像在家里斗嘴的姐妹。

是师徒也是家人,两个女孩怀着共同的目标,终于迸发出巨大能量。
2023年,杭州亚运会,全红婵顶住压力,逆袭摘金;

2024年初,多哈世锦赛,她再次夺冠。

就像巴黎奥运蝉联冠军之后的画面,多哈世锦赛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全红婵和陈若琳紧紧拥抱在一起。

两次喜极而泣地相拥,个中苦辣酸甜,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跳水女皇”们的接力

初代“跳水女皇”高敏,曾在全红婵东京夺冠后表示“如果我们能在巴黎奥运赛场再次见到她(全红婵)的身影,请用‘强者’代替‘天才’称呼她”。

高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知道全红婵一定会面临发育问题的考验,“还有很多坎需要去面对”。只有跨过了这些坎,一位跳水运动员才能真正走向成熟,迎来她的时代。
如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全红婵跨过去了,她成了真正的强者。
然而强者不是孤立形成的,必须有生生不息的土壤。全红婵的背后,是中国跳水队54年的发展。
1970年,中国跳水队成立时,连独立的训练场地都没有,一块金属跳板都显得奢侈;
1973年,“现代跳水技术之父”徐益明加入国家队,开始钻研“水花消失术”;

· 徐益明。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周继红为中国拿下第一枚跳台跳水金牌;

1988年,汉城奥运会,高敏为中国拿下第一枚跳板跳水金牌;

·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周继红。
· 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高敏。
此后,伏明霞、郭晶晶、吴敏霞、陈若琳、全红婵……“跳水女皇”辈出,而离开跳板跳台,她们中的许多人依然为中国跳水贡献力量。
周继红在1998年被任命为中国跳水队领队,培养了数十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使中国跳水“梦之队”声名在外。她在2021年成为中国首位国际泳联副主席,极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赛事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 周继红。

1998年澳大利亚游泳世锦赛银牌得主饶琅,因伤病退役后,继续发挥余热。做跳水教练的同时,凭高超水平,被国际泳联破格提升为裁判员,成为北京奥运唯一中国籍跳水裁判。

· 饶琅执裁北京奥运。
追随前人脚步的陈若琳和郭晶晶,也在退役后不断提升英语水平、通过国际裁判考试,成功执裁多届奥运,为赛事公平保驾护航。

· 郭晶晶执裁巴黎奥运。

东京奥运,作为裁判与技术员,郭晶晶和陈若琳都目睹了全红蝉的横空出世。郭晶晶感叹自己一辈子都没拿过这么多满分;而前跳台运动员陈若琳,更是在全红婵的发育期到来之前,临危受命,成为主管教练,保证她的光芒能够绽放巴黎。
可以说,陈若琳与全红婵的师徒故事,既是属于她们的奥运故事,更是一代代“跳水女皇”们的传承故事。


总 监 制:张   勉

编     审: 张   勉

轮值主编:余驰疆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人民文娱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人民文娱
人民文娱,有经典也有潮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