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热了大半个夏天的《玫瑰的故事》迎来大结局。
自开播以来,这部剧就没有一天下过热搜榜:刘亦菲的美貌与穿搭,黄亦玫的爱情与职场,以及轮番被讨论的几个男性角色……总之,讨论的焦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或夸或骂,热度只增不减。
该剧改编自亦舒出版于1981年的同名小说。谁能想到,43年过去,玫瑰依然有如此强大的能量,搅得剧圈和网络议论不止。
今天剧能考古,就来聊聊这朵盛开40年不败的娇艳玫瑰。
1981年:她爱情至上,更自我至上
在亦舒小说里,黄玫瑰是天之骄女,成长于经济腾飞的香港。她身上有亦舒女郎们的共性:时髦聪明、独立精致,也少不了那点拜金的“利己主义”。
而与其他女主角相比,玫瑰似乎更得亦舒偏爱,尤其体现在对她迷人程度的描述上:玫瑰不但长得好看,而且能说会道,讨人喜欢,考幼儿园的时候,无往不利,老师摸着她漆黑乌亮的头发,怜爱地说:“这个小小的黄玫瑰,将来是要当香港小姐的。”
或者是:她的美是流动的,叫人忍不住看了又看。
总之,绝世美人玫瑰自幼就得到众人喜爱,追求者趋之若鹜。
小说通过4段男性视角的讲述,以改变玫瑰人生的三段感情为推动,勾勒出她敢爱敢恨的一生:在庄国栋身上,玫瑰初尝爱而不得的“失利”与情伤,远走美国草草结婚;面对身患绝症的溥家明,玫瑰给予了阳光般的爱和陪伴;最终,她选择与爵士罗德庆牵手,给再次回头的庄国栋留下一句——“我永远属于罗家,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用今天的眼光看,《玫瑰的故事》多少有点“玛丽苏”的味道,玫瑰本人更像是一部都市传说,她的爱情堪称光怪陆离。然而,回到小说诞生时的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这样的女性角色的确充满先锋性。
一方面,在当时高速发展的香港,现代思潮不断冲击传统思想,女性地位逐步提高,经济独立、情感独立成为越来越多女性的追求;同时,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与依然顽固的性别排挤,已然让许多女性处在巨大压力中。书中写部门主管唐静抱怨:“老板让我坐着死,我绝对不敢站着死。”
这种焦虑、不安,都被亦舒写进了书中许多女性角色中。
反观黄玫瑰,她几乎像脱缰野马,活得恣意热烈。她爱情至上,更自我至上。在三段爱情里,她始终用强人的形象走向爱情观的完整。亦舒也借用这一角色表达了对传统思想里女性应当“从一而终”的否定和不屑。看似黄玫瑰是四个男性讲述者故事里的客体,实际上她又是整个故事的主体,是所有情感的主体。
正因如此,《玫瑰的故事》甫一问世就行销全港,黄玫瑰也成为许多导演、编剧眼中的创作宝藏。
最后拿下《玫瑰的故事》版权的人,是导演杨凡。
这个故事很精彩,但这个故事不好拍,首要问题就是谁来演万人迷黄玫瑰。
杨凡本心仪钟楚红,但很尊重地咨询亦舒的意见。“当然就是张曼玉。”亦舒直截了当地说,“你没看到TVB台庆她扮演空中飞人,一出场那双美腿就杀死人,我不管她会不会演戏,只要她走出来,我就要看。”
彼时张曼玉22岁,已是香港小姐亚军,并在电影《缘分》中搭档了张国荣和梅艳芳,风头十足。
碍于时长和成本,影版《玫瑰的故事》在人物关系上十分精简,杨凡只节选了玫瑰由少女至28岁的故事,玫瑰和振华成了父母双亡相依为命的兄妹。
电影中,周润发同时饰演振华与家明两个角色,那场一边流鼻血一边开车的场面颇为经典;
张曼玉则是从叛逆少女演到了惊艳少妇,二十出头的她尽管仍显青涩,但已展现出身为演员的可塑性。
活力十足的泳装形象,与书中玫瑰健康、阳光的形象如出一辙;
戴红色假发的造型,脖子上挂了近十条珍珠项链;
最后,黄玫瑰历经几度离合、亲人离世后,孤独地坐在空房子的沙发上,好似个人的命运浮沉终归由不得自己做主。
她的指尖缠绕着烟雾,一杯红酒入口,眼神迷离中看到的是爱与被爱、孤独与狂欢、幸福与死亡被压缩成的瞬间。
凭借大IP和“流量”,这版《玫瑰的故事》成功以800余万港币刷新了当时的香港文艺片票房纪录。
相较于原著,电影版《玫瑰的故事》更聚焦在“悲”上。它在黄玫瑰最痛苦的时刻戛然而止,其中既有导演个人的改编意图,也不乏当时市场对悲情爱情故事的选择。
一直以来,有很多声音希望重拍《玫瑰的故事》,让玫瑰悲痛之后的故事得到完整。然而,近40年过去,创作者们还是望而生畏。直到今年,人们终于看到了剧版的《玫瑰的故事》,等到了第二位黄玫瑰。
在女性题材影视市场越发蓬勃、女性角色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亦舒作品成为改编圈的香饽饽。从《我的前半生》到《流金岁月》再到《承欢记》,一年一部都嫌不够。
这一次,轮到了《玫瑰的故事》,刘亦菲扛下了这个特殊的角色。
在许多人看来,刘亦菲是“天选玫瑰”:有美貌、有家世、有人缘,人送“天仙”之名。就像亦舒对玫瑰的描写:“她是那么美丽,连女人都受不了她的诱惑,铁人都溶解下来。”
一开始,黄亦玫脚踩轮滑鞋闯入镜头,一个利落的转身,刘亦菲轻松拿捏住了青春气息。
等待面试通知时,黄亦玫一袭睡衣坐在窗边,头发上凌乱地夹着几个发夹,逆光打来,脸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
闯进酒会寻找藤先生时,尽管偶有局促闪过,但一袭明黄的礼裙衬得她的面庞更显可爱。
刘亦菲身上那种极具人缘、不具攻击的美,使得黄亦玫超乎寻常的魅力显得可信合理。
当然,火热之中也有些争议。比如过于强调的亲密戏份,黄亦玫时而清醒、时而恋爱脑的“跳针”,以及亦舒作品一向浅写的职场部分。
该剧用了大量笔墨来描述黄亦玫的职场故事,却时不时出现一些不太现实的场景:入职当天,黄亦玫穿着华丽,用网友话说:“玫瑰小姐好像不是来上班,而是来视察的。”
轻松搞定老板都搞不定的神秘藏家腾先生、一个苹果就得到老板赏识,还有精致到神采飞扬的加班瞬间……
能把职场变成T台,除非黄小姐天赋异禀,不然多少有不接地气之嫌。
尽管如此,剧版《玫瑰的故事》依然踩中了当下的不少痛点:黄亦玫与庄国栋旗鼓相当的恋爱,事业、情感的双重纠葛引发无数讨论;
·黄亦玫与庄国栋。
方协文的“凤凰男”故事,以及婚后一地鸡毛的家庭生活,堪称家庭剧“话题点”的大集合;
·方协文。
黄亦玫飒爽的结局独白,也呈现出与原著、影版都不太相同的现代性……
即便原著里的配角,也有细致丰富的成长线。
黄振华不仅是爱护妹妹的好大哥,更是困顿在两段感情和事业危机中的都市男性;
苏更生不仅是黄亦玫的同事和好友,更有着复杂的原生家庭和情感史。
·黄振华与苏更生。
同时,剧中对其他女性角色的扩写,并没有往俗套的“雌竞”方向走。
面对周士辉的未婚妻关芝芝,黄亦玫是主动、善意的姿态,一句“听说人在难过的时候,吃甜的不会发胖”,既温馨又有力量;
·关芝芝。
黄振华的相亲对象白晓荷,发现自己对振华没有感觉就及时止损,毫不拖泥带水;
还有黄亦玫与苏更生的互助、互动,也让许多观众“磕”得不亦乐乎……
总之,刘亦菲的美、吸睛的视觉、高强度的节奏、拒绝“雌竞”的取向,都造就了剧版《玫瑰的故事》的大热,也造就了近些年亦舒改编剧的最高评分。
从小说到电影再到电视剧,跨越40多年的黄玫瑰形象演变,也是不同时代女性题材影视创作的重心演变。
从突破传统的黄玫瑰到越挫越强的黄亦玫,纵然每朵玫瑰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但独立核心是她经久不衰的原因。
那便是《玫瑰的故事》大结局时,穿着皮衣、骑着摩托的黄亦玫说的:“从此,世界在我面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我完全而绝对地,主持着我。”
关注人民文娱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