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的爱猫指数在世界范围内排前三。
泱泱“撸猫”大国,有关猫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却鲜为人知。
“西方文化界有关猫的作品非常多,除去文学作品,英文、法文里单讲猫文化的研究著作就有400多种。一直以来,中国人受传统大历史观的影响,关于猫的系统性著作很少。”文史作家侯印国说。
近日,由他和李嘉宇合著的《中国撸猫简史》出版,该书从先秦两汉一直梳理到明清,追溯了猫是怎样从野外进入人类社会,进而成为宠物的历程。
书中有关于猫神、猫妖、猫精怪等扑朔迷离的传说故事;古代“铲屎官”为爱猫一掷千金、争风吃醋的典故;还有唐宋时期的宠物美容、逗猫棒、聘猫礼……古典文献学专业出身的侯印国花费数年,爬梳整理出40多万字史料,最后凝练出一本“撸猫简史”。
有趣的是,侯印国自己也是一个资深“铲屎官”。
以下是侯印国和人民文娱记者的对话。
· 《中国撸猫简史》作者侯印国。
中国本土家猫均由非洲野猫进化而来。2021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述金课题组对在中国境内采集的27只本土荒漠猫、4只亚洲野猫以及239只家猫的血液、组织、毛发、粪便以及博物馆标本进行基因测序,通过基因组学和群体遗传学研究,证明了中国本土家猫与世界家猫种群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它们都来自非洲野猫。
古埃及是最早驯化猫的文明,他们赋予了猫以神性,此后,非洲野猫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在印度和西域诸国,家猫出现在大约公元前1世纪,这一时期,佛经开始从口语转为文字,于是,佛教僧人用猫来保护经卷,以免被鼠类啮咬。
家猫开始进入我国,主要就是随着佛教传入的。但是很多历史的细节已经无法追溯,猫随佛教传入中国,正如起源于古巴比伦的十二星座(黄道十二宫)早在汉末就已传入中国一样,佛教起到的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商业交流、移民迁移,也都可能是家猫进入中国的缘由。
· 古埃及《死亡之书》中的猫首女神(右二)形象。
隋亡后,唐承隋制,对“猫鬼”做了严格的法律规定。畜养、制造或教人蓄造之法的,处以绞刑。所以,“猫鬼”没有在这个朝代真正掀起过政治风浪。
而在民间,直到今天,一些北方地区仍然有“猫鬼神”信仰,人们相信“猫鬼”具有“护主利家”、转移别家财务以厚本家的邪灵属性。
这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有一定的动物行为基础。住在郊区、乡村,或家中有散养过猫的“铲屎官”,往往会有一种“惊喜”的体验。
猫咪出门溜达以后,可能时不时地会捉回来一些诸如鸟雀、老鼠甚至刺猬等小型动物,“送”给“铲屎官”。这种类似“报恩”的行为,实则是猫咪在“模拟父母”。
在猫的世界里,没有宠物和主人的区别,它只会觉得面前的这只两脚兽好像缺乏捕猎能力,从而选择用猫界的生存技能来养你。
“猫鬼神”能够转移财物的技能,经由文化交流传入日本后,还与“招财猫”的传说发生了联系。
· 《南部新书》中记载了张摶的故事。
说到陆游,他堪称宋代文人猫奴中的王者。在陆游的诗中,猫、狸两个字出现了整整30次。虽然陆游养猫的初衷也和绝大多数同时代的文人一样,是为了“尽护山房万卷书”,但过不多久,狸奴就成功俘获了这位大老爷的心,成了他乡间生活孤苦难耐时的精神慰藉。
· 诗人陆游是个不折不扣的猫奴。
陆游小时候家里大概就有猫,据他在《老学庵笔记》中回忆,他的父亲陆宰就非常喜欢黄庭坚的《乞猫》诗。等到陆游“裹盐迎得小狸奴”以后,猫儿在陆游家中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自己的天职,一天都没有闲着。
在大宋市场上,与家猫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也是琳琅满目。
猫粮,不仅有“小鱼干”,一些富户家中,猫吃鹿肉、猪肉、羊肉。要知道宋代以羊肉为尊,贫民根本吃不起;还有猫的美容服务——“改猫犬”;猫的玩具也很多,逗猫棒、猫薄荷、带孔雀羽毛的彩色小旌旗,等等。可以看到,许多现代社会中有的东西在宋代已经存在了。
“养猫,也是重新认识自己”
人民文娱:明清时期,猫文化有何发展?
中国人路上遇到猫就喊“咪咪”或“喵喵”的习惯,很可能也始于明朝。
· 《衔蝉小录》序文。
人民文娱:梳理与猫相关的历史文化,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古人生活的烟火气,通过这本书您想表达什么样的主旨?
宋人罗大经有诗云“狸奴虽小策勋奇”,猫儿虽小,却是人类可以感知自我特性的绝佳参照,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
我在南京大学读书时所学的专业是古典文献学,工作以后先是出版了几本学术著作,最近几年,我对古人的日常生活越来越有兴趣。
因为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我们的精神气质和古人的日常生活之间是能够映衬起来的,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为,都潜移默化地受着他们的影响,所以阅读他们的生活,就是阅读我们自己的生活。
穿越历史的云烟,和古人心有灵犀的一瞬间,是很浪漫的。
· 《中国撸猫简史》读者交流活动现场。
总 监 制:张 勉
编 辑:余驰疆
关注人民文娱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