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书法教育家方建勋,想和王羲之聊聊天

体娱   明星   2024-09-29 20:16   北京  

|作者:陈娟


30多年前,方建勋迈入书法之门,当时纯粹就是“为了喜欢”。30多年过去,他依旧喜欢,喜欢每天临古帖,喜欢用毛笔日有所记,“笔墨在纸上氤氲的一刹那,最是享受”。

每日清晨5点左右,他就起床做早课,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他先临古,再自书,一笔一画中,仿佛在聆听古人的心境,时而静谧如远古,时而灵动如剑舞;时而清秀脱俗,时而豪放不羁,时而古朴拙趣;时而清澈见底,时而深邃醇厚。

“每一种感觉都是如此细腻而迷人,好的书法,仿佛在诉说着故事。”他说,书法于他而言,早已超越了笔墨的界限,成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




写了这么多年,方建勋越来越喜欢书法的那种无常感和未知感。“在落笔之前,尤其是行草书,几乎无法预测一幅作品会写成什么样,每次都像探险,偶然性很大。而且十年之前,完全不知道今天自己的书法写成这样,从现在起,十年之后写成什么样,仍然是个未知数。”

如今,方建勋已过知天命之年,他的工作不是教学,就是研究,不是写作,就是写字,因此是“师者”“学者”“书者”三合一,也就是“全职书法人”。今年8月中旬,由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主办的“写意——方建勋书法篆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共展出了他自2020年以来创作的130余件书法、篆刻作品。

· 方建篆书作品 和年。35cmx22cm 

在展览现场,人民文娱和方建勋有了一场对话。他本人自带一种气场,整个对话过程中周遭站满了人,但没有喧哗。大家都安静地听他讲自己的经历,讲自己对书法的感悟和理解。对话结束,掌声响起,经久不息。



找到“一种属于方建勋的表达方式”
人民文娱:和此前相比,书法有哪些变化?
方建勋:可以说,用书法来表达自我,也就是我自己的艺术语言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纯粹,以前可能会更杂一些。现在我更直接让你感觉到这是属于方建勋的一种书法的表达方式。
另外,我其实也是在探索书法在当下这个时代的一种新的可能性。我尝试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一些“旧瓶装新酒”式的新探索。比如将商周金文加以“写意化”,注重书写瞬间的偶然性,并结合绘画的用墨法,创作少字数作品,努力呈现金文的笔墨和造型之美。同时,又以这种书法感觉来入印——创作篆刻作品。

· 方建勋作品:商周金文八品。48cm×48cm

人民文娱要寻找个人风格、个人表达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方建勋: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也充满了刺激,充满不可知和艰险。有些时候也会比较苦恼,怎么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尤其是书法这种极其程式化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在当下的环境当中怎么能够去突破。这确实是要花很长时间,需要理性地思考、探索。我也会借鉴这个时代其他的一些艺术形式,包括绘画、摄影、电影等。在传统的基础上,稍微去往前迈一点,有一些新的东西。
人民文娱:展览中展出了一些备课手稿,为何备课也用书法形式?
方建勋:我现在只有一项不用毛笔,那就是我的写作。平时的备课稿、讲话稿,平时日常有什么事情要记录下来的,全部都是用毛笔书法来写的,所以我每天都在“日有所记”。
有的人觉得毛笔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对我来说就像我的筷子一样。二者是水乳交融的,没有任何障碍和间隔,这其实是古代书法家们正常的一种状态。

· 方建勋的北大人文教室书法研修班备课稿。32cm×48cm

人民文娱:这种“日有所记”有何意义?
方建勋:它其实是很独特的,是通过文字这种笔录的方式来把日常记录下来,我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是用毛笔来记。这种记录,其实也是对当时的独特的时刻,我自己独特的生命的感觉的一种记录。
人民文娱:你在书法创作时有何习惯?
方建勋:我不太主张什么习惯,我自己也好像没有习惯。我更加注重于不确定性,基本上都是有感而发。有些时候拿到一本书或者文章,读一读有感觉了就写一写;有些时候做学术研究,读到什么文章有几句话很精彩,我写一写;有些时候看到或者听到最近一些流行的歌曲,我就会把歌词拿来写一写。

· 方建勋作品:草书杜甫 秋兴八首。234cmx50cmx12



小小印章里的庄子
人民文娱:展览上有一组篆刻作品《印解庄子》,为何用篆刻的形式来表达庄子的思想?
方建勋:早在20多年前,我就读庄子,到了疫情期间又重读,发现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觉得是在关注自己的存在,关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
在中国古代书法当中,对于中国书法的审美和艺术影响最深的,其中之一就是庄子精神。它对篆刻也影响巨大。所以我就想把庄子里面最有智慧和哲理的这些语词,通过篆刻的语言方式去表达,呈现出我理想当中的庄子是什么样的。
· 方建勋篆刻作品。释文:逍遥于天地之间
人民文娱:如何用小小的印章来表达庄子思想的内涵和意境?
方建勋:首先,要对篆刻这种语言艺术的表达形式很熟练。一旦到了技法已经不再是你表达自我的障碍时,有什么感觉就可以直接地通过印章这种方式来呈现。尽管它只有这么小,两三厘米或者四五厘米,同样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庄子的那种宏大感。
另外,我的篆刻是写意的篆刻,更加注重于瞬间的表达。写意,在刻的过程当中充满偶然性,有一种偶然天成的感觉,这恰恰也是庄子精神的一种表达。庄子其实也是试图打破一定的程式和定式的,让人生充满了一种活泼感。
比如,庄子第一篇是《逍遥游》,逍遥于天地之间,这其实也是书法的追求和艺术的追求。通过一种艺术的形式来表达,逍遥于天地之间,寻求个体生命最大的快慰、最大的畅快。
再比如,这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跟惠子说你怎么能体会到鱼的快乐,那不就意味着在庄子的眼里,鱼在水里面游是最开心、最快乐的。我刻的时候,就是要有水里面的鱼的感觉。所以,我在边款里面还加了一句话:满心欢喜刻此印。

· 方建勋篆刻作品。释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人民文娱:在你看来,书法与篆刻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方建勋:篆刻的篆字其实就是篆书,篆书写得怎么样,决定了你的篆刻的水平。我自己也写篆书,从商周金文到秦朝小篆,再到汉代篆书,我都有涉猎。由于书写的基本功,奠定了我篆刻的宽博性。刻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篆书的书写风格刻到印章里。当然,篆刻还有刀功,刀功如果不熟练,也刻不出自己理想的篆书。


书法里的中国式审美

人民文娱:写了这么多年书法,给你本人带来哪些影响?

方建勋:每天都跟书法相伴之后,书法就成为我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现在不仅是一个书法的创作者,还是老师和研究者。

作为一个老师,教学生学习书法,看到他/她拿起毛笔一笔一画写字,慢慢到有成品出现,整个成长的过程让人感到欣慰。作为一个研究者,我把自己对书法的研究和体会心得,通过书和文章传播出去,通过讲课的方式传播出去,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中国书法。

· 方建勋在北大的书法公开课。

人民文娱:当下的学校很重视书法教育,从小学开始学习书法。书法为何会如此重要?书法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方建勋:我觉得书法教育是一个人的全面教育。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其实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通过毛笔书写汉字的过程当中,不仅是把字写得好坏,也是去接近、触摸中国文化的核心,这是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审美的一种魅力所在。

书法是打开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对中国审美、中国美学认识的一个窗口,是体验中国式审美的一个方式。我们去阅读中国古代的书法作品,就能够体会到书法的美感,这种美感是跟中国的文化思想、审美方式完全融合在一起的。这种美不仅是个体的美,也是我们民族的美。

· 方建勋作品:草书临怀素 论书帖。135cmx67cmx3

人民文娱:您曾说书法和哲学、美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交融联系,和哲学、美学、历史学的联系很好理解,那么书法与心理学、社会学的联系是什么?

方建勋:其实审美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视觉心理学。从欣赏的角度来看,你在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心理的时候,看同样一个书法作品,感觉也会不同;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我们在书写的过程当中,你喜欢颜体,他喜欢欧体,还有人喜欢赵体,中间也是有心理作用的;更不用说,我们练习书法的过程,也是一个修生养性的过程。

书法和社会学的关联也很密切,谈论一种书法风格,谈论一个个体的书法,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比如说宋代苏东坡,正是因为他处在唐之后的宋代,他才提出来一些很独特的书法观点。最著名的观点,他说以前的书法都瘦瘦的,凭什么丰腴之美就不行了?他觉得丰腴也是一种自然的文化美感,这正是他受唐代的这种观点的影响的一种反映。

人民文娱:你本人喜欢古代的哪位书法大家?

方建勋:一直在变化,但是基本上不变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王羲之王献之后,我比较喜欢的是徐渭。八大山人以前我并不喜欢,觉得他写得好像没什么独特之处、过人之处,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研究慢慢地深入,我越来越喜欢。他的那种书法,既超越于喧嚣的时空,又有一种极其独特的属于他自己的艺术感觉。

· 王羲之《兰亭序》。

人民文娱:如果可以和一位古人对话,想和谁坐下来谈一谈?谈什么?

方建勋:我最想跟王羲之对话。在王羲之所处的东晋时代之前,书法是偏向于质朴的,但到了王羲之出现了之后,笔法八面用锋,非常妍美非常好看。这个过程当中,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怎么会突然之间从质朴转向了妍美?我特别好奇,想跟他对话,想知道这背后的一切。



总 监 制:张   勉

编      辑:余驰疆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人民文娱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人民文娱
人民文娱,有经典也有潮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