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高负债”谣言攻击之后,本周比亚迪又陷“邮件风波”。
在这封邮件中,比亚迪对美国传感器供应商森萨塔(Sensata)提出明年降价10%的协商邀约,这本是汽车行业很常规的通行做法。年底了,合作方重新议价也很常规,甲方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乙方可以与甲方协商,并非就按照邮件提出的目标执行,毕竟甲方也需要考虑供应链的稳定,更换供应商也是要付出成本的。
这种非常常规的事情,竟然引发网络舆论,这很不正常,显然是针对比亚迪。比亚迪有8000多家供应商,目前收到降本通知的也只是几十家电控和传感器供应商,占比不到1%,但看网络围攻的架势,就好像要求普降10%似的。
常理就不可能啊,因为中国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商平均毛利率也就十几个百分点,再降10%干脆别干了。
就在这封邮件截图发出的第二天,国外媒体立即跟进,报道称比亚迪泄露信息预示中国电动汽车价格战将加剧,间接暗示此举将导致行业动荡加剧、小型企业面临崩溃。
更有意思的来了,紧接着网络上开始流传一张不知道是谁写的公开信截图,真就是造谣一张图。
这封公开信以供应商的口吻对比亚迪降降10%的协商邀约提出抗议,但是注意这仅仅是协商邀约,不同意完全可以通过正常沟通解决,何必在网上发小作文?
所以,这封公开信肯定不是供应商写的,肯定是“有心人”编造攻讦。
这封信指责比亚迪迫使行业陷入内卷,称比亚迪降本要求将被发达国家拿来当做抬高关税的借口,还威胁比亚迪如果继续如此将被国外全面抵制,不仅导致公司失败,还要连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等等。这封公开信最后甚至还升华了下,说比亚迪的年度议价邀约是“违背商业伦理与人性底线”,真是不知所云,一个行业常规的年底议价,怎么就违背伦理和人性了?
更有意思的是,伴随比亚迪被围攻,特斯拉转发了彭博社的账期数据图,说特斯拉账期降至90天,于是中文网络上开始出现很多对比的文章,称“特斯拉打脸中国汽车商”等等。但这属于只说对自己有利的部分事实,特斯拉账期的确短,这是事实,但没有说的是,特斯拉对供应商砍价极为残酷,别说降价10%,要求降价20%都很寻常。
今年1月,特斯拉刚要求上游零部件供应商降价最多10%。10月特斯拉公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毛利率增至19.8%,主要原因在于主要供应商降价和大规模裁员2万人。比如宁德时代提供的电池价格降低了10%,这一项就将特斯拉平均毛利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
特斯拉不是特例。比如苹果的“果链”,供应商为了加入苹果供应链,甚至需要拿钱补贴苹果,当然苹果也帮助企业优化生产,但代价是供应商与苹果供应链高度绑定,苹果就可以拿逐出“果链”作为威胁。欧菲光就是典型,如果不是华为拉了一把,这家企业可能就倒闭了。
但是在中文网络上,很少看到对特斯拉等外资企业逼迫供应商降价的批判。特斯拉已经完成了降价10%,而比亚迪仅仅是刚发邮件进行年度议价,结果遭遇大为不同,这种双标令人作呕。
再结合前不久中文网络上造谣攻击说比亚迪负债太高等等言论,看来比亚迪确实把一些人逼到了绝境,已经丧失理智,利用大众对行业常规的不了解、对负债的厌恶制造舆论,但有用吗?
需要注意的是,曝光的降本议价邮件,邮件接受方是美国传感器供应商森萨塔(Sensata),这是一家美国独资企业,从大名鼎鼎的德州仪器下属传感控制部门剥离出来,在传感器领域掌握定价权,利润率非常高。从公司财报可以看出,这家公司近年来营业收入持续上涨,剔除这两年收购重组支出,这家企业一直保持超过30%的毛利率,反观国内主要供应商,毛利率基本在15%左右。
最近几年,很多汽车制造企业抱怨钱都被供应商赚走了,指的就是这类供应商,行业敢怒不敢言。
也就是比亚迪这种大部分零部件能够自产自销,而且已经具备了巨大优势的企业,才能够对这样一个掌握定价权、利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美国独资企业提出降价要求,这也符合全行业的利益。
这不是降本,而是要求回归正常售价,就算降价10%,森萨塔毛利润仍然明显高于国内主要供应商,要求一家利润长期过高的外资企业降价,这跟内卷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汽车行业年度议价一般也就是3%-5%,只有少数情况才会提高到5%-10%的降幅,但这是针对成熟的机械制造领域,而森萨塔是一家芯片公司,半导体领域迭代速度非常快,尤其中国车载芯片进步迅速,本就应该有更大幅度的降价。
更何况,在制造行业,随着采购规模的扩大,供应商单位生产成本一定是下降的,反映在采购成本上也应该相应下调。比亚迪2023年销量是300万辆,2024年预计销量将突破400万辆,明年很可能突破500万辆。
汽车行业主机厂和主要供应商的价格合同一般两三年一签,电动汽车和半导体行业这两年都在突飞猛进,像碳酸锂在短短一年多时间,从60多万一吨降到8万一吨,再考虑到比亚迪高达100-200万辆的增量,本就应该降低采购单价。
如果真觉得无法接受降价目标,完全可以双方协商沟通,又何必把一个很常规的动作公开在网络上?
本来就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如果自己真的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完全可以不搭理协商要求,凭什么之前年年30%甚至60%的毛利率不嫌赚得多,现在要求向行业平均利润率靠拢就不干了?
至于网络上一些对比亚迪的抹黑,指责比亚迪只会搞价格战,逼迫供应商降价,这纯粹是欺负比亚迪宣传能力不足。
事实上比亚迪核心的优势有二:一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垂直整合体系,已经整合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绝大部分核心节点;二是在全球几乎独一档的纯电汽车技术实力,注意技术必须能后大规模产业化才算数,不计成本、不稳定的技术不具备产业价值。
网络上对比亚迪的评价基本与价格有关,体现了第一大优势,对比亚迪的技术谈的很少,这并不奇怪。因为如果一项先进技术,整个行业多家公司都掌握,那这项技术当然要大大宣传,捧别人就是抬高自己,比如今年特别热的就是智能驾驶或者说辅助驾驶。但如果某一家掌握了几乎独一档的技术优势,那其他家肯定提都不想提,还要想办法压热度。
这一方面比亚迪确实很吃亏,有一种工程师的实在,单项技术不是越先进越好,要系统最优。比如去年行业内有企业拿800V充电桩大谈特谈,于是网络上不少人嘲笑比亚迪拿不出来,但实际上比亚迪在2016年就已经普及了,之所以后来不谈,是因为觉得这太常规了,就像电动机转速2万多司空见惯一样。
而且为了适配当前国标快充桩400V的现状,比亚迪多年前还开发了使用电机线圈升压的技术,只要充电桩撑得住,就可以实现真正的800V充电。反观国内一些吹800V的,实际采取的是调整串并联冒充800V,实际充电效果并不好。就说一个充电的常识,经常充电的会尽量避开跟比亚迪共用一个充电桩,因为根本抢不过。
类似的还有易四方、云辇Z车身控制系统,这两个技术在全球都具有领先优势,但网络上关注度很低。毕竟要把技术为什么先进讲清楚,这也是有门槛的。
也就是最近比亚迪才开始注意舆论认知引导。比如在800V充电上,王传福说“想做几百伏就做几百伏”,但这种说法太缺乏传播力了,远不如直接说能做1200伏来的有传播力;类似的还有智能驾驶,王传福之前说“无人驾驶就是忽悠”,结果被舆论攻击说比亚迪做不了智能驾驶,但实际上王传福的意思是现阶段仅仅是高级辅助驾驶阶段,根本不能称之为无人驾驶。
基本就是这么个情况。
明明是行业通行的规则,各家企业都做,外资做的更狠,结果只要比亚迪做了,立刻就被围攻。这就很不正常了,相信普通消费者真不至于这么闲,到底是谁在搞事呢?
小镇不由得想起了今年动力电池大会上,苗圩公开批评,称“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要被某些企业带节奏”。
有些企业真得好好反思了,别听不进警告。
事情说完了,最后再谈下责任担当,这方面比亚迪确实理应做的更好。
汽车行业年度议价是行业常态,比亚迪不做,其他企业也会做,而且由于汽车行业有严格的技术验收标准,只要不像日本人一样集体造假,不用担心因为降价影响整车质量。
但行业一贯如此,就对吗?
就像中国制造业过惯了苦日子,总是在价格上极限内卷,明明取得了技术和市场优势,结果赚的钱很少甚至亏钱,就指望出口退税赚钱,这就对吗?
客观地说,综合来看,比亚迪给供应商的待遇在整个行业都处于中游略偏上,采购规模大了,要求供应商降价也无可厚非。但比亚迪已经不是前些年挣扎求存的二线品牌了,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龙头老大,相比其他企业,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促进整个行业移风易俗。
现在比亚迪仍然保持了过去艰苦时代的惯性。比如员工待遇,还有对供应商的管理,在传统燃油时代以及电动崛起之前,这方面弱一点也可以理解,毕竟企业要生存下去,还要挤出足够的资金用于研发。
目前员工待遇方面已经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员工数大增,提供的就业岗位即将超过百万人,相比特斯拉裁员2万提高利润,比亚迪对社会尤其中国的贡献要大得多,也更负责任,产线工人综合待遇也并不比特斯拉差,尤其是提供了大量高技术高收入岗位,这些岗位不要指望外资企业主动提供,比如特斯拉在中国几乎没有研发设计类岗位。
但在供应商方面,变化就慢了。比亚迪平均账期强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仍然比较长,前不久被攻击负债高,其实负债主要构成就是应付账款,这跟比亚迪快速扩张有关;除了账期比较长以外,还习惯部分用商票结算。
而在供应商价格谈判上,也比较强势,由于比亚迪掌握全行业关键环节,对各环节都很了解,很清楚供应商痛点在哪,降价要求卡的很精准,而且习惯干脆自己干,当然风评就不太好。
过去比亚迪优势不明显,这些问题倒也罢了,但比亚迪已经取得了跨越式进步,行业统治力越来越强,这种追赶者做法就有些不太合适了,供应商也变得更加弱势。比如今天提到的美国森萨塔,这么多年了一直掌控传感器定价权,之前所属的德州仪器,毛利率更是动辄60%,比亚迪现在竟然能够要求对方降价,可见比亚迪很有底气。
但正所谓能力越强、责任越大,作为行业龙头,而且是未来发展前途大好、优势巨大的龙头企业,就不能再卡着行业平均水平靠上的标准了,而是要主动提高行业标准,带领整个行业逐步走出内卷、压价的恶性循环,这也是大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逆转内卷的行业旧习,只有龙头带头才有可能。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