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购买力是“总开关”
10月11日,第三届泥坑酒文化节暨泥坑酒志编纂启动仪式举行,并举行“泥坑秋酿原浆酒国家级白酒专家品鉴会”;
10月11日,花冠酒业第23届九九储酒文化节暨第四届鲁酒振兴花冠高质量发展峰会举行,各界嘉宾计1000余人与会;
10月11日,重阳下沙季,国威酒业主祭的甲辰年祭水大典举行;
10月12日,赤水市酱香酒节暨祭河大典举行,君台主祭;
10月17日,文王贡酒第5届自酿文化节举行;
……
以上是不完全统计,表面看,热闹的景象与当前低迷的消费形成了反差。
媒体圈可以回忆一下,类似以上的活动,头部酒企今年同比是减少的。毫无疑问,他们把“应对之道”转向内,着力解决今年的渠道去库存、提升终端开瓶率、维护价格体系相对稳定……
也就是说,在目前内、外局势下,头部酒企的精力重在维持业绩增长(或不下滑、少下滑),倘有余力,还需着手谋划2025年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每天忙的脑壳冒烟,根本无暇他顾。
处在行业调整周期,我们要看“非头部酒企”作何动作。
真实的动作是,停摆,或半停摆。
有积累的“中小酒厂”目前半停摆,因为不能让工人全部放假,但是也无需“全员上岗”,留一部分工人在岗维持日常工作即可;没有积累、这几年本已陷入难过的“小酒厂”,今年彻底停摆——2020年以来这类小酒厂的生存模式,叫“下单模式”,而且你(客户)最好提前几个月给酒厂“下单”(其实现实中是,你今天要酒,先支付定金,我只能三个月之后给你交货)。这种酒的品质,你想要它多好?酒厂打的时间差,基酒没有储存,烤出来就勾调、灌瓶给你。用你的钱,烤你要的酒。
形势一片大好,大家都来吃草。
形势比人强。谁不想维持酒厂正常生产,谁不想把品质搞好一点,谁不想多储点优质基酒……但小酒厂的实力不允许。
头部重在清库存、拼开瓶,小酒厂半停摆,中不溜还在你侬我侬吃吃喝喝,这说明白酒行业的调整,还未触底。
当大家都归于平静理性,有能力的向内全力抓开瓶抓动销抓品牌提升,没有能力的酒厂蛰伏起来躺平不折腾了,白酒的调整才算“触底”。
这是从酒企供给侧而言,从需求侧而言,今年双节消费不及预期,年底前、后,估计仍将延续颓势。
目前整个白酒行业处于需求下行通道,打价格战是自寻死路。
当然,大家都不愿意打价格战,至少几大头部酒企不愿意打价格战,那是双输、皆输的局面,得不偿失。
事实上,上半年,为了维持、提振渠道对动销预期的信心,个别头部酒企还逆势上调了经销商结算价。
目前维持价格相对稳定,靠两个东西,一是品牌,二是控量。其中,品牌力的强弱起决定性作用。
比如1935为什么价格倒挂?那么好的酒质,白酒行业第一的品牌,三季度一个劲往下掉,因为量放的太多了,叠加需求又不行。
其中还有一个“帮凶”是,经销商集体“甩货”。
对动销形势的感知和预期,没有比经销商更敏锐的。他们当然知道1935是好酒好品牌有钱赚,但这是在需求高歌猛进时;现在,有茅子保底利润,还是赶紧甩了吧,唯恐比别人甩慢了……
聪明人太多,造成市场的踩踏。
其实上半年应该就能预见今天的价格局面,即价格倒挂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
严格来讲,1935倒挂,关键原因不是放量,而是需求不足,然后加上经销商甩货这个“催化剂”,加速了倒挂局面的形成。
现在看,名酒的一批价,正在“筑底”中。
标志是普茅。国庆节后,原箱53度普茅步步新低,并破了2300,到了2280的样子,低度也到了880左右。
其他名酒的一批价,中秋节至今表现相对稳定。
为什么普茅价格波动大?因为普茅交易活跃,相比其他名酒而言,起码它还在“动”。经销商形成了一致性预期,普茅交易量大,造成了短期价格的波动。
普茅价格筑底,对白酒行业来说,是好事。
只是,这个筑底要“筑”多久、要在底部运行多长时间,站在今天看不清楚。
供给侧还未触底,需求侧也未触底,批价筑底中。
其中,管总的是需求侧,一时半会起不来。
需求侧的背后是消费者的“钱包”,即购买力。消费者购买力由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构成,目前是“双降”的。
财产性收入下降好理解,降息潮叠加房地产市场不振,股市也是一副熊样,总之各类资产均处于跌价状态,导致财产性收入大幅缩水。
工资性收入维持生活刚需,烟酒等生活非必需品,属于缩减消费对象。现在是祈求工资性收入不要再降了,再降就得“回农村了”。
风大浪大,我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