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波立维),可以互相替代和联用,但不能交替服用

健康   2024-09-22 18:50   广东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波立维)都是抗血小板药物,但只有在持续服用一种药物,或是同时联用两种药物时,才能正确发挥抗血小板作用,而交替服用时,两者达不到协同作用。


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阿司匹林的药理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简单理解,就是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生成血小板活性的物质。


氯吡格雷的药理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P2Y12受体,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简单理解,就是波立维通过抑制血小板上的一些关键信号作用。


打个比方,如果血小板是以“左手拉右手”的方式互相聚集,阿司匹林就是砍断血小板的左手,氯吡格雷就是砍断血小板的右手。


两种药物的作用原理虽然不同,但目标一致,最终都会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日常剂量只会对一部分血小板产生作用,需要持续服药使药效累积才能抑制全部的血小板。


如果交替服药,就会导致一部分血小板被阿司匹林砍了“左手”之后,又被氯吡格雷再砍一次“右手”,然而也会遗漏一部分“双手健全”的血小板,仍然可以聚集形成血栓。


所以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需要持续服药或是联合应用,但不能交替服用。



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时,出现药物抵抗的概率大约30%;单独服用氯吡格雷,出现药物抵抗的概率大约为40%。两者联用后,药物抵抗发生率约为5%。


心脏手术后血栓风险高的人进行“双抗”治疗效果更好,但“双抗”治疗会增加出血、消化道损伤的风险,并不是常规的抗血小板治疗方式,不建议普通患者使用。


在不良反应上,两者的出血风险相似,但阿司匹林对消化道的损伤更大。所以胃肠不好的人,选用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更小。



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现在多为肠溶片,建议餐前空腹服用。氯吡格雷没有要求具体服药时间,但有研究表示,在饭后15分钟服药的药物效果最佳。


从抗血小板药物的发展史来看,阿司匹林1988年获批上市,属于第一代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脑血管病患者中应用非常普遍。


氯吡格雷(波立维)是1997年获批上市的,属于第二代抗血小板药物,目前在国内外多部指南中也推荐用于心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消化道损伤、痛风或高尿酸血症、哮喘(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支气管痉挛并引起哮喘发作)情况时,氯吡格雷相比阿司匹林优势更大。由于,因此,如果患者合并哮喘或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医生可能会优先使用氯吡格雷。


总结: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可以互相替代,也可以联合使用,但不能交替服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以上内容汇总自 ↓ 及网络,未允侵删


关联阅读:

● 哪些指标或病征要抗血栓治疗?药物、剂量怎么选?啥时候停药?

● 保胎最常用的阿司匹林,居然有这么多的禁忌症!记得要避开哦!

● 1头猪不够造1支低分子肝素,过度滥用连猪都对不住!

● 阿司匹林为什么得饭前吃?漏服需要补服?

● 抗磷脂综合征该什么时候启动抗凝?怎么调整剂量或停药?


本号文章已建“合集”

 

点此进入“查因与备孕“合集

点此进入“内分泌”合集

点此进入“自身免疫“合集

点此进入“内异症“合集

点此进入“子宫与内膜“合集

点此进入“凝血易栓“合集

点此进入“抗磷脂综合征“合集

点此进入“低分子肝素“合集

点此进入“同种免疫“合集

点此进入“男人帮“合集

点此进入“遗传因素“合集

点此进入“试管婴儿”合集

点此进入“专家共识与诊治指南”合集



● 温馨提示:本号号主(添乱帮帮主)于2009年进入保胎圈现已15年,知晓各派医生强项、弱点与行业真相;不断学习思考反思,保持自由中立靠谱!倡导理性检查诊治,不盲目不过度,最大程度确保母婴安全!本号已持续更新8年,推送的内容仅作为科普用途,不构成疾病诊断和治疗依据,请务必以医生医嘱为准!本号致力于帮助遭遇流产、胎停、不孕、试管、生化、空囊的家庭少走弯路、早日生娃给家里“添点小乱”!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记得推荐给有需要的朋友或网友哦!


● 将本号“设为星标”及放在手机首页的方法:关注“添乱帮”→点击右上角“人头”→再点“ · · · ”→再点弹出的“设为星标”,重新点右上角的“ · · ·”→再点“设置”→再点“添加到桌面”→下方浮现“已添加”提醒,返回手机桌面,在有图标的最后一页(或有空位的某一页)找到“添乱帮”的图标,按住该图标并拖到首页空位处,即完成!


● 添乱帮 “ 号内搜文章 ” 功能指引!


觉得有用,请点这里 ↓ 

添乱帮
本号致力于帮经历胎停、流产、不孕、试管、生化、空囊家庭早日生娃给家里“添点乱”!帮主混迹保胎圈14年:知晓各派医生强项、弱点与行业真相;不断学习思考,保持自由中立!发布靠谱科普知识,提供靠谱医生信息!理性检查诊治,不盲目不过度,保母婴安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