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活字印书 | 江澄波

文化   2024-12-23 09:01   四川  


书名:江苏活字印书

著者:江澄波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书号:978-7-5596-4461-9

出版时间:2020年9月1版

册数:1册

定价:68.00元

图法分类号:TS8-092



作者简介



江澄波,1926年出生于苏州的古书店世家。他本着“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的信念,从业七十余年,经其挖掘、寻访、收购的古旧书籍难以数计,为书籍的流通、保存,为文化的传承做出极大的贡献。深厚的家学和多年的实践经验使得先生练就了一身真本领,他在古籍鉴别修复、版本研究领域深有建树,被称为“书界一宝”和旧书业的“活字典”。著有《吴门贩书丛谈》《古刻名抄经眼录》《江苏活字印书》等,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内容简介



明清两代是被史家称为古代出版事业壮大和兴盛阶段。在印书技术方面,突破陈规,大有创新,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活字印书的广泛应用。

作者依据文献记载以及个人见闻所及,编纂了《江苏活字印书》。书中汇集了江苏省在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所出版的铜、木、泥、铅各种活字版本的书籍,共收录一千八百种,对每一种,均记录其名称、卷次、作者、版本、形制等信息,内容非常丰富。通览本书,可得明清两代以至民国江苏地区活字印书之大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详尽、精确的佐证。其意义和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本书曾于20世纪90年代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此次再版,除对旧版加以校订外,配以新书影,在保存原貌的基础上,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苏州的古籍版本专家江澄波同志,近两年费了心血,搜遗集秘,考订核正,整理写成了《江苏活字印书》和《古刻名抄经眼录》二稿,字数不过数十万,但学术价值很高。我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拜读之后,十分高兴。

在中国悠久的古代出版史上,明清两朝是被史家称为古代出版事业壮大和兴盛阶段的后期,它上继宋元出版繁盛的脉络,而又发扬光大,不仅出书数量巨大,品种繁多,内容丰富,而且在印书技术方面,也突破陈规,大有创新,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活字印书。当然,对于近现代出版事业的发展,明清两朝的出版实绩又起到了促生、萌芽和发育成长的历史作用。明清两朝的江苏,由于是全国出版事业十分活跃而兴旺之地,对于这一历史时期江苏出版史迹的探究,无疑是中国古代出版史研究的一大课题。江澄波同志的这部著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详尽、精确的佐证。其意义和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19世纪末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开现代出版业的先声,但成为一个有规模的出版行业,还得在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因此,从近代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化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个过渡性时期。在版本方面,这个过渡时期也就出现了用木活字、铅活字分别印制的各类线装图书,也存在用刻版印书和石印技术印书等现象。这个演变中的时期不长,但在中国出版史的研究方面却是不能漏掉的。

这个资料也告诉我们,在清末民初这段时期,仅用铅活字排印的线装书,在江苏(包括尚未单独建市的上海)就有近650部之多。其中,除上海外,吴县(苏州)、常熟、吴江、无锡、武进、江宁等县数量品种更多。长江以北,通扬一带,远至徐淮地区,出版也趋兴旺,如泰县即是。这是江苏从近代出版向现代出版发展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再者,从这些书目可以看出,铅字排印的线装书并不限于地方性典籍,许多图书部头不小,是超越江苏地区、面向全国的著作。说明当时江苏各地的出版业是有开阔的眼光和胸怀的,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重视。

出版史的研究还在延续。我们相信,江澄波同志焕发老而不倦的光与热,这种精神将会鼓舞后来者,继续奋发有为地孕育、促生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充满信心地期待着。

高斯1996年9月20日



目 录


概述

明代铜活字印书

明代木活字印书

清代铜活字印书

清代泥活字印书

清代木活字印书

清代铅活字印书

民国木活字印书

民国铅活字印书(线装本)

代后记



代后记


中国古旧书业历史悠久,买卖双方中的贩书者,与藏书家相互依存,又暗自角力,两者的地位、境遇迥殊。自古以来,私人藏书家多为学识渊博的文人、学者,往往勤于著述,无论刊刻与否,率有著作传世,其生平事迹可稽而考之。与之相反,贩书者在古代地位较低、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一般被称为书商、书估或书贾,江南水乡有以小舟为交通工具从事经营活动者常被呼为飞凫人,至于洪亮吉(1746—1809)口中的“掠贩家”实在已属美称了。他们毕生业书,经眼过手旧籍无数,尽管书目、版本烂熟于胸,优劣高下多可悬判,却志在贩售获利、养家糊口,鲜有将经眼之物笔之于书、传之后世者,故书林人物一旦故去,遂多湮没无闻。吾乡先贤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收录五代至清末数百年间与藏书有关人物七百余家,其中为贩书者立传者不过百之一耳。如乾嘉间在苏州山塘街设萃古斋的钱听默(时霁),被黄丕烈(1763—1825)称为“书贾中之巨擘”,为书林传奇人物,其事迹虽播之众口,求诸文献记载反不足征,这或许是历代贩书者共同的遭遇。

直到民国年间,北方先后有通学斋孙殿起(耀卿)的《贩书偶记》(1936年)、文禄堂王文进(晋卿)的《文禄堂访书记》(1942年)出版,贩书经眼录始渐有作者。“二卿”记录甚为实用,遂成为近世贩书者、藏书家案上必备的参考书。《贩书偶记》出版那年,南京萃文书局的朱长圻(甸卿)有《珍书享帚录》(1936年)一种也同时问世,所记颇有珍善之本。在此之前,苏州博古斋的柳蓉春(?—1924)父子有《旧书经眼录》一册,较南北“三卿”之作均早成稿,收录《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作者莫友芝旧藏不少,然篇幅不大,迄未印行,知者无多。“文革”以后,孙殿起外甥、北京中国书店雷梦水的《古书经眼录》(1984年),杭州古旧书店严宝善的《贩书经眼录》(1994)踵武前修,陆续出版。1997年,江澄波先生《古刻名抄经眼录》出版,收录其半生贩书经眼之善本300种。尽管2000年以后,各种刻本、旧平装以及专题文献经眼录层出不穷,然总体质量不容乐观。以本人亲身贩书所见、经手之善本为对象,将实物记录、版本源流、批校题跋、鉴藏印记、递藏关系、收卖经历、书林掌故等内容融为一炉者,至《古刻名抄经眼录》似已成绝响。

对于江翁生平与《古刻名抄经眼录》的学术价值,业师吴格先生在序言中已详加揭示,兹不复赘。《古刻名抄经眼录》与《江苏活字印书》初版问世距今已逾二十三年,压库之书早由江澄波先生从江苏人民出版社购回,作为爱书人过访苏州的最佳纪念品,插在文学山房旧书店架上签名出售,十几年下来,久已告罄,旧书网上所售,溢价数倍,再版之事自应提上日程。

2019年初,《吴门贩书丛谈》杀青时,我曾在后记中对江澄波先生《古刻名抄经眼录》《江苏活字印书》的修订再版充满信心。其实,早在《吴门贩书丛谈》看校样期间,就有位上海来的王先生专程到苏州拜访江翁,主动承揽《古刻名抄经眼录》《江苏活字印书》的再版事宜,可惜之后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两书重版一事波折不断。2019年6月,我因病住院二十余天,月末出院后看到《吴门贩书丛谈》新书,效果很好,反响更佳,有点出乎大家的预料。《古刻名抄经眼录》《江苏活字印书》重版事仍迟迟未落实,在征得当事双方一致同意后,我即联系张永奇兄,希望能将两书交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承他们不弃,慨然接受了这一建议。

之所以会选择继续与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合作,原因有二:一方面,通过之前《吴门贩书丛谈》一书的合作,对出版社及责编永奇兄均有所认知,相信他们必能将两书做得很出色;另一方面,《吴门贩书丛谈》当初作为单种出品,未将之纳入“江澄波文集”作整体考虑。倘若《古刻名抄经眼录》《江苏活字印书》交同一家出版社来做,它们的开本尺寸、装帧设计、整体风格均可与前者保持一致,即使无法在《吴门贩书丛谈》上添印“江澄波文集”之类的标题,却可在具体操作中实现该项目标,自然再好不过了。这三种书,凝聚了江翁毕生的心力,借此机会,能以相对统一的形制和读者见面,对于九十五岁高龄的江翁而言,无疑是极大慰藉。

《古刻名抄经眼录》初版收录善刻精抄本300种,目前分别庋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博物院、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苏州图书馆、苏州博物馆、无锡图书馆、苏州古旧书店等单位,这批善本入公藏后,均已重新编目,间有一小部分著录与《经眼录》记载有出入处。如归浙江省图书馆之元刊本《汉隶分韵》,现改定为明刻本。鉴于以上记录均为二十余年前之判断,窃以为毋庸追改,保留旧貌亦未尝不可,至于最新的版本鉴定意见,参考各馆之编目记录即可。兹谨将书中涉及时间变化、字句讹夺者改削一过,唯恐扫叶未能净尔,读者鉴之。与此同时,以全彩书影替换旧版书前的黑白小图,让人更赏心悦目。在此,要感谢北京芷兰斋主人韦力先生提供《佳趣堂书目》稿本书影、上海枫江书屋主人杨崇和先生提供《三家宋版书目》抄本书影,为新版增色不少。

需要说明的是,值此重版之际,江翁费数月之力,手录近二十年来所见之善本116种,增入《古刻名抄经眼录》,使全书篇幅扩充三分之一弱。不过,正因此番焚膏继晷伏案工作,江翁目力竟大为衰退,以致他看《吴门贩书丛谈》校样时,在借助放大镜的情况下仍倍感吃力。此次新版校对命我代劳,书中若有脱校处,责任皆在于我,特此说明。另外,《经眼录》初版按四部分类法排序,而目录中每书后未标页码,查检颇为费力,此次除将增入的116种书分门别类插入300种内外,并将各篇的页码补出,以便读者翻检、阅读。

《江苏活字印书》与《古刻名抄经眼录》情况近似,此书系江翁利用二十余年前目录学成果,编辑的专题目录,于今看来,自然有不少可商可补之处,但已得明清两代江苏地区活字印书之大概,纲领具在,鉴于江翁年高,不再小修小补,仅就旧版加以校订,配以新书影,庶在保存原貌的基础上,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最后,感谢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责编张永奇兄一如既往的支持与帮助,江澄波先生及其家人的信任与理解,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才促成两书在短期内顺利问世。

己亥岁杪,时疫猖獗,门庭萧索,日以校稿消遣。

越十日,庚子立春,斯役粗毕,因识。李军于吴门声闻室。



名人推荐:


古书自宋元版刻而外,其最可信者,莫如铜版活字,盖所据皆旧本,刻亦在先也。诸书中有“会通馆”“兰雪堂”“锡山安氏馆”等名目,皆活字本也。

——黄丕烈

常州活版字体差大而工最整洁,始惟以供修谱,间及士人诗文小集,近且排《武备志》成巨观。而讲求字划,编排行格无不精密。……底刻而面写,检校为易。其法以细土铺平,版背拆归皆便。

——包世臣



推荐语:


1.作者阅历丰富,学养深厚。江先生自十六岁起,入店从业,迄今七十余年,持身敬慎,立业勤劬,迄无一日之闲,见证了苏州书林近八十年典籍流转之精粹。

2.全面丰富,足资考证。本书收录一千八百种活字本,对每一种,均记录其名称、卷次、作者、版本、形制等信息,内容非常丰富。有此记录,不仅可供阅读,后人征文考献,亦有所依据。

3.校勘审慎,图文并茂。此次再版,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宋平生教授、苏州博物馆李军先生审核,改正了旧版的文字错误。在文前配有四十余幅彩图,为读者提供直观的说明。

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书香社会、传承阅读文明的当下,感受古书的魅力,置身文化熏陶之中,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中国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通过这一部部具体可感的“古书”,使我们有了更直接、更鲜活的感受。

采薇阁书店
文化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