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志明
有一天,我和我那个书法家的兄弟二蝈蝈,晚上喝酒回来,步行在路上,二哥哥抬眼看到前面路边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小亭子,亭子上方有四个红彤彤的大字:周三包子!
二蝈蝈醉眼朦胧,用手指点着这四个字说:这四个字我认得的。这是漆老写的字!但,但是,漆老怎么能把一个报亭的报纸写成包子呢?
他认为漆老不应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我说:二哥,这你就不知道了,人家这个就是卖包子的小亭子,不是卖报纸的。卖包子的主人叫周三,所以叫周三包子。
二哥哥不相信,非跟我争说,你刚才还讲周三是卖报纸的,明明是报纸,非要写成了包子。他浑身上下摸电话非要打12345,要向有关部门举报错别字,说是影响了我市的文明创建,在碍市容。
我说二哥啊,你就算了吧,你先找找你书法作品中的错别字,你就别烦人家神了,你先回家吧。
他还嚷嚷着明天再说。
一夜无话,第二天二哥一天也没话,憋屁不大吱声。他把昨晚的言语早已忘了,都是酒拿的。
实际上,这个周三包子我是晓得的,不仅晓得,而且略知一二。
周三一听名字你就知道,他是在家排行老三的。
他为什么做包子?
为什么能够出小亭子来卖包子?
这些都是有渊源的,什么事情都要从头说起,才可以沿着事情发展的脉络,完全彻底的知道事情的真面目。
周三本名周万顺,老家在石码头街,周三为什么要做包子生意,还得从他的奶奶,还有爸爸妈妈说起。
周三的爸爸妈妈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在我们清江浦大闸口东边的搬运工会上班,说好听的是搬运工会,实际上就是拉平车的。搬运工会的西边就是当时清江市的老客运轮船码头。
所以,张继的那首《夜泊枫桥》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到了我们清江市人的嘴里就是:大闸口外慈云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了。
白天到客船的时候还好,客人们肚子饿了,可以买到搬运工会食堂的面食;可以买到花街的回民饭店的油大头;更可以走几步吃到淮园饭店的馄饨;还可以吃到丁老饭店的辣汤油条等等。
但是,在我们清江市最有名的,是搬运工会食堂的面点,主打出名的就是三样东西:卷子,馒头和包子。
后来在我们清江浦出名的,清港酒家创始人,邵云贵邵四爷的白案手艺就是跟搬运工会食堂的面点师傅学的。
搬运工会的卷子馒头,真的是又大又鲜,一口咬下去陷到鼻子。吃的香,吃着劲道,吃的还让人惊艳。这馒头卷子的外皮怎么摸着这样美好的,温润如脂,光洁似肤,嫩滑细腻,有温度有弹性,让人舍不得吃,却有要亲一亲的冲动。
搬运工会食堂的包子,皮薄馅多味美,就是拉了一天平车的壮劳力,再能吃,几个大包子也打到家了,吃的鼻塌嘴歪的。所以,搬运工会食堂的好名声在我们清江市,大多数人都是知道的。
可是,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时候,那些饿着的,馋着的,空着肚子的,流着口水的旅客们,可就没有这些馒头卷子包子的好口福了,半夜三更的,不管是饭店还是食堂人家全部下班了。
什么叫近水楼台先得月啊,周三的爸妈就在搬运工会上班,每天点卯的时候,他们走来得去的经过清江市的轮船码头,知道旅客的需求。不是因为家庭贫困,他们是看不到这一个商机的。没有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吗?有一个念头就在他们夫妻两个人的心头嘀咕开了。
他们想包包子卖。他们不会像工会食堂的师傅那样,做的好包子,但是自己总会琢磨着弄面点吧,何况家里还有一个会做家庭面食的老奶呢,老奶的包包子的手艺不是盖的,她爸爸是小时候就学徒的面点厨师,专门到苏州去学艺拜过师的,三年萝卜干吃的不是玩的。再说半夜三更拎着小篮子,装着点包子到客运码头上售卖,是比较安全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环境里,不至于被人以投机倒把的名义抓到了处罚,弄不好还来个剪花头批斗游街,还没有熟人看到,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啊。
什么样的好主意都是人想出来的,都是被逼出来的。
老周家夫妻二人,生了好几个孩子,那一张张嘴都是无底的洞啊,一天天的都要吃啊,不能把嘴都吊起来是不是。于是,他们就悄悄地在家包包子了。
为什么要包包子?那也很简单,包子一是有面有菜,二是可荤可素,三是好计账,多少钱一个包子好算。那能像单位的那个长条卷子出笼就一米多长呢,卖的时候还要带把刀,还要搭个台子最好,一段一段的剁着卖。包子方便,小篮子一提就行了。一边走还可以学着李铁梅的样子提篮小卖。
主意打定,他们两口子就在家忙活开了。在老奶的帮助下,发面,和馅,包包,烧火,上笼,装篮,售卖。那都是在夜幕下悄悄地干着的。
淮阴人那话,鱼头上有火,无利不起早。
当一个雪夜的时候,周家夫妻出动了。他们用大巴斗改成了一个饭焐子,还用一条棉被当做了饭焐的盖子,装了一下蒸好的包子,用他们的专用劳动工具——平车,拉到了轮船码头上。
先把平车隐藏在离码头远一点东粮库的路桥下,周妈妈用一个书包装了几只包子去到码头上,试探观察一下情况。
可怜那天夜里,这夫妻二人等到了大半夜,竖着耳朵就想听到那一声长长的客船到港靠码头的桅声,或者听不到桅声能听到轮船由远到近的马达嘟嘟声也好啊。要知道包子卖了没有,请关注下集。
感谢关注清江浦人家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设置为星标
感谢关注清江浦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