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人
淮安市区几个公园,应该说钵池山公园是比较大的。单单水体面积就有83.54万平方米,整个公园用地面积有124.725万平方米,在公园西边紧邻翔宇大道边一块草地上,矗立一块巨石,上面有个圆圆的“江苏水利风景区”标志,上面刻写着“大口子湖水利风景区”。
我小时候每次坐牛车下乡,是必须路过大囗子的。因为外婆家离大口子不远,一条通向城里的路把大口子湖又隔了一个小口子,那时候是一条硬土路,高洼不平的路坐在牛车上经常颠得慌,所以每次坐牛车我都坐稳了,不要被路颠掉下去,东西硬土路横在大囗子和小口子中央,路北边是小口子,水虽然不深,但一大片河面已经把郊区与乡下隔了开来,小口子西面和北面是东郊大队的地,小口子东面就是新建大队了。在小口子东面有一片坟地,都是附近村民家里人去世埋的,我那时候胆子小,晚上是不敢走这条路的,小口子路北边那一座座孤零的坟,晚上有时还会有“鬼火”,一闪一闪的怪吓人的。除非是我和爸爸妈妈去乡下“出礼”时,吃过晚饭三口人一起走这条路回家,望着月光下的大口子和小口子河面,波光粼粼的闪烁,偶尔会看到一、两只小鸟被惊贴着河面飞,我吓得抱紧爸爸的腿,妈妈会说声:“不害怕呢”。
那时候乡下没有自來水,他们喝的水是从大囗子开渠引过來的水,附近东郊、新建、机场的村民都是喝大口子水,我到乡下外婆家也是喝大口子河引过来的水。我记得外婆家喝的水,都是从屋后边小河里弄回家的,明矾打过的大口子水,在水缸里一眼看到底的,缸底的颜色、缸底的漩涡清晰可见。外婆是不准我喝缸里的冷水,她说冷水喝了肚子会痛,必须用锅烧开了才能喝,烧开后喝到嘴里有股甘甜而柔柔的感觉。童年的我常常到外婆家后面小河边玩耍,拽着河边的柳树会把脚伸进河里,那一眼望到底的清水里小鱼,被惊得游向四面八方,乐得我双脚拍打水面,玩得格外开心,晃动的小脚几乎和水一起动了,吓得外婆连忙把我拉上岸来。我至今都记得外婆家后面那一望清澈见底的小渠,三、四米宽,两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草,一排排垂柳沿着两岸挡住了阳光,显得水清见鱼、见渠底了。可惜今天没有这般清水了,那里的房子拆了,那里的树被埋了,那里的人都已经住进高楼住宅小区了。
我从生下來那天起,就见证了大口子河的变迁。应该说是伴着这个内湖大口子水成长的,也曾经喝过大口子湖水。那时候的钵池山公园内湖大口子,从岸边向对面看上去,好大一片子,向水下望去,岸边清晰见底的水碧波荡漾,说水质晶莹剔透一点也不为过。那时候钵池山内湖大口子比今天大,今天的公园假山都是后来填了大口子才堆起來的。小时候外婆告诉我,大口子历尽百年就没有干涸过,那是因为大口子河底有一条通向东海的河道,压着一条不听话的龙,东海龙王命令他在大口子河里守着一方水土,造福周边村民风调雨顺,谁知这条龙被压的久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的一个夏秋交接时候,那天狂风暴雨下了一个整天,有人看见一条龙从大囗子河中间猛地跳出来,伴着雷声和闪电,从河里跳出向东飞去了。我记得那次传说龙飞向东海时,周围人都看见大口子中间一股龙卷风,河面中间升起一柱高高的水流,然后是一阵龙卷风,把周边向东一片的房子刮得东倒西歪,也就是龙向东飞去路过的地方。我外婆恰好在大口子河东北方向,家里夏天乘凉的棚子、锅屋都被刮倒了。事后我和爸爸下乡来看了一下,所幸外婆家没有伤人,周围到是有人被倒下的危房砸伤了。自从大囗子里龙飞走了以后,再也没有龙卷风了,大口子显得风平浪静,人们也渐渐的忘记了大口子河里那条龙了,听说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人看见大囗子河中央显现出一条通向岸边的路,一位白胡子老人柱着龙头拐棍到河中央看了一下,摇摇头后飘上天去了。老辈人说,这是东海龙王来看大口子的,看到这里变化太大,不得不回天上报告玉皇大帝去了。
一条通向城里的路,把大口子湖隔成一个小口子。紧邻大口子西边湖畔有个叫“渔家村”的生产队,估计有二、三百人之多,三、四十户人家房子紧挨着房子,门对着门,村里仅有三人宽的路,只够平板车走。大多数人家都有木船,少数人做起了鱼和虾的生意,后来这个村的人渐渐的都到城里做工去了,因为大口子的鱼越来越少了,直至后来成为淮安市鱼种站维持了一段时间。这个村原是当时淮安市区东郊大队的一个村,因这个村靠大囗子捉鱼弄虾为生,所以附近人都叫这个村是“渔家村”,因为他们每天捉鱼逮虾,在大口子西边小码头经常有鱼贩子来收购鱼虾,都是些不小的鱼呢。外婆家有个亲戚就嫁到了这个“渔家村”,她姓汪,是随外婆娘家姓的,跟我妈妈是隔代亲,因为她辈份高,妈妈喊她叫姨娘。她家离我们也不远,从东长街向东走十分钟,然后到“渔家村”小路下去直走到头向南拐个弯就到了,妈妈曾经带我到这个亲戚家玩过,几条木头板凳,院子里挂满了晾晒的网,还有几条大鱼挂在那儿晒着,一条土狗“汪、汪、汪”的叫了几声,后来摇着尾巴离开了,这个亲戚放下织网的手和妈妈聊天。亲戚家有个比我大一点的男孩,带我到大口子河边他家船上去玩,我记得大口子岸边停了许多木船,一条条船靠着大口子岸边河弯里停在一起,都是宽有两人坐得下、几米长的小木船,船头放网、船尾划浆,船仓放着逮来的鱼虾。我和亲戚家孩子並排躺在船仓里玩耍,亲戚家一个大人划船把我们两个小孩带到大囗子河中央看风景,我不敢坐在船仓里,身体只好弯腰把手扒在船帮上,两口手紧紧的抓住船帮,伸着头看大口子河中央水,两只眼晴朝河底望去,表面清一色的水,下面就是黑洞洞的河底了,也望不到底、看不清楚,掉下去不得了呢,看得我心惊肉跳赶紧把头缩回船仓里。至今回忆起那次做船到大口子河中央,仍难免有点心慌,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坐船到河中央看深不见底的大口子水。
我上高中的时候天天路过大口子时,学校就在大口子南边。从老师宿舍就可以看到大口子,经常看到不少抓鱼的木船在大口子河面上,用木棍敲着船板吆喝撵鱼进网,那场面甚是壮观和热闹,还有鱼鹰下水捉鱼飞到船上,一条条鱼从鱼鹰嘴里拿下来。到了傍晚和早晨,还能看到村里人在路边卖鱼卖虾,附近人赶来买鱼,一幅“渔家村”的景像呈现在眼前。那时候的大口子,不仅养活了这一个“渔家村”,而且滋润了大口子周围的人,因为那时候的大口子,水清、水纯,污染也少。
如今的钵池山公园,依托钵池山的历史传说,大口子湖的水面为自然条件,以“一山一水”、“一古一今”、“一静一动”为基本主题;风格上,名山以道教建筑为基调,水上以现代设施为基调,包括钵池山、湖心岛、荷池、道教建筑群、小瀛洲钵塔、人造森林等景观。史书上记载的钵池山,在明清时期曾是江淮一处名胜。明永乐十三年(1415),古淮河山阳湾南面开辟了清江浦运河以通漕运,其后水积山前,汇为山子湖,山子湖周环约十余里,南近里运河板闸边的钞关官署,中有爱莲亭,往北至钵池山南景会寺,“云影波光,千倾一碧”,湖光山色、亭阁辉映,是江淮名胜之地,古人雅士常乘烟雨茫茫,泛舟山子湖上,望钵池山烟云、金牛高冈,瞻山子湖堤春柳、庆成西门,比之杭州西子湖,也不差也。那时候“烟雨茫茫,泛舟湖上”,一片孤舟,随波逐流,河面托起它轻盈的身影,仿佛在抚摸着一首流动的诗篇。山子湖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的垂柳,让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恬静而又令人陶醉。可见历史上的大口子比今天的钵池山内湖大口子要大得多了,多少年来造福于周边,养活了勤劳勇敢的人。我们真的应该感谢大自然和历史留下这美丽的大囗子风景,才有了今天的钵池山公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024年10月
李 人,做过农民(知青)、秘书和保卫工作,在公安机关十多年, 媒体从业若干年。平时会写些文字,爱好读书、写作,尤其喜爱诗歌。偶尔会有文字见诸报刊和网络平台,曾在<<作家>><<清江浦>><世界名人会>><<作家美文>><<作家驿站>><<长三角先锋文学>>等报纸和网络媒体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闲暇之余涂些文墨,把读书当成快乐,自称为“ 读书人”。
做个健康快乐幸福人
麦子熟了
童年时候的夏天
“童心未泯”的老同学们
土 墙
父亲牵着我的手
老同学“王八斤”
我奶奶
难忘那时同学情
知青宿舍楼
八十年代难忘的人和事
知青纪事
难 忘 那 时 美 好
我的东长街岁月回忆
草 房
我是太阳
母 亲
我的宣传班老同学
我的父亲是铁匠
雄 鹰
感谢关注清江浦人家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设为星标
感谢关注清江浦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