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晚香 叶洪军

文摘   2024-10-29 00:01   江苏  

       南山之秋,在翠屏之间。观之,须隔着一枝花影,方能得其神韵。绿云剪叶,金粟点点,桂枝直指山巅,犹如玲珑佳人,碎花薄衫,烟眉淡远,风姿绰约。
       与友人相约来此,只觉得清风拂面,暗香满衣。
       淡蓝的天空,飘浮着鹅毛般洁白的云朵。山岭相衔,横亘城中,秋日的境界格外开阔、明朗。翠屏峰是南山心腹,钟灵毓秀。北宋元丰七年,苏东坡登临的南山,就是翠屏峰。东坡一行在此现景,饮酒,传为佳话。那时会景亭已是陈迹,这里早就是游览胜地了。十年后,绍圣四年,米芾来此,挥毫书写大字“第一山”,龙跳虎卧,纵逸苍劲,后来被摩刻于泰、嵩、华、峨眉、武当等名山之上。名山的访客,谁会把这显赫的名字与盱眙南山相联系?更难设想,后来,南山翠屏峰竟独得此名。那一年,米芾自开封沿汴河乘船东来,一路平川,入淮时,悠然见南山,于是口占一绝,称之为东南第一山。我曾站在泗州城遗址的石桥上,从淮河对岸瞻望南山,并用指南针定向,翠屏峰恰好在正南。可见南山之名,是泗州城里的人叫开的。米芾当在石桥附近靠岸下船,看一带白水,不见头尾;一带青山,莽莽苍苍。彼时水上都市,人烟阜盛。人们于亭台楼阁之中,隔水看山,亦看日月从蜿蜒的山间升起。黄昏时分,渺渺孤城,白水环绕,夕霏之间,舳舻人语。抬头远望,淮水对岸,“林梢一抹青如画”——这是北宋词人秦观眼中的南山,恍若旧梦。
       今日来到山脚,举目望去,丛丛碧树,还很繁茂,只有林梢一抺淡淡秋意。此山可赏,更可读,它是一部厚重的典籍。千余年来,晋代盱城从甘泉山迁至南山,隋唐于河西筑泗州城,州县隔水相望。尤其是北宋,汴淮相连,成为水陆枢纽,连通国都与江南富庶之地。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往来不绝,莫不登山赏景,吟诗作文。自宋以降,南山之游,已成惯例。山阳人吴承恩坐船到此一游,很是便当。他把第一山景观写进西游记,还借孙大圣之口赞道:此间仙景若篷瀛。南山风雅,千古流芳。这部书的封面,应该是一树丹桂,只有这种仿佛从月宫飘来的天香,才能与之相配。
       这部书,我们都随手翻阅过。相约来游的四人,只有罗志不是本地人,但他在此立业成家。谁都可以信手画出第一山的图景。我在山上住过几年,其中的一木一石都是旧相识了。可是,这是一部读不完的书,也是我们各自珍藏的名画,忍不住展开画轴赏玩,它的过往与眼前的气象,它的阴晴雨雪,透出无法言传的神韵与气息,不仅要看要听,还要闻。所以,虽然福康、罗志、居祥先后调至淮、宁,外面的世界也是很好的,但他们心心念念的,还是南山。在千年余香之中,春听莺歌杏园,秋看月映山泉,移步换景,以至醉卧云间,岂不快哉!居祥从南京驱车赶来,尚在途中,只有三人同游,不觉走到门前。楹联乃是本人所撰:
       仙景闻莺云上作诗催杏雨
       翠屏照水岸边如画惹春风
       我们从孔庙大成殿一侧上山,经过环形碑廊之间的园子,前方的台阶几乎是竖起来的,上有玻璃泉。晴天泉水从石狮子嘴滴下,叮叮咚咚,须近听,雨天则淙淙流淌,远远可闻。拾级而上,听到泉声,顿有近乡情怯之感。当年朝夕经过泉边,常用泉水煮茶做饭。月圆之夜,花木扶疏,月映碧池,如羞怯的邻家女儿。亭柱亦刻有本人的联子:
       煮酒邀来花下月
       羞人指点镜中天
       我在亭下徘徊许久,倍觉亲近。
       高墙那面是秀岩,题刻满壁。宋四家墨迹,独缺山谷。右上方刻有苏轼手书行香子词,大小与一张展开的报纸相近。词中所写的和风香雾,满山都是。可是,当年东坡来游,正值腊月,是本地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寒气入骨,何来和风?细细想来,词人置身于这片幽美的山林,一扫被贬黄州五年的郁闷。他是来“寻春”的,酷寒的南山,在他眼里风和日丽,温暖如春。在这薄凉的人世,岂能瑟瑟发抖,缩成一团?默诵先生的词,风更柔,香更淸,要不是居祥尚在途中,此时已坐在廊中,摆上酒肴了,举酒相嘱,“人语笑,白云间”。
       苏轼离开黄州,飘泊到此,前途未卜,依然落魄,泗州太守仰慕其人,奉为上宾,陪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不怕引火烧身,令人钦佩。相传,苏子的行香子词手稿摩刻于崖壁,元祐党禁时凿去署名,并以花木掩护。又据说,该词写在南山寺柱子上,后来被方丈沉入水底,逃过一劫,南宋时才勒石。仰看苏词石刻,在廊中的座下,中间张开两道裂缝,应为修廊时在一旁打桩震动所致,甚是惋惜。
      秀岩对面的淮山堂,存放了许多嵌壁碑刻,有清代书家梁巘、何绍基等名家的遗墨。清秀的字迹,优雅的文笔,珠连璧合,让人流连忘返。省州县的长官不论写景记事,皆可信笔挥洒,儒雅风流。千年文脉安在?时下有一高官以高调为诗,粗陋不文,与迂腐而才疏的小官僚贾政相比,竟相去千里。此公入狱后,众多同僚,自叹不如,竟无一人再能如此弄墨。
       不觉暮色四合,但闻晚香馥郁。下山时环顾碑廊,均抄录古诗,无一亲撰。山上大儒如云,向下俯视,哑然无语。碑廊月形南门,通杏花园,门侧一联,上联起首有“策杖”二字,老气横秋,不配杏园春红。如今满山红杏、满天烟霞己不复存在。春暮,几树杏花,成了一径残雪。策杖老翁蹒跚而来,不忍落脚。此翁想必是个饱读诗书的晚清秀才,而不是皮厚腹空的大师。
       再往下走,正要出门,碰见几个妖冶女子,奇装异服,扮作狐狸精、蜘蛛精,个个玉臂凝露,云鬟高耸。让我忽然想起“和风弄袖,香雾萦鬟”,原来出自杜甫诗句“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因此断定,苏子飞步登山时,有美人朝云相伴。“和风弄袖”兼指所有人,“香雾萦鬟”则是对爱妾的描画,并隐含了杜诗的下一句,表达对美人的怜爱。东坡此行,经金陵时,朝云所生的干儿不幸夭折,内心悲切的朝云此时如同弱柳扶风,楚楚可怜,面容憔悴,淡扫蛾眉,恰似这淡远的带着凉意的淮山清秋。好想让眼前的女子,唱“花褪残红”,唱“枝上柳绵”,然而舞衫歌扇,不似朝云,她们更不知“天涯芳草”是断肠之词,也不会抚琴而歌,只好作罢。她们是二次元纸牌人的化身,在线下虚拟现实,相当于洪荒时代的图腾,不知要进化多久,才能演一场歌舞或一出京昆?
       出门时不禁回望南山,正是:“孤鸿落照,相将归去。澹娟娟,玉宇清闲。”苏子一袭青衫,如在眼前,身为今人,深感愧对古人。一曲行香子,双泪落君前。
       夕阳西下,只剩余辉。淮水一半碧蓝,一半紫红,如长长的彩带环绕山城,不一会儿,半明半暗。三两渔舟朝着泗州古城方向缓缓漂移,船上立着落了帆的桅杆,并无渔歌之声。这时,四人齐聚,席地开宴,把酒临风。九月朔夜无月,小城万家灯火,如同云间海市。席间,以赤壁賦佳句佐酒,酌淮上夜色,望天上繁星,天一方之美人与明月,虽不可见,却如影随形。谈笑间,脚下默默的柔波轻轻拍岸,更添兴致。偷一段良夜,纵几分醉意,生出无限欢欣。微风过处,淮水犹如灯火阑珊处的眼晴,暗淡的波光隐隐约约,一片苍茫。
      宴罢,只觉得清气扑鼻,仿佛南山的晚香尾随已久。原来,河畔也有几株桂树,香魂袅袅不散。





作者简介



叶洪军,盱眙县人。曾在全国一百多家报刊发表散文,有的获奖,有的选入各种选刊选本或中学生阅读课文。岀版诗集《落红深处》,诗评家唐晓渡称之为“当代诗的新声”。曾在《演讲与口才》开专栏,被评为“全国优秀撰稿人”。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扩大本公号所发文章的影响,即日起本公号入驻360个人图书馆,所有作品皆自动同步到360个人图书馆终身收藏。不同意者请勿投稿,投稿视作默认此项决定。

本公号唯一投稿邮箱
haqjprj@163.com 
【不再接受个人微信投稿


友情提示:

1.散文、微小说1200字以上;诗歌成组,现代诗每组不少于五首,格律诗不少于十首。投稿时请附个人百字以内简介和照片1张。(简介字数太多请自行删减)
2.投稿请自己校对好,不要有错别字,小编不负责校对;
3.投稿务必原创未在其他公号发表过,二者缺一不可。

感谢关注清江浦人家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设为星标




清江浦人家
闲煮时光,漫炖岁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