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亮点
早期肺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异质性,主要表现为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致癌基因突变、胸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等差异。这些特征对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非常重要。影像组学特征(RFs)可用于研究肺腺癌的生物行为,预测其侵袭性、组织学亚型、恶性程度、基因表达等。然而,影像组学模型在临床应用中面临挑战,如再现性和重复性较差、RFs解释性差以及与肿瘤生物行为关联不明确。此外,RFs研究过程偏重统计预测能力而非生物学意义,加上机器学习模型易过拟合,导致临床决策与RFs解读之间脱节,影响其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原发肿瘤CT影像组学特征共识聚类,研究RFs与临床IA期腺癌生物行为的关联。
本研究回顾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条件的临床IA期肺腺癌患者。研究共纳入669例患者。使用术前原发肿瘤的CT图像进行影像组学分析、提取RFs,并基于RFs对患者进行共识聚类,确定了三个不同的簇。分析发现,不同簇群的生物学行为有明显的差异。第1簇的患者多表现为纯磨玻璃肺腺癌,肿瘤较小,无胸膜侵袭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多为1级,且转移或复发的率较低;第2簇患者,多表现出影像学上的实性肺腺癌,肿瘤较大,位于中央,有胸膜受侵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并且转移或复发的频率较高;第3簇患者则以肺腺癌组织学分级3级为主要特征。由此得出结论,临床IA期肺腺癌患者原发肿瘤灶的RFs能够揭示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对患者进行分层,从而有助于患者的诊断和后续的治疗。(论著中文信息由第一作者整理提供,欲览英文原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英文原文👆
第一作者:温馨
温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影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学生。研究方向主要为肺癌的影像学特征研究。
通讯作者:张丽
张丽,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肿瘤影像诊断和筛查工作,擅长肺癌筛查、肺小结节早期诊断和个体化随诊方案的制定。担任中华放射学会第十五届心胸学组Youth Club委员,《放射学实践》和Radiation Mededicine and Protection杂志青年编委。
资讯
j.01.2024.12.23.01
前往作者面对面中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