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圣诞的老课文,只剩下这一篇了,还要不要删除?

文摘   2024-12-23 00:00   山东  


(一)
转眼又是一年,圣诞节又要到了。去年,商家抵制圣诞节的新闻还历历在目;今年,已经又有人开始质疑这种“文化入侵”了。
这次提出质疑的,是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他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篇题为“At Christmas”的课文,就问爸爸:“为什么要学西方节日,这算不算文化入侵?”
你看,连最喜欢接受礼物的小学生也开始质疑圣诞节了,看来,圣诞节真应该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寿归正寝了。
其实,教材中有关圣诞节的内容,早就开始被剔除了。上面说到的这篇英语课文,也仅仅存在于“译林出版社”的版本。相比人教社、外研社的教材,译林版的教材比较小众化,并不能“毒害”多少孩子。

但即便如此,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况且这次提出质疑的是小学生,不是成年人,而且不是50后、60后那批老革命青年,这就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
关于圣诞节的内容,从十多年前开始,就已经陆续被从教材中删除了。
在2001年版和2006年版的教材中,有不少关于圣诞节的课文,除了我们熟知的经典老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还有几篇大多数人不熟悉的。
比如《科林的圣诞蜡烛》,曾被选入人教社2001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科林的爸爸驾船出海了,说好圣诞节前期间就回来了,可是,直到圣诞前夜,爸爸还没回来。原来,信号塔上的灯灭了,爸爸的航船在海上迷了路。科林想用大煤油灯来做信号,他向村里的每户人家借了半杯煤油,终于迎回了爸爸。
另一篇课文,题目是《给予树》,出现于人教社2007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女孩金吉娅用零花钱为贫困儿童买了圣诞礼物,自己只能买很少几颗棒棒糖,“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金吉娅这么说。
课文结尾,这样赞美金吉娅:“在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还有一篇课文,题目是《给予是快乐的》,出现于2007版人教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这篇课文写圣诞节那天,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一个男孩看到了,央求保罗哥哥用新车拉着他,去让自己的弟弟看一看。最后,男孩对保罗哥哥说:“长大了,我希望自己也能当像你这样的哥哥!也能给自己的弟弟买最好的礼物。”
以上几篇课文,如今理所当然被删除了。另外,在高中教材中,原先还有《一个圣诞节的回忆》《麦琪的礼物》等,也正在淡出必修教材。


(三)
在被删除的文章中,最让我痛惜的,是契诃夫的小说《凡卡》。

凡卡是一名9岁的童工,无父无母,从小和爷爷相依为命,迫于生计离开爷爷到城里一家商店当学徒,不仅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反而备受凌辱、虐待。

凡卡受不了这种生活,想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信,让爷爷来救他。“可怜可怜我这不幸的孤儿吧。这儿的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我老是哭。……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读着这样的文字,我的心情无比沉重。

《凡卡》的结尾,从表面上看,并不深沉凝重,它以凡卡美好的梦境收束,似乎给人以欣慰之感,但读者内心清楚:由于凡卡在信封上写的收信地址“乡下爷爷收”太笼统,爷爷根本不可能收到信件,那么,凡卡的回乡之梦永远只是梦而已。今后,凡卡的生活,除了继续挨打挨骂、忍受饥寒之外,还多了一份失望的煎熬:怎么爷爷还不来接我回乡下呢?想到结尾的余韵,读者的心会感到更加沉重疼痛。

这篇课文多次提到圣诞节:写作的时间是“圣诞节前夜”,凡卡还回忆了爷爷去“砍圣诞树”的情节,凡卡还在信中说:“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也许,这些情节与小说关联太密切,无法进行删改,所以,干脆将这篇著名的课文删除了。

(四)

现在,语文教材中还有“圣诞”字样的,大概只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了吧?
在这篇童话中,为了摆脱饥寒,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共擦燃了五次火柴,看到了五种不同的情景。这些美景并不是愉悦的想象,而是她挣扎在死亡边缘时产生的幻觉,是她濒临死亡时极度渴望温饱、快乐、关爱、幸福的潜意识追求。女孩看到的景观多么美丽,她的处境就多么悲惨。读到这样的文字,我们的心情无法平静。
作为经典童话,没有任何人敢用任何理由删除这篇课文,不过,聪明的编者对课文也悄悄做了一定调整。
在1980到2010年代的课文中,当小女孩看到天上的流星时,想到奶奶告诉自己的秘密:“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在2016版统编教材中,这句话已经改成:“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人要离去了。”正如尼采所说,看来上帝真的死了。


是啊,“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人要离去了”;多篇老课文被删除,也有一个时代就要离去了。

我觉得,余下这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有英语教材中的“At Christmas”,不多不少,刚刚好,我真诚地恳请保留这两篇课文,别一下子删没了,显得不大度。

公众号推荐

声明:本文由“老课文”公众号编辑,其中引用的部分图片和文字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老课文
重读老课文,好似旧友重逢;戏说老课文,品咂百味人生。以怀旧感悟生命,用文字打败时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