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日,一位喜欢批评民营经济的超级网红被禁止在社交平台发言,据说时长有一年之久。这位网红在前段时间曾经围殴联想,批斗莫言,厚古薄今,盛极一时。
在六七十岁的那些“老人”眼中看来,时下的生活充满了不如意,他们更愿意回忆当年的生活。计划时代在他们脑海中留下的记忆,要多么美妙就多么美妙,因为那是他们关于童年和少年的记忆,大脑早就为他们屏蔽了所有不便。
计划时代当然有计划时代的好处,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也必须占主体地位,但如果因此就瞧不上民营企业,甚至否定市场经济,则绝对是釜底抽薪。如果说国营经济是一条大河,那么民营企业就是一条条小溪,小溪的水都干了,大河哪能独自奔腾不息?
计划时代当然也有计划时代的不便。如果一切生活都需要计划,所有行动都需要审批,生活就失去了参差多态的灵动。今天为大家推出的几张图片,就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不便之处”。
上面这张图片,是1970年安徽芜湖发布的公告。公告明确指出:“紧跟毛主席伟大经济战略部署,粉碎阶-级敌-人在经济领域内的进攻。”其中的具体做法,即便在今天的“老粉红”看来,也有点接受不了。比如,“一切地下工厂、地下商店、地下包工队、地下运输队、地下俱乐部和地下旅店、地下行栈、地下诊所,以及其他城市地下经营活动的行业,都是非法的,坚决予以取缔。对为首分子将分别情况严肃处理,对胆敢顽抗者坚决打击,绝不宽待”。如果这一条执行下来,谁家结婚想要粉刷一下婚房,制作几套家具,恐怕也找不到“地下包工队”了;一个外地人来到芜湖,如果没有介绍信,也找不到地方住了。公告中还规定了不许上市的商品,包括“粮、棉、油、烟、麻、茶、竹木、生猪、中药材”等等。也就是说,你想自己打造一套家具,不仅找不到施工者,连“竹木”这些用料也找不到。那么,怎样才能买到自家需要的商品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要领导审批。那时候,买粮要有粮票,买布要有布票,吃肉要有肉票;就连吃个馒头,也要想办法先弄到馒头票。票证,是那个时代允许你正常生活的证据。如果家里想买个大件,比如自行车、缝纫机,更要求爷爷,告奶奶,写申请,打报告,想尽一切办法,才能搞到一张票据。直接到超市(那时还叫供销社)里买,还想让人家实行三包,送货上门,这些如今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不起,在当年是不存在的!
下面是某信用合作社(相当于现在的乡镇银行)关于购置自行车的申请。那时候有固定格式,先要写几句有关的语录,然后说明购买目的(当然是为更好地工作,为发展集体经济做贡献),最后说明需要购置的用品,再恭恭敬敬地请领导审批。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签名,还有一连串的盖章。这俩“仪式”一直保留至今,我们都很熟悉。那么,我不买东西,出门走走总可以吧?也没那么随便,也需要领导审批。下面就是赤峰县革委会开出的“出行单”,准予这位知识青年“购买车票和托运行李”,没有这张纸,她就坐不上火车,即便她选择步行回家,一路上也找不到住宿的宾馆。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开个证明吗,这还不简单?来来往往中还加深了干群关系,多好的事儿啊!”可是,在社会上摸打滚打过的人都会知道,这个证明可是不好开的。无权无势的人可能都有切身体会,在社会上求人办事有多么难。记得邓公1977年第三次复出,主管科技与教育,他主管哪块,哪块就马上有了活力,当年就敢拍板恢复高考。有人提议,考生做好政审,带着单位介绍信,就可以报名参加高考。这样做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但邓公听后觉得政审要求太繁琐,反问道:“为什么一个人参加高考还需要单位同意?自主报考嘛!”
是啊,一件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还需要审批?这才是懂得民间疾苦的领导,我因为这些细节对邓公无比崇敬。只有那些为别人开过证明的人,只有那些掌握着购物票分配权的人,才会对那个时代念念不忘。其实,让他们忘不了的,既不是国营单位,也不是计划经济,而是藏在其中的利益,是被人有所求的快感。这几年,这种想让人事事报备的管理方式,是不是在某些地方又开始死灰复燃了,据说连办喜事也需要报备了?看来,精细化管理也会上瘾的。这就像开篇所说的那位网红,说起来头头是道,背地里可能也是在谋利。这几天,这位网红的名字似乎也成了敏感词,昨天我这篇文章就因此被删除过,我这里只能说他的原名——这位网红的原名,叫作“于力”。子曾经曰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知道他的名字是否来自这句名言。声明:本文由“老课文”公众号编辑,其中引用的部分图片和文字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