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老课文中的风景,都已经化作了乡愁……

文摘   2024-12-03 00:01  


这几天,大陆高校学生到访台湾,在台湾参观过程中,有好几位学子,不约而同提到了“日月潭”。学子们最想参观的景区,就是那个“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的日月潭。
为什么日月潭如此让人梦牵魂绕?究其原因,应该是那篇同名的老课文,这篇课文,从1978年教材正常化之后,就出现在了每一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从60后到90后,再到10后和20后,都会在小学中朗诵。
在1981年的小学教材中,她出现在第二册(一年级下册)。


在1987年版的小学教材中,她出现在第四册(二年级下册)。
在1993年版的小学教材中,她出现在第四册(二年级下册)。
这一版,课文做了修订,增加了不少内容。湖中央的那个小岛有了名字,叫作“光华岛”。这个名字真好啊!
在2001年版的小学教材中,她出现在第四册(二年级下册)。
这一版,第一次出现了作者的名字,原来他叫吴壮达,笔名吴楚,祖籍福建漳州,1922年出生于台湾省台中市,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
这一版中,第一次添加了日月潭的彩色照片,不过,它太真实了,似乎不如以前的插图更能引发人的想象。
在2007年版的小学教材中,她出现在第四册(二年级下册)。这一版继续沿用了上一版的彩图。
在2016年统编版的小学教材中,她又出现在第三册(二年级上册)。不知为何,这一版中的插图,以及“光华岛”这个名字,又被删掉了。

从黑白印刷到彩色印刷,从手绘插图到彩色照片,《日月潭》这篇老课文,就这样陪伴了我们50多年。
一代又一代人,就这样被日月潭吸引着,被宝岛台湾吸引着。每个到台湾的大陆游客,他们的行程再紧,也要抽出半天来赶去日月潭,如果不去,总觉得心中少了点什么。
是啊,这就是老课文的魅力,你读过了,它就会留在你心中,不经意间唤醒你的回忆。
如果余光中先生同意,我想在他的诗歌后面再加上一段:
上学时,

乡愁是一篇篇课文,

我在这头,

日月潭在那头。

时过境迁,老课文中的风景,都化作了一种乡愁,让我们牵挂着某一片土地,憧憬着某一处景观。
我们都忘不了《葡萄沟》,忘不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忘不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忘不了《金华的双龙洞》,忘不了《七月的天山》,忘不了“被毁灭的圆明园”……
我也欣喜地看到,《香港,璀璨的明珠》在2008年出现在教材中,后来又被删掉;2024年教材改版,这篇老课文将在后年归来,成为三年级上册的课文。
我还伤心地看到,《长城》《秦兵马俑》《桂林山水》《卢沟桥的狮子》《南京长江大桥》《参观人民大会堂》等老课文,后来悄悄退出教材。不过,《长城》《秦兵马俑》又即将复归,我真心点赞!
老课文,形成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形成国家和民族的情感纽带,选哪一篇,不选哪一篇,真的很重要。
沿着老课文修砌的那条小路,大家来读你了,日月潭……
公众号推荐

老课文
重读老课文,好似旧友重逢;戏说老课文,品咂百味人生。以怀旧感悟生命,用文字打败时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