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障碍包括凝血与纤溶,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可以表现出血、血栓或者DIC,轻者也可仅表现为凝血指标异常。生理状态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既不会出血也不会形成血栓,这主要是由于机体内存在着完善的止凝血与抗凝血机制,这种机制呈动态平衡状态。机体的止血机制包括:
①血管壁和血小板的作用;
②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的作用;
③纤维蛋白溶解(纤溶)因子和抗纤溶因子的作用等。 病理状态下,止凝血和抗凝血机制的动态平衡失调:若止凝血机制增强或抗凝血机制减弱便会形成血栓,临床上出现血栓性疾病;反之,若止凝血机制减弱或抗凝血机制增强, 便会引起出血,临床上出现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口服抗凝药、脓毒症、急性中毒、肝功能损害、严重创伤等都可以造成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由于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差异性大、对实验相关检查知识的溃乏,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血小板、凝血因子是构成凝血机制的基础,它们参与凝血过程,其功能检查是凝血功能评估的基础。
了解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结构与功能、凝血因子的常规筛查确诊实验有助于临床对凝血、纤溶的诊治和疾病的鉴别诊断,仅从临床角度解读血凝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