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解读血凝常规

乐活   2024-09-16 00:03   广西  



临床解读血凝常规


凝血功能障碍包括凝血与纤溶,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可以表现出血、血栓或者DIC,轻者也可仅表现为凝血指标异常。生理状态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既不会出血也不会形成血栓,这主要是由于机体内存在着完善的止凝血与抗凝血机制,这种机制呈动态平衡状态。机体的止血机制包括:

①血管壁和血小板的作用;

②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的作用;

③纤维蛋白溶解(纤溶)因子和抗纤溶因子的作用等。          病理状态下,止凝血和抗凝血机制的动态平衡失调:若止凝血机制增强或抗凝血机制减弱便会形成血栓,临床上出现血栓性疾病;反之,若止凝血机制减弱或抗凝血机制增强, 便会引起出血,临床上出现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口服抗凝药、脓毒症、急性中毒、肝功能损害、严重创伤等都可以造成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由于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差异性大、对实验相关检查知识的溃乏,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血小板、凝血因子是构成凝血机制的基础,它们参与凝血过程,其功能检查是凝血功能评估的基础。

了解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结构与功能、凝血因子的常规筛查确诊实验有助于临床对凝血、纤溶的诊治和疾病的鉴别诊断,仅从临床角度解读血凝常规。


临床重要提示


临床上对凝血异常情况下,要有清晰的临床思维,进行凝血因子的筛查、正浆纠正实验、凝血因子的检测、凝血因子抗体与抗凝物的检测都是对临床重要的辅助措施,不仅利于诊治与鉴别诊断,而且有助于理解发病机制。此外APTT、PT实验都是乏血小板的检测,这在临床分析中也要充分考虑。


往期精彩回顾
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0)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
重 新 认 识 青 霉 素 阳 性
产后8天我为什么腹痛
暴发性心肌炎的识别和初期管理(上)
暴发性心肌炎的识别和初期管理(下)


敬请关注




天等放射
医学影像信息平台,是您工作与学习的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