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拉、撒、睡,堪称人生5件大事。特别是对于上厕所这件事,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愉快流畅的体验~
于是乎,江湖上流传出了不少说法:完美便便=每天报道?拉便便时蹲着比坐着好?排便有“黄金时间”?这是真的吗?我们一一来了解。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要有便意,就是排便的“吉时”。
如果你排便困难,不妨试试早上起床后和餐后2小时进行。因为早上的起立反射和餐后的肠道反应会刺激结肠蠕动,有利于产生便意。
当然,还是那句,这并不是强制要求。
排便的理想时长:10分钟内。
排便时间太长,痔疮、直肠粘膜松弛、脱垂之类的很容易就找上门来。
有痔疮的病人,更应缩短排便时间,建议不超过3分钟。边拉屎边玩手机虽然快乐,但也不能因此而伤害你的肠道哦!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便秘,如何判断便秘?便秘是一种症状,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只不过有偶尔、经常、持续的不同。
大便次数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6次;
大便干结,硬呈球状,俗话说:羊屎球样
排便困难、费力,排便时间延长;
排便不尽,便后仍有便意。
不管是以上一种还是多种表现,都属于便秘,不过每个人的排便规律不同,有些人可能是2天才排便一次,但是没有粪便干结、排出不畅等不适症状则不属于便秘范畴。
便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分,长期未能排出的粪便会在结肠里进行重吸收。同时,被吸收的还有电解质等其它物质。
就这样,原本“新鲜丰盈”的便便,变成了陈年干硬的便便。长期赖在肠道不走的话,憋着憋着,可能就憋成便秘了。
而且如果经常性地抑制排便,可能会使便意的门槛变高,肠道蠕动的反馈机制受损。排便会成为越来越困难的事情。
大部分情况下,可能只是因为你真的蹲的太久了!
正常情况下,只有当肠道内积攒了足够的便便之后,才会刺激直肠的牵拉感受器,向大脑发出“我要排便”的信号。
但是,如果你上厕所太久,也会刺激直肠,给大脑传输错误的“便意”信号。因为在便便过程中,用力往下拉的动作会增加腹腔的压力,再加上蹲坐的姿势,会引起直肠粘膜的松弛或脱垂,于是就会给直肠一种“肚子里还有货”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