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梨的第67篇原创文章,正文共计1597字
//
嗨,你好呀,我是小梨🍐
我不做计划有一段时间了。因为我发现每当我事无巨细地做好了计划,不管当时有多么信心满满、斗志昂扬,执行起来也会大打折扣,从而消磨自我效能感。
公众号「L先生说」的创始人李睿秋老师说:“我们几乎100%会高估自己,低估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当我不再为计划所累、接受了计划赶不上变化时,反而更加高效了。
我是怎么做到的?主要是坚持了三个原则:
❶ 设定时间块
❷ 多记录,少计划
❸ 大事化J,小事化P
具体是怎么操作?一起来看一下吧:
1/ 设定时间块
设定时间块的核心是:为你想做的事情预留时间。
这是你与你自己时间的预约,你是你自己时间的最大 VIP。通过「预约制」,保护某一个时段用来做某个事项。
我会为5件事预留时间:
❶ 睡眠时间。这是一切的基石,好的睡眠才能保障好的状态和做事效率。
❷ 看书时间。每天确保自己有时间看书和思考,为大脑汲取养料。
❸ 写作时间。输出自己的思考,厘清思路,查漏补缺,让知识循环起来。
❹ 运动时间。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让身体处于良性循环。
❺ 陪娃时间。陪孩子玩、读绘本,我是孩子最好的早教启蒙老师。
设置时间块时,把一天中精力最为充沛、最无人打扰的时间留给优先事务。
比如,我会在每天早上5:00-5:30看书,5:30-6:30写作,这一个半小时里家人都还没有起床,是独属我自己静谧时光。
▲ 时间块设置好之后,什么时间干什么事一目了然
此外,你还可以寻找可以折叠的时间,来安排自己想做的事。
什么是折叠时间?就是你可以双线并行的时间,或者说是为时间叠buff。
比如,我会在通勤的地铁上看书,就是在通勤时间上叠加了阅读时间。
再比如,我会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找一段路程从地铁里出来骑行回家,就是在通勤时间上叠加了运动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你选择的叠加时间中,一定是要有其中一项不占用你的注意力。如果两项都占注意力,强行叠加在一起反而会使效率更低——比如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
具体如何设定时间块,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推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查看:34岁职场妈妈,用时间块保护你的时间
2/ 多记录,少计划
我有个all-in-one的本子,经常用来一页列备忘,一页做记录。
每天有哪些想做的事情、DDL、突然加塞进来的临时派活、几点开会、几点见客户……通通随手写在本子上做备忘。
然后按照优先级或时间点,去逐个击破、逐一完成。
每天早上6:30、中午12:00和下午6:00,是我一天中3个阶段性复盘记录的时间。
我在本子上画一个时间轴,复盘时大体画出哪个时段做了什么以及有什么特别想记录的事情——比如孩子的新变化、工作的新思考、看书的新启发等。
很多app可以做时间记录,我用了很多也充了好几个会员费,但我经常要么忘记点击开始,要么忘记点击结束,很难坚持用下去。
在本子上手动记录,不用强迫自己精确到每一分每一秒,只要对自己诚实,让自己知道某一段时间有没有被浪费就够了。
这也是柳比歇夫做时间记录的本意。
3/ 大事化J,小事化P
J和P出自MBTI的第四维度,J代表着判断,P代表感知。简单来说,J人喜欢条理清晰的计划,而P人则倾向于灵活和随心而动。
我是个J人,但我发现如果事无巨细地都去列清清楚楚的计划,不是身累就是心累。
我觉得还是要和P人学习一下随性,做大事上的J人,小事上的P人。
接受计划赶不上变化,接受随机掉落的小确幸。
比如,我虽然为每天预留看书时间、定了每年看不少于52本书的目标(J),但我不会给自己列具体书单(P)。我经常会在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作者提到的另一本书感兴趣,于是就开始读起来。
比如,我会在每个周末集中时间列出下周的写作选题(J),但每天写作时允许自己不完全按照提纲来(P)。
《马斯克:一定要多看书,大量看书》这篇就是属于随机掉落的灵感,原本我在选题提纲中列的要点是另外三个,但写着写着我发现这样写更顺,于是果断抛弃原提纲。
再比如,在陪孩子的时间里(J),我也不会去列“课表”(P),接受孩子是有自己意志的独立个体,由孩子主导他某个时间段想玩乐高还是想玩拼图还是想读绘本。
要奔赴目的地,但也允许自己沿途停下来随机漫步。
框住大方向,但也允许框架内不拘小节。
我是小梨,欢迎加我微信与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