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依然,共创新航,眼科之光,闪耀冰城——2024年第七届康弘眼科创新论坛顺利召开

健康   健康   2025-01-09 18:41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辞旧迎新,冬阳煦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成立75周年学术论坛暨第七届康弘眼科创新论坛在冰城哈尔滨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专家共襄盛会,擘画未来。拾光依然,共创新航,眼科大咖与后起之秀济济一堂,以学术和科技之光,点亮新一年的征程。



在东道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弘教授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后,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谈到,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眼科药械不仅关乎国民健康,也关乎国家安全。近年来,我国眼科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在国际上也逐渐获得了话语权。作为唯一一个获得工业大奖的医药品牌,朗沐是我国自主研发和创新的标杆,也是唯一纳入医保、唯一纳入中国药典的眼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国产新药,为数百万眼底病患者带来了希望。经过十年成长,期待康弘药业继续引领新一代眼科药物,继续为国民眼健康和中国眼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康弘药业董事、副总裁殷劲群先生致辞,对眼科专家们给予康弘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也表示康弘将继续基于科技力量,从药品研发、医疗公益、梯队建设等多维度,助力中国眼科持续发展、走向世界。








拓宽学术视野,探索创新之路






在“大咖创新视野”主题环节,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迅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徐格致教授担任主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明威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IV期临床研究COCOA的结果,该研究对比了康柏西普3+T&E和3+PRN治疗nAMD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视网膜解剖结构均显著改善,3+T&E组有61.6%的患者的治疗间隔≥12周,42.1%的患者的治疗间隔达到16周;不论T&E或PRN方案,48周时超过一半患者的注射次数≤6针。说明这两种方案均可在保证视力获益的前提下减少注射次数,为患者和医师减轻随访负担和医疗风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魏文斌教授介绍了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进展。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视网膜假体治疗、光敏蛋白治疗是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新方向,魏文斌教授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退行性疾病的基因治疗。2022年底,康弘药业基因治疗药物KH631眼用注射液获得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FDA开展临床研究的批件。所有参与者给药后均有明显获益,已有参与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在给药后13个月提升了27个字母。所有参与者的视网膜积液消退明显,治疗后年化注射率大幅度降低,以首例给药者为例,已达20个月未进行任何抗VEGF补救治疗,且保持良好视力。期待该药物能尽快完成临床试验,造福眼病患者。




北京医院戴虹教授介绍了AMD的治疗新进展。晚期nAMD依然是造成严重视力损害的主要类型,抗VEGF药物的应用大幅降低了眼底新生血管类疾病患者的失明率,指南推荐抗VEGF药物为一线治疗。目前抗VEGF药物较为多样,但大型研究数据显示,康柏西普可在保证nAMD患者视力获益的前提下,减少注射次数。nAMD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首先是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基因治疗可能会带来新的契机,也可进一步研究靶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的新通路来治疗纤维化。多模影像和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出现,深化了眼科医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干预的理解,未来如基因治疗、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等有望助力实现更高的治疗目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弘教授对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从干眼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方面全面立体地介绍了2024版共识的更新。在治疗方面,《共识》推荐利非司特用于干眼治疗,该药物是一种新型小分子整合素抑制剂,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结合,减少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炎症水平,抑制与 DED相关的 T 细胞募集、活化和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康弘KH732利非司特滴眼液Ⅲ期临床研究覆盖全国23个省市、40家临床研究中心,研究证明了康弘KH732利非司特滴眼液能显著改善干眼患者的眼部体征及多项不适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特有的作用机制将为中国干眼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拓展新视野,全力满足治疗需求





“眼科新进展”主题环节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大卫教授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李涛教授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孙旭芳教授首先介绍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管理探索。DR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PDR的并发症更易引起重度且不可逆的视力损伤。全视网膜光凝(PRP)是重度NPDR和PDR的治疗金标准,PRP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PDR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改善更多,新生血管(NV)消退比例更高,从而延缓DR进展,同时也可显著降低激光能量、提高PRP完成率和患者满意度。对于需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PDR患者,术前使用抗VEGF药物可有效提高手术效率,改善预后,术前、术中联合抗VEGF药物的术后获益更早、更佳。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红教授分享了“从机制看水肿类疾病更高的治疗需求”这一讲题,强调了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NVU)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变化。康柏西普三靶点作用可以更为全面地保护NVU,更契合水肿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研究显示,抗VEGF治疗过程中OCT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与患者抗VEGF治疗的反应、视力预后相关。康柏西普可维持血管的紧密连接,从而减少血管渗漏,更强效地消退水肿,同时可显著降低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和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炎症因子的水平,全面改善视网膜结构,最终从视功能、结构、经济、安全四个维度,保护NVU,改善视功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美霞教授分享了AAO/ASRS的眼底病诊疗新进展。ASRS调研指出,视力获益、安全性、治疗间隔影响医师的用药选择,全球医师常选择融合蛋白作为一线抗VEGF药物治疗眼底病。与2mg阿柏西普相比,高剂量、单抗类等新型抗VEGF药物并未显现出对眼底病明显的疗效优势。监测生物标志物可为眼底病的临床管理提供新视角。AI辅助筛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诊断效率,而脉络膜上腔注射技术及家用OCT等新型诊疗手段则为眼底病的诊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讨论阶段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常青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汪朝阳教授共同主持,与会专家们共同就“新技术新手段为眼科临床带来哪些革新与机遇”展开热烈讨论。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Q1

在眼科新兴治疗手段迅速发展的时代,请问您对眼部基因治疗有何期待和看法?


北京协和医院叶俊杰教授:基因治疗从最初的研究到走向临床,经历了很多坎坷,目前的临床试验取得的结果鼓舞人心,但也遇到很多挑战,需要眼科同道们的共同努力。也期待新的治疗方式,继续为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转机和发展。

Q2

除了基因治疗,影像新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学科交叉在眼底疾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请谈谈您的期待?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甦雁教授:多模态眼底影响的发展与AI研究的进步相辅相成,为眼底病患者的评估、治疗、预测等,带来更多优势,在精准诊断、智慧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Q3

药物安全性是影响治疗方案决策的重点考量之一,面对安全和疗效权衡,您如何考量?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胡运韬教授:目前眼科新药研发层出不穷,新的给药途径也在不断探索中,但在追求疗效的同时也应谨慎评估其临床安全性。

Q4

对于GA的治疗,国际专家的观念较5年前发生了转折性改变,请谈谈您的观点?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敏教授:未来GA的治疗期待在基因治疗、芯片治疗等方面有所突破,但其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仍需审慎对待。

Q5

 请问您对利非司特有何期待?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敏丽教授:利非司特新的作用机制为干眼的治疗带来新的治疗干预角度,希望新药的上市可以为干眼患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效果。


循证为基、思维碰撞,探寻诊疗精进之道





“眼底创新探索”主题环节由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文芳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陈浩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宋艳萍教授共同主持。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俞素勤教授分享了如何正确解读临床试验结果的心得,指出各种新药的临床试验,实际上都是在疗效非劣的前提下开展的研究,跟现有药物比较的是疗效的持久性。现在几乎所有新药的临床试验都是将对照组设定为固定给药方案(如阿柏西普Q8w);实际上,并没给机会探究在同样入排标准和同样研究场景下的人群中,对照组最长治疗间隔究竟可以达到多长。如果对照组也设定同样的治疗间隔标准,新药能否在对比中展现出额外获益的优势,目前尚不得而知。方案加持下上市的新药,无论是安全性,还是视力获益,抑或是经济负担,是否能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均值得进一步商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袁源智教授以生动的临床实例介绍了抗VEGF应答不佳后换药带来的治疗转机。对于此类情况,2023年的《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诊疗指南》指出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抗VEGF三针负载治疗后无应答的新生血管性AMD,应由临床医师综合考虑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基于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更换不同抗VEGF药物进行治疗,无明显获益也无明显风险。需要注意的是,观察到的换药效应是一种混合效应,药物转换是次选,首选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同时,寻找合适的标志物、了解患者的期望,开展医患共同决策有助于最大化治疗效应。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刘卫教授介绍了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治疗与息肉消退的意义,指出息肉持续存在和黄斑下大出血,与PCV复发关系密切;息肉消退有利于视力和解剖长期稳定,指南指导抗VEGF规范化治疗PCV获益更佳,康柏西普单药治疗PCV息肉消退率高,注射频次更少。长期研究数据显示,康柏西普单药治疗PCV,息肉消退率达56.0%。此外,PBI联合康柏西普治疗促进息肉消退,减少异常分支血管网(BVN)面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彭惠教授介绍了康柏西普T&E不同间隔方案治疗nAMD的疗效观察。研究发现,使用治疗间隔分别为2w及4w的T&E方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均能有效改善和维持nAMD患者的视功能,二者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2年随访时间内Δ4w组注射次数少于Δ2w组,在满足延长标准的前提下,Δ4w组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nAMD亚型对抗VEGF治疗的反应性不同,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应充分考虑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类型,以期为患者带来最大益处。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精彩的讲座过后,陕西省眼科医院严宏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堃教授担任主持人,与现场的眼科专家们一道,以“眼底病抗VEGF治疗的当下与未来”为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Q1

临床抗VEGF治疗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改善?


新疆四七四医院肖云教授:目前抗VEGF药物治疗注射频繁仍然是广大患者的一大负担,加之经济因素,规范化治疗时常难以落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新媛教授:真实世界研究表明,我国眼底病患者人均注射抗VEGF药物仅1.8针,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医师和患者的教育仍需要加强落实,从而促进抗VEGF治疗的规范化进行。

Q2

新的药物及疗法是否可以满足降低治疗负担的需求?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原公强教授:目前新药研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注射间隔,但若能进一步延长治疗间隔如半年、一年注射一次,则更可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


青岛市眼科医院李君教授:在目前阶段,药量、疗程是否充足,方案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斟酌。

Q3

在抗VEGF注册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中,视力改善效果未能突破既有治疗获益上限的原因是什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杨先教授:规范化的治疗未能持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抗VEGF治疗的上限,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期待新的治疗为临床带来新突破。

Q4

如何对抗VEGF患者进行规范化诊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旭辉教授:抗VEGF治疗的规范化落地对于患者视力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亦有临床指南或共识给出推荐的疗程和方案,临床医师对于患者的管理也将对其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应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观念,树立治疗信心,从而保证治疗方案的规范化落地。



医者仁心,荣耀加冕

《医师报》社执行社长张艳萍女士在致辞中谈到,2024年第九届“寻找最美眼科医师”活动的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经过激烈的角逐和评审,共产生21位获奖医师。

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通过视频发来贺词,祝贺获奖的眼科医师们,相信他们将激励大家不断努力奋进。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无论常见病还是罕见病,无论基层或三甲,无论医疗还是公益,我国各地、各年龄、各阶段的眼科医师们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眼科事业的不断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朗视界 沐光明”寻找最美眼科医师活动由《医师报》社主办、成都康弘药业集团公益支持,自2016年开始,已连续举办8届,旨在传递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在这8年间,活动秉持着公平、公正原则,在行业的热切关注下,挖掘出一个个让行业称颂、社会认可的眼科医师。





“朗视界 沐光明”病例演讲比赛的颁奖仪式随后举行。本次大赛历经8个月,以战队形式开启火热对决,中英文赛场同时对战,并设有科普脱口秀这样的新颖赛事,吸引了全国众多眼科医师积极参与。最终9大战队踏上全国总决赛舞台,选手们通过精彩的演讲和表演,生动地展示了各种眼科疑难病例的诊疗过程、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在分享临床经验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个人的学术风采,为广大眼科同道带来了精妙绝伦的视听盛宴。
经过紧张的评选,最终角逐出本次大赛的团队奖和优秀个人奖:
飞龙战队以优异的表现脱颖而出,荣获战队一等奖,该战队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于伟泓教授担任英文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苗恒教授担任中文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骏教授担任科普秀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任天敏医师作为英文选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田园医师作为中文选手、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许正杰医师作为科普秀选手。
群星璀璨,卧虎藏龙。在单项比赛中,来自金龙战队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雪维医师荣获中文组冠军,雪龙战队的深圳市人民医院林鸿展医师荣获英文组冠军,飞龙战队的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许正杰医师荣获科普秀冠军。

向右滑动解锁更多精彩



小结




许迅教授在会议最后谈到,新的一年我国眼科医师们继续整装出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推动我国眼科事业蓬勃发展,也期待康弘药业继续发展创新,助力我国眼科药械再创辉煌!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订阅号搜索“国际眼科时讯”或“iophthal”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国际眼科时讯
同步传真国际眼科时讯最新学术进展,为眼科临床、科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及时介绍眼科领域在科研及临床领域中的国际最新进展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