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的南下与西进(1)

文摘   2024-11-24 06:13   广东  



对于红四方面军来说,南下和西进两计划,事关红四的兴衰转折,甚至生死存亡。最后的结果可套用伟人的诗词:南下不是尴尬日,西进方为大问题。



先说南下:


红一红四两河口会师时,教员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蒋介石飞机大炮太厉害,我们打不过他,现在就是要北上到苏联那里搞一些飞机大炮来回敬蒋介石,如果没有飞机大炮,以后就不要再提打倒蒋介石这句话了。当时张国焘对教员的这句话是不太以为然的,但红四全部撤离川陕根据地会师中央,也是要找新的出路,因为川陕已经是被挤干了汁水的柠檬,不堪再用了。所以张国焘也没有反对中央原定的北上方案。



北上方案对不对呢?从长远来看当然是对的,红一丢掉了江西苏区,红二丢掉了湘鄂西根据地,红四先丢掉了鄂豫皖,现在又离开了川陕,这都不是偶然的。在穷乡僻壤建立根据地,一旦老蒋灭掉军阀腾出手来,必然大军进剿,根据地没有外援,民穷财尽,只能逃离。如果能背靠苏联,甚至有出海口,那就不同了。这就是中央要北上的真正原因。



红一红四出现摩擦后,经过一番争吵和权力重新分配,张国焘出任了红军总政委,军委总负责,取代周恩来成为红军的最高指挥者,实施中央决定的北进计划。



此后红四军攻打松潘不下,军委又召集会议,决定放弃攻打松潘,改为执行夏洮战役计划。红军兵分两路,左路军由五军(原一方面军五军团)、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二军(原一方面军九军团)、三十三军组成,由红军总司令部朱德张国焘率领,从卓克基北进取阿坝,控墨洼,继而向北出夏河;右路军由红军前敌指挥部徐陈率红四军、三十军、一军(原一方面军一军团),自毛儿盖北出班佑、巴西地区,由彭德怀率三军(即原三军团)全部及四军一部作总预备队,掩护中央机关前进,若右路军无路可走,再改经阿坝前进。



根据这一计划,张国焘遂与朱德在沙窝会议结束后,率左路军离开毛儿盖,西进阿坝。他们走后,毛洛周等人又召集了毛儿盖会议,推翻原来的决议,决定右路军改当主力,向东北方向推进,左路军则由西进改为东进,向右路军靠近。但朱德、张国焘回电说,阿坝地区人粮较丰,占领阿坝既可解决财源给养问题,又可作为战略后方,还是想坚持原来的方案。陈昌浩与徐向前均同意毛的主张,电促张国焘令左路军离开阿坝,改向东北方向前进,向右路军方向靠拢,但张国焘迟迟不动。 



右路军经千辛万苦,通过草地,到达了若尔盖县的班佑乡、巴西乡一带。陈、徐指挥4军和30军(均为原四方面军部队),在包座全歼胡宗南部一个师,打开了北进通道。此时左右两路军相距甚远,难以互相策应。中央与陈、徐反复电催张国焘,左路军终于离开阿坝,向班佑方向推进,与右路军会合,但进入草地后即遇到暴雨,葛曲河涨水,大军为河水所阻,沿河哨探七十里均无法架桥或徒涉。因为部队缺粮,张、朱遂决定返回阿坝。 



据张国焘说,他们为暴涨的河水所阻,河水深逾一丈,宽达三百米,无计可施,干粮又吃了大半,只好返回阿坝。他们将此情况电告毛洛等人,并电令各军暂缓前进,等到总司令返回阿坝刷金寺后,再定下一步骤。因部队极度疲劳,疾病增加,非得休息一两天不可。但回到刷金寺的当天下午,徐陈即电告,中央和一、三军头天晚上秘密北上了。(《我的回忆》)



当然这就是那封著名的一直有争议的“武力解决中央”得电报所至。电报问题这里姑且存而不论,此时的红一红四关系已近破裂,右路军徐陈部单独北上已无可能,张国焘遂令徐陈率右路军南下与左路军汇合,这就是红四南下的起因。



洋顾问李德后来的回忆说:


左路军无望地陷入了泥泞的大草原,由于洪水猛涨,又缺少架桥材料,无法渡河,战士们无栖身之处,无充饥食物,只能在比右路军过草地时更恶劣的条件下露宿。张国焘于是决定回撤,同时给右路军下了退却的命令。



十万旌旗
请关注备用号“旌旗十万”,以防失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