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割韭菜,还得是大公司玩的溜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而有些风险,可能是别人刻意给你挖的坑。
这是从2020年ILMN启动Grail收购至今的股价走势。
“凭什么让我亏钱?干他!”
2024年6月,Jonathan律师决定代表广大亏钱股东提起集体诉讼
——洋洋洒洒的诉状,通篇都写着八个大字:
“因美纳,赔我血汗钱!”
说到起诉Illumina这事,J哥并不是第一人。
一年前,华尔街之狼Icahn就以“管理失责”为由提起过诉讼。
但这一次的诉讼显然更有攻击性:
不仅是指责“失职”,更直指“欺骗”和“中饱私囊”
我们挑一些感兴趣的看看:
“虚构的”80亿?
“不存在的”协同?
“谁”在赚钱?
PS:今天有点长,毕竟原文200多页。包含演绎,请辩证看待。文末有下载链接
01
“捡漏的”80亿
ILMN收购Grail的价格,是80亿美元。
而如今独立上市的Grail,市值是5亿美元。
16倍的差别,这个数当时是怎么算的?
事实上,illumina贡献了非常精彩的表演,值得所有人学习
——如何让别人觉得你“捡了便宜”?
用80亿买一个价值5亿的公司,可能是犯罪。
但如果这家公司价值180亿呢?那一定是牛逼。
在牛逼和犯罪中间,illumina选择了牛逼的犯罪。
公开资料显示,illumina对于Grail的价值预估来自于两个收入预测模型:
A模型相对保守,预计2030年收入是144亿美元。
B模型相对激进,预计2030年收入是240亿美元。
基于“并不保守”和“很激进”的这两个模型,Grail的价值是:
111.5亿美元-439.5亿美元
有这个测算打底,你还会觉得80亿贵吗?
不仅不贵,你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抄底我也信啊!
事实上,这个模型把很多知名的分析机构带跑偏了,比如Wolfe和Cowen,他们纷纷基于此发表了极其乐观的评价
“Grail的企业价值是70亿美元”,这是Wolfe
“Grail会贡献ILMN超过1/3的收入,并成为最重要的增长引擎”,这是Cowen
所以大家也要对这些分析机构祛魅,他们很多时候不过是无脑的舔狗。
不过,仅仅是预测失准,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预测嘛,有乐观派也有悲观派,我们illumina天生乐观不可以吗?
但问题是,illumina董事会拿到的信息,是另一个版本。
在特拉华州的一项诉讼中,公开的资料显示公司的管理层在2020年4月份向董事会提交了一份PPT,上面显示:
“我们预计2030年Grail的收入是80亿美元”
这个数字同样被另一份销量预测文件所证实:
“预计2022-2024年销售150万份,2025-2030年销售5050万份”
董事会拿到的数字,是A方案打对折,更是B方案打骨折。
当然,如果拿现在Grail真实的销售数据来看,我们还是要感叹一句:
“可能当时董事会听到的,也不是实话”
管理层给董事会加码,董事会给机构加码,机构给散户加码。
最终,所有人拿到的都是“假消息”。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02
“等不到的”赋能
其实Illumina依然有话可以说。
“两个预测的基础不一样,我们看的是1+1>2”
从策动收购开始,ILMN一直强调自己能为Grail提供三大赋能:
“赋能商业化”、“赋能FDA拿证沟通”、“赋能医保/商保谈判”
关于这一点,Jonathan在诉状中把嘲讽拉满了
——就你?就这?
J哥引用了两位被告的发言,一位是时任ILMN CMO的Febbo,一位是时任Grail CFO的Freiden,结论都是一样的
“我们当时没有测算这个“加速”具体能加速到多少”
当然最狠的发言来自于ILMN的全球准入负责人Ammar Qadan
“在拿证上,我们没有预算来支持Grail”
“在销售上,我们也不接触Grail的客户(临床医生)”
没钱、没人、没渠道,钓鱼佬都没你会空军啊。
那illumina作为大公司,帮助Grail跟FDA沟通一下,总是可以的吧?
这件事情上,Jonathan的嘲讽都已经快溢出屏幕了
——Grail自己已经拿到了MCED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而Illumina这么多年也只拿到了一张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你别拖Grail后腿就谢天谢地了好不好”
在他看来,两家公司唯一“协同”过的只有一件事:
“Grail计划IPO时的主承销商是高盛”
“而Illumina计划收购Grail的财务顾问,也是高盛”
这里面还有一件好玩的事情:
——人点背的时候,连小弟都会背叛你。
2023年,时任illumina CEO的deSouza指派小弟去寻找一个咖位足够的支持者,来公开表扬他的收购决策。
找了好几周,可惜无人答应。
其实这没什么,那会儿墙倒众人推,但这事儿为什么会被我们知道?
因为那位小弟把这事曝光了。
这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
1. 找对人很重要
你说当时他要找找基因江湖、循因缉药、有趣的胖子,是不是就成了?
2. 找对小弟很重要
一个不靠谱的小弟不仅事情办不好,还会在未来公开捅你一刀。
03
“输送的”利益
话聊到这份上,Illumina依然可以辩解:
“原本是可以赋能的,只是欧盟的裁决打乱了我们节奏”
但问题来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顶着EU的威胁强行完成交易?
这种情况放眼全球的收购史,看似十分罕见,实则前所未有。
——Cowen、美国银行、花旗银行、SVB的分析师均表示“活久见”
Jonathan的猜测是:一定有人心中有鬼。
他重点框出了四个骚操作:
2.78亿美元的回购
2017年,Grail宣布完成9亿美元融资。
随即,这9亿美元融资中的2.78亿被支付给了Illumina
但事实上,当年ILMN并不缺钱:一年营收27.5亿美金,运营现金流8.75亿。
而在2020年,ILMN再次购入这些股份的价格是11亿美金。
不到3年时间,净亏8亿美金。
小赚一个亿的董事
什么样的投资是稳赚不赔的?
Grail的前董事Klausner可能深谙其道。
作为一位Illumina的老臣(曾经的SVP、CMO、COO),很难说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但从事实来看,他精准的踩点了。
2020年5月,一家神秘的投资机构Milky Way参与了Grail的D轮融资,以大约1.3亿购买了2500万股股票。
4个月后,Illumina宣布启动对Grail的收购。
这笔投资直接翻番,净赚1亿美金。
而Milky Way唯一公开的大股东,正是Klausner。
临时调额的董责险
在上市公司里,董责险并不少见,几乎可以算作标配。
但Illumia的董责险,却不那么常见。
2021年8月,Illumina几乎已经下定决心要跟欧盟对抗到底。
而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董责险的保额翻了一倍,变成了3亿美元
——专门为此次收购行为中的高管“过失”提供保障。
而这个保险的保费也很惊人,高达一亿美金。
“你们,在怕什么?”
这是Jonathan律师给出的灵魂拷问。
跑得飞快的高管
如此坚定又有信心的收购,公司的高管应该更坚定才对吧?
但有的人,却先跑了。
Aravanis,之前是Grail的CSO,在2020年转任illumina的CTO。
就在illumina宣布完成收购不久后,他选择了清仓跑路
——小小的获利500万美元,也躲过了后面漫长的下跌。
不管是否有意,哥们这波操作确实不厚道了。
你这样真的很容易让人想起那句话:
“先信吃肉、后信喝汤、真信买单”
04
“误伤的”Grail
事实上,Jonathan的诉状有洋洋洒洒的218页,信息量很大。
我们上面摘录的仅仅是冰山一角。
我个人建议都去读读,应该都会有收获
——想割韭菜的可以从中间学到操作方法,怕被割的也能以此为鉴后续避坑。
就像大刘在《三体》里写的那样:
“割者文明,是宇宙中最高级的文明之一”
当然,诉状本身也得辩证着看。
比如为了强调自己诉讼的合理性,Jonathan对Grail本身的价值进行了几乎360°无死角的否定
——从产品、性能、临床试验、到拿证规划、再到商业化。
客观来说,站在今天的视角和信息来看,很多是过时的,也是站不住脚的。
说到Grail,刚好明天它就要迎来上市后的首次财报会了
我们且看看究竟如何。
附:扫码下载218页诉状原文
点关注、不迷路,加星标、快一步啊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