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学领域,传统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然而,真正的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怎样上课才能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
转变教学理念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教材和教参,往往按照教参内容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实际上,教师应秉持 “用教材教” 而非 “教教材” 的理念,深入分析学生已懂、自学能懂、必须教师讲解以及需要实践才能掌握的知识内容。
对于学生已懂的知识,简单检查即可,避免重复讲解;
对于学生自学可懂的部分,引导其自主学习并提炼概括;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适时讲授;
对于讲后仍不懂的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应用。
就像在数学教学中,对于简单公式的推导,若学生通过预习已基本掌握,教师无需赘述,而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上,或针对易混淆的概念对比讲解其差异化的点,增强学生对这个概念的认知。
教师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有时候就当个观众,适度放手,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挥,让学生成为主角。
但是,放手并不意味着撒手不管了,得遵循 “三分教,七分学” 的原则,把握 “教” 与 “学” 平衡,让 “教” 助力 “学”。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得在旁边走动,看看有什么问题及时给解答一下,确保学生的学习方向正确。
费曼学习法就是“以输出倒逼输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知识讲给别人听。
这一讲,学生就知道自己哪儿没掌握好,赶紧反思加深理解。这种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不仅是对知识的再加工,更是对思维的锻炼。
同时,教师要营造开放包容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勇于尝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合理规划课堂教学时间,避免教师讲授时间过长,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思考讨论的时间,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导入环节简洁明了,新知识讲解抓住重点难点,练习巩固环节精心设计,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高效完成。
总结反思对学生巩固知识很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回忆知识点、解题方法和思路,分析自己哪儿学得好,哪儿还有问题,琢磨琢磨怎么改进。
错题集也是学生总结反思中的重要一环。错题集可是个好宝贝,学生整理错题的时候,得搞清楚错哪儿了,是概念不清,还是方法不对,或者就是粗心大意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漏洞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学生整理好错题集后,还得经常翻翻,毕竟错题集真正的价值在于后续的反复查看与利用。当学生不断地翻开错题集,重新审视那些曾经做错的题目时,就能对同一类型的错题进行归类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性理解。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良好氛围不可或缺。需尊重理解学生,让其敢表达、愿参与,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氛围,有笑声、辩论声等。如此,学生才能在宽松环境中成为课堂主角,充分展现自我,实现高效学习。
师生关系好不好,对课堂氛围和学习动力影响很大。教师要是整天笑眯眯的,态度和蔼可亲,说话又有激情,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学习信心和动力自然就足了。
教师还得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给他们平等的学习机会。别忘了好好运用 “罗森塔尔效应”,多给学生点积极的期待和信任,能把他们的学习潜力激发出来。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障。教师需和学生一起制定明确具体的课堂规则,包括纪律、学习规范、行为准则等,并严格执行。
教师执行规则的时候得公平公正,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遵守,谁违规了及时纠正,保证课堂井井有条,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氛围应是积极向上、生动活跃、井然有序且充满安全感和归属感的。
课堂上要有 “三声”(掌声、笑声、辩论声)、“三话”(讲自己的话、真实的话、有创见的话)、“三交”(交流、交锋、交融)。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老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对营造好氛围太重要了。
首先,教师必须专业过硬,这是赢得学生尊重的关键。一个具有专业性的教师,能够以扎实的学科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赢得他们的尊重,让他们积极学习。
其次,语言能力得强,幽默风趣、充满激情,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生动起来。毕竟,语言是教师的第二生命,一个不善言辞的教师很难成为一流教师。
最后,教师的品德修养不能少。教师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等品德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聚焦中坚力量
带动整体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中等及中偏上的学生,毕竟这部分学生在班级中占据着相当比例,这股 “中坚力量”影响力不容小觑。
当老师以这部分“中坚力量”为主要关注点时,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提问难度以及学习任务的推进速度,能更好地契合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这样一来,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踊跃回答问题、热烈讨论交流,从而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
而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来说,就像是一股无形的正向牵引力。他们会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受到鼓舞和激励。看到身边的同学积极投入学习,他们也会不自觉地想要跟上大家的步伐。就好比一群人一起跑步,当大部分人都在奋力向前时,原本落在后面的人也会加快脚步。
在这样的积极课堂氛围感染下,成绩稍差的学生更容易积极主动地学习,模仿身边优秀同学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把握这一群体的能量,能更好带动整个班级学生共同进步。
关注学生差异
因材施教是王道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习风格、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都不一样。有的学生逻辑思维厉害,有的学生形象思维强;有的学生学东西快,有的就需要多花点时间。
教师得眼尖点儿,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多给点拓展性任务,像数学好的就让他们挑战竞赛难题;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多给点指导和支持。
教学方法也得因人而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满足不同需求。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老师得在教学理念、方法、氛围营造、关注学生差异等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激发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学习,实现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