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金(左)、C.S.路易斯(右)▲
上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两个中年男人常常在牛津大学附近的一家小酒馆里聚会聊天。这两位都是牛津大学的教授,但童心未泯,满脑子天马行空的想法,一有空就向对方分享。最后,他俩相约各写一部奇幻小说,然后各自回家创作。
很多年后,这家小酒馆成为奇幻小说迷的圣地之一。因为这两位中年男,一个名叫托尔金,写下了《魔戒三部曲》,另一个叫C.S.路易斯,写下了《纳尼亚传奇》。
1898年11月29日,C.S.路易斯出生于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1963年11月22日去世,今天是他的忌辰。值得一提的是,与他同日去世的,还有肯尼迪与赫胥黎。
刘易斯出身于经济优越的清教徒律师之家,童年十分安逸。他的最大乐趣就是呆在小阁楼里读书和幻想,构建自己的奇妙世界。从《格列佛游记》、麦克唐纳、内斯比特到北欧神话,都为他提供了养分。九岁那年,母亲辞世,他随后被送到英格兰一间寄宿学校中,从此远离父亲,这段经历显然为后来的《纳尼亚传奇》提供了素材。
15岁那年,他开始跟父亲的老校长一起生活,并在对方指导下得到了文学和哲学方面的良好训练。1916年,他考入牛津大学。1917年,他入伍参加一战,战后继续学业。26岁那年,他得到了牛津教职,此后在牛津任教长达29年,1954年开始又在剑桥大学任教,直至去世。
1931年,刘易斯成为基督徒,引导他的正是挚友托尔金。
刘易斯一生著述极丰。作为文学批评家和古典文学史家,他出版了《爱的寓言:中世纪传统研究》、《十六世纪英语文学》和《个人的异端》等;作为上世纪基督教最重要的宣扬者之一,他出版了《痛苦问题》和《纯粹基督教信仰》等;他还是一位相当出色的科幻小说家,著有“空间三部曲”(《沉寂的行星之外》、《皮尔兰德拉》和《骇人的力量》)。
他的文学批评、宗教哲学和诗集,至今仍在不断再版发行,也因此被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
当然,刘易斯最令人熟知的作品,是《纳尼亚传奇》。
1950年,刘易斯发表《狮子、女巫和魔衣柜》,大受好评。之后,他以书中的纳尼亚王国为主题,写成奇幻巨著《纳尼亚传奇》,并凭借1956年出版的《最后一战》,赢得英国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卡耐基文学奖”。
也正因为他在著述领域的多元化,被时人称为“三个C▪S▪路易斯”:一是牛顿与剑桥大学的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一是科幻奇幻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三是基督教神学家和演说家。
很多人会忽视第三个身份,但如果没有他作为神学家的虔诚与勇气,就不会有《纳尼亚传奇》。在《纳尼亚传奇》构建的奇幻世界中,爱、希望与勇气才是真正的主题。许多研究者认为,《纳尼亚传奇》的故事本身,就是对基督教义的隐喻。
纳尼亚的兴衰,本身就是堕落与救赎的过程,而救赎所倚仗的,永远是爱、善良、成长与正义。刘易斯笔下的世界,显然是对二战后工具理性思想占据主流的批评。在他看来,功利的价值尺度,永远也比不上情感与道德。
如今来看刘易斯的想法,或许会觉得太过乡愿。但在当时,却是一种极有市场的思潮。
这是因为当时的英国乃至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侵袭,昨日世界与信仰一起崩塌,现代文明的进程遭遇了巨大挫折。这甚至使大机器与技术进步变得可笑,因为它们根本不可能解决信仰危机。
自称“守旧西方人”的刘易斯,希望重拾传统,不但有宗教上的考量,也希望重拾旧日英国的荣光与田园。四面环海的纳尼亚,也因此宛若世外桃源。
在《最后一战》中,纳尼亚因猜疑而混乱,直至崩溃。这本身就是信仰崩塌的恶果,但却也是刘易斯寄望的新起点,颇有不破不立的意味。
这样的《纳尼亚传奇》丹,当然不是单纯的儿童文学。正如刘易斯所说:“只能吸引儿童的儿童文学,不是好的儿童文学。”
图源 |网络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星标公众号 ☝️戳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