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倒塌35周年(7)
位于柏林菩提树下大道的东德博物馆,可算是柏林的必游点。这里有上万件展品,为了重现昔日东德人的生活,展墙大多采用抽屉展柜的形式,可以随意拉开,部分区域还复原了东德家庭生活,你可以进厨房,可以坐在沙发上看神似CCTV的东德新闻,可以打开东德家庭的衣柜和酒柜随便翻看……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展柜是1974年西德世界杯的展示,那是东德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世界杯,而且恰恰要穿过柏林墙去比赛,它也被列入东德的社会成就。
我生也晚,而且即使生得早,那时的中国也不转播世界杯。因此,我对1974年世界杯的认识,完全来自书籍资料。
当时,东西德分在同组,西德队以0:1告负,爆出大冷门。但人们大都认为,西德队是故意输球,纯粹为了避免在下一阶段遭遇荷兰等强敌。事实也是如此,东德队小组出线后,第二阶段与荷兰、巴西和阿根廷分在同组,仅以1平2负列小组第三,在第二阶段分在了相对较弱小组的西德队则获得了当届世界杯的冠军。
当年的东欧国家,在体育领域均采用举国体制,但足球偏偏是举国体制很难搞好的项目。东欧不乏足球强国,但他们依靠的往往是天赋和热情,而非举国体制。相比世界杯,东德政府更喜欢在奥运会上刷数据,因为奥运会上有大量个体项目,你把几个人关在一个房子里狠狠练上几年,就会很有机会。
第一次到访前东德城市德累斯顿时,我曾漫步于易北河畔,突然想起这个城市是有球队的。初一时,我开始购买《足球》报,并正式开始接触五大联赛,德累斯顿队当时还在德甲,我依稀还记得“前东德球队举步维艰”之类的说法。不久后,这支球队降级了,我也再未有过这支球队的消息,仅仅在足球经理游戏中尝试过执教它。那天晚上,我在德累斯顿的酒店里,用手机查阅这支球队的消息。
原来,它的全称是德累斯顿迪纳摩队。对“迪纳摩”三字,我并不陌生,如基辅迪纳摩、布加勒斯特迪纳摩、莫斯科迪纳摩、萨格勒布迪纳摩等,它们都来自前东欧世界。但也是在那天晚上,我才真正了解这个词汇的意义。
在斯拉夫语系里,它意味着秘密警察的控制,最先提出建立迪纳摩俱乐部的是契卡(即全俄肃反委员会,克格勃前身)创始人捷尔任斯基,之后东欧各国纷纷效仿,这些球队均从属于国安部门。前东欧国家的球队名字,始终带有当年的痕迹,在迪纳摩之外,还有代表劳动组织的“斯巴达”(如布拉格斯巴达、莫斯科斯巴达等)、从属铁路部门的“火车头”(如莫斯科火车头)、从属于军队的“中央陆军”(如莫斯科中央陆军、索菲亚中央陆军等)。中国球迷也能在本土找到相应的例子,比如当年的八一队,曾被誉为“中国阿贾克斯”的天津火车头队等。
秘密警察对球队的控制,并不仅仅体现在资金支持上,球员不可避免地被牵入政治。
比如前东德的著名中锋基尔斯滕,就曾是东德安全局的情报人员。罗马尼亚足坛名宿波佩斯库据说也曾是特工。更大的悲剧是,1979年,另一支东德大牌球队柏林迪纳摩队的球星埃根多夫转投凯泽斯劳滕,引来秘密警察不满,1983年,埃根多夫意外身亡,表面上是醉酒驾驶,但后来被透露是秘密警察的谋杀。
值得一提的是,柏林迪纳摩队为德累斯顿迪纳摩队“援建”而成,后来一度为当权者支持,因此在东德联赛中捞尽好处,它的越位进球往往不算是越位,它的点球数量总是联赛第一,裁判们曾被当权者招去谈话,被告知如果不对柏林迪纳摩队做有利吹罚,下半辈子就要在监狱度过。依靠这些盘外招,柏林迪纳摩队曾豪夺联赛十连冠。直到当权者在权力斗争中下台,球队才走上下坡路。
这样的柏林迪纳摩,在两德统一后的德国足坛完全没有出头之日。当然,那些前东德真正强队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降级后,德累斯顿迪纳摩队不但再也没有重返德甲,甚至还跌入更低级别的联赛,直到近年才重返德乙。
但是,前东德的俱乐部无法适应市场化运作,仅仅是一个插曲。不可否认的是,两德统一后的足球,比以前更为纯粹了,与政治的距离越来越远。
1990年世界杯是中国第一次尝试转播世界杯,也是我第一次接触世界杯。就在那次世界杯期间,西德和东德宣布合并金融体制。1990年9月12日,临近两德正式统一时,东德队进行了最后一场国际比赛,客场2:0击败了比利时队,后来成为德国国家队旗帜的萨默尔梅开二度。在那场比赛中,除了萨默尔等少数球员外,大多数国家队主力都主动缺席,其中包括了基尔斯滕、D•舒斯特尔和施泰因曼等名将。
那之后的德国足球,有过严重老化的低谷,有过青春风暴,有过成功,也有过失意,但不再有秘密警察,不再有被威胁下半生蹲监狱的裁判,不再有柏林迪纳摩那样的十连冠球队。
图源 |网络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星标公众号 ☝️戳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