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奥运金牌,他们把女人变成了男人

文摘   2024-11-21 10:11   广东  

柏林墙倒塌35周年(8)

在柏林的东德博物馆里,有许多关于前东德各种“成就”的展示,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体育。但很显然,德国人对自己的“成就”感到羞耻。

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的西德世界杯,那是东德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世界杯,而且要穿越柏林墙去比赛,自然令世界瞩目。

当时的东欧国家,体育领域紧跟苏联模式,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举国体制。但稍微了解体育的人都知道,足球和篮球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项目,偏偏就不是举国体制能搞好的项目。当年东欧不乏足球强国,比如捷克斯洛伐克,但他们靠的是天赋和热情,绝非举国体制。

相比世界杯,当时的东德更喜欢在奥运会上刷数据。因为奥运会有大量个体项目,动用举国体制,把几十个人关起来狠狠练几年,就很容易击败自费参加的西方业余运动员,尤其是那些在西方没几个人玩的项目。用这样的金牌来宣扬成就,对于东德来说实在是一笔“划算买卖”。

东德这个弹丸小国在奥运会上的成绩极其惊人:1968年首次参加奥运会就拿到9块金牌,位列第五;1972年获得20块金牌,排名第三;1976年拿到40块金牌,排名第二;1980年在西方国家进行抵制的情况下,拿到47块金牌,排名第二;1988年获得37块金牌,排名依旧是第二。至于1984年奥运会,东德不是成绩不好,而是紧跟苏联老大哥,与其他东欧国家一道抵制了这次大赛。

换言之,小小的东德居然在二十年时间里雄霸奥运金牌榜前五位,其中还有三次拿到亚军,仅仅输给苏联老大哥。甚至有人猜测,如果不是因为老大哥不能随便超越,东德很可能拿个冠军给世界看看。

那么,东德是不是世界第二体育强国?当然不是。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来说,即使东德人个个天赋异禀,也不可能如此大面积出现世界冠军级的运动员。

多年后,泡沫被揭穿。东德狂揽奥运奖牌、频破世界纪录的背后,是各种兴奋剂的广泛使用。1997年,前欧洲铅球冠军克利格接受了变性手术,她痛斥前东德政府,称“对我来说,噩梦还在继续,我甚至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性别,可恶的兴奋剂把我变成了男人。”

据统计,东德曾长期让上万名运动员服用禁药,最丧心病狂的是,他们甚至在幼儿体育中广泛使用兴奋剂。许多人因此猝死,还有许多女运动员失去生育能力。相比之下,更看重天赋、技术和团队,兴奋剂没啥作用的足球,当然为东德所不喜。

柏林墙倒塌后,德国体育的走向也印证了东德体育的黑幕。统一后的德国非但没有“1+1=2”的效果,奥运金牌数目还一路走低,恰恰符合了西德一直以来的体育政策:重视民众体育,不唯金牌论。

兴奋剂一直是世界体育绕不过去的阴影,但区别在于,文明国家的禁药问题多半是个人诚信问题,但像东德这样则是国家操控的黑幕。这种灭绝人性,也大量浪费国家财富和资源的行为,根源在于政治对体育的侵袭。于这些国家而言,奥运金牌的目的无非两个:对外展示成就和社会优越性,对内麻醉民众,消解社会不满。所幸的是,东德体育已成过去。

图源 |网络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星标公众号 ☝️戳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他用自由、希望与不顺从对抗荒诞世界,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焚书之后,他们就会焚人


这个强大公国的故都,有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黄芥末和焗蜗牛


奥斯维辛没有幸存者,最好的人最早死去


写作的最高使命是战胜谎言


爱因斯坦等知识分子逃离纳粹德国后,为何纷纷奔向美国

欧洲价值
欧洲没落了吗?没有。为现代文明奠基的它,经过二战后的痛定思痛,冷战后的融合,已成为价值观最为多元、人道主义最为丰沛的地区,这也正是欧洲价值所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