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图:这是FB上Chapel Hill Public Library官方账号发的动态。说的是去年“禁书周”(BannedBokksWeek)时图书馆组织社区成员给北卡州决策者写了250多张明信片,宣扬人民的阅读权。今年会继续这个活动,且规模更大,截止到选举日。图中上方是小朋友写给北卡州州长Roy Copper的明信片:请停止禁书!没人喜欢它。昨晚,一位朋友给我发来了她刚刚到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硕的女儿做的简餐的照片:彩虹色的大盘子上,一大片煎牛肉、一大把孢子甘蓝、少量米饭,构成了小有美感的营养图谱。这个女孩子出国前在帝都某名校本科就读哲学专业,自己DIY申请了LSE的社会学硕士。她的独立有主见有思想,是我近年来遇到的大学生中少有的,也是我愿意谦逊地学习的。"盐和黑胡椒,她说对于她来讲可以适用于百分之八十的饭菜。"她妈妈对我说。感觉其他中国同学都过得很“精致”,但她觉得太浪费时间了。我深以为然。我们初到美国,每天的调味料也就是这两味。直到后来有了车,开到亚洲超市,才有了干辣椒、花椒、蚝油之类中国人特别偏爱的重口味调料。吃得也就复杂了一些,不像前一个月前,烤箱和微波炉轮番上阵,电炉灶完全闲置,不是牛肉蘑菇卷,就是一大盘沙拉咔哧咔哧地嚼,倒也吃得开心满足。前些天我在文章里说,疫情后我的生活改变了很多。我发现,我可以在一个季节只穿同样一两件衣服,长时间吃一样的食物,每天按同样的节奏做同一件事。然而,每一天、每一年,对我来说,又全然地不同,全然地不同。我每天都带着无比的新奇感,去发生,去感受,去观察,如同我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其实,每个人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未必拥有这样的能力。当一个人成熟后,确凿地有了这种能力,世界便向他全部展开,这种新奇感带给他的幸福,就不是婴儿的那种还没有思考的快乐了。当我读到奥尔罕·帕慕克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中的话时,我惊了。他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