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糖醇类化合物,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其结晶现象也备受关注。
一、甘露醇的作用
(一)临床应用范围
甘露醇是一种单糖,在临床上常作为高渗透压性脱水剂使用,在多个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它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从而减少神经功能损害,还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在心肺脑复苏、降压、脑卒中、颈椎病、腰椎病等众多病症的治疗进程中,甘露醇都占据重要地位。
(二)作用机制
当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会使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与组织间形成渗透压差。在这种压差的作用下,组织内的水分会向血管内移动。如此一来,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得以降低,进而减轻脑组织水肿、降低颅内压,最终实现保护细胞组织、抑制细胞凋亡以及减轻继发性损害的效果。虽然快速输注甘露醇能在短时间内增强脱水效果,有利于疾病治疗,但输注速度需适宜,以 10 - 15ml/min 为佳,不可过快。因为输入速度过快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如一过性血压升高,导致头痛、视力模糊,同时还会使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造成急性肾功能损害。
(三)抗氧化作用
除了上述脱水作用外,甘露醇还是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在椎管内神经根周围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时,会伴随氧自由基增多的情况,甘露醇能够清除这些多余的氧自由基,减轻病理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害,从而起到消肿、抗炎的作用,有效缓解症状。
二、甘露醇结晶现象
(一)结晶条件与危害
甘露醇注射液在低于 20℃的环境下容易发生结晶。而且一旦形成结晶,即便温度升高超过 20℃,结晶也不易溶解。如果输注带有结晶的甘露醇,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如导致血栓或者静脉血管炎。
(二)结晶原因
温度因素:温度对甘露醇的溶解度影响显著,其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大幅减小。在低温环境中,若未采取保温措施,溶液中的甘露醇就容易因溶解度降低而结晶析出。
浓度因素:若配制的甘露醇溶液浓度过高,接近饱和浓度,在微小外界条件变化影响下,如温度波动或溶剂挥发,就可能超出溶解限度而结晶。
溶剂挥发:盛装容器密封性不佳会使溶剂(通常为水)挥发,导致溶液中甘露醇相对浓度升高,达到过饱和状态后结晶。
杂质影响:溶液中的杂质可能改变甘露醇的溶解平衡,促使其结晶。
过饱和状态诱导:外界干扰如剧烈搅拌、震动等可能使溶液暂时处于过饱和状态,进而导致甘露醇结晶。
三、甘露醇结晶的溶解方法
(一)恒温箱溶解法
将干热恒温箱温度设定为 60℃,把结晶的甘露醇放入其中,大约 5 小时就能使结晶完全溶解。
(二)电磁炉溶解法
首先在治疗盘内倒入约 200ml 凉水,然后放入结晶的甘露醇,插上电源,将电磁炉调为热奶模式。这种方法简便,所需时间较短且适用性强。
(三)电热台板溶解法
取一块电热台板并接通电源,将需要溶解的甘露醇注射液置于台板上,在甘露醇瓶上覆盖一块棉布以防止热量散失。加热 10 - 20 分钟后,结晶开始溶解,1 - 3 小时可完全溶解。该方法方便随时使用,操作简便,可根据台板大小和使用量同时溶解多袋甘露醇,且保温时间长。
(四)暖液袋溶解法
采用规格为 30cm×40cm、功率 45W 的暖液袋,接通电源后温度可保持在 50℃左右。每次可放置 20% 甘露醇 250ml 规格的软包装注射液 10 袋,2 - 3 小时即可完全溶解。此方法方便、整洁、操作简单、安全实用,且占用空间小,特别适合软包装注射液。
在使用甘露醇前,务必仔细检查是否有结晶现象,无论是大块结晶还是细小结晶,都必须溶解后才能进行输注,以确保治疗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