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货”更新趋势洞察

文摘   历史   2024-05-14 17:28   天津  

受国内百货行业市场环境影响,日本伊势丹百货全面退出中国市场,伊势丹百货南京路店及滨海店,先后于2024年4月14日、2024年4月27日停止营业,伊势丹仁恒店成为伊势丹百货在中国的唯一一家在营门店。伊势丹是天津最早实现开放式柜台销售的高端百货商场,是一代天津人的记忆,而如今记忆中的百货商场已渐行渐远。


曾经,百货商场是一座城市商业繁华程度的象征,是消费者购买服饰鞋包等商品最重要的渠道。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整体的发展变革,传统百货面临着电商平台、即时零售、购物中心等新商业模式与商业体的挑战。同时,经历三年疫情,消费者对线上消费依赖度进一步增加,线下消费更加注重体验感与多元化。这些变化使得体验功能缺失的“老百货”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消费需求,对主流消费客群的吸引力显著下降,亟待更新转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01

老百货转型难点与挑战


      老百货在转型调改过程中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电商市场的持续冲击、行业内卷竞争及建筑结构条件受限等诸多难点与挑战。




1

消费信心不足,需求减弱


全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最新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8.9,处于偏低水平,消费者信心持续不足。




2

电商持续影响,分流零售消费市场


2023年电商平台销售额继续上涨,2023年双十一全网GMV超1.1亿元,其中,综合电商平台已到达流量天花板,增速有所放缓,直播平台电商销售额仍然保持较快增速。2023年,重点监测电商平台累计直播销售额4.9万亿元;化妆品、服装等品类是直播的重点,对百货主营品类分流较大。




3

实体商业竞争内卷严重,

引流困难、消费转化不足


当前服饰、化妆品、运动休闲等重点零售品类同质化竞争严重,人均商业面积趋于饱和,客流量成为大家争夺的焦点;打卡式流量、表演式开业等过度消耗消费者热情,流量转化为提袋率的难度增加。



4

物业建筑条件限制


传统百货业态调改面临体量规模受限、建筑结构过时、机电改造与消防审批等诸多问题。在百货商场改造中,老旧设施设备影响购物体验,如何进行全面升级,如何合理调整功能布局、增加公共空间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是一大挑战;优化动线规划,提高顾客购物体验,是老百货改造的重要环节;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及降低能耗,提高商场运营效率是难点;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消防设施合规是必要条件。


即使老百货转型有很多难点与挑战,依然有已经在探索转型之路上取得显著成效的项目,这些项目通过不断地创新和转型,成功保持了市场竞争力,成为老百货转型成功的典范。


02

老百货转型路径



1

年轻力·国潮兴起



通过为国货品牌注入年轻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符合新消费客群审美的国货博物馆与中式生活馆。


香港·裕华国货,物业总计7层,建筑面积0.9万。项目自1959年开业,立足中国国货发展,伴随老百货革新,裕华国货顺应市场需求,在原有国货品牌上注入年轻力,与年轻设计师合作,不仅在传统服饰上增加年轻色彩元素,而且独立开发“喜裕”婚嫁品牌,其中商场五层创办“熊猫之家”吉祥物,每周媒体更新熊猫故事,开发制作公仔、茶杯等文创产品,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在商品方面上,项目着力打造“国货时光博物馆”,以数十万种中国传统商品吸引客群,包括全国各地土特产、陶瓷刺绣、手表玉石等;为增强中华传统文化与消费者的联络,商场内部设立文房四宝文化廊、茶艺厅等,并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传统文化展览,开设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体验班。




2

微改造·品质升级


回归零售为主的百货业态,通过拔升品牌价值,餐饮、休闲业态化解高层冷区进行转型。


同样位于上海的永安百货,建于1918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曾是上海繁华商圈的高档百货商店之一,是电视剧《繁花》中提及的“全国百货零售行业龙头”沪联商厦。由于存在物业设施老旧、体量小、传统百货布局等问题,经营难以为继,唯有改造才能使百年工商业品牌恢复活力。物业总计6层,建筑面积3.2万㎡,经营面积1.35万㎡。在外部改造上,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外观,仅将外立面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进行加固。在内部空间上,永安百货立足弘扬百年品牌价值,寻找策划公司进行运营升级,开设微型策展场景,吸引客户打卡拍照,以此吸纳客流。在业态设置上,永安百货回归百货业态组合,仍以零售业为主导,将品牌进行升级,同时在高区增加休闲业态,如密室逃脱、剧本杀等,为百货注入活力的同时化解高层人流量少的问题。


‍‍



3

单一业态垂直细分


采取单一主题精细化运营,聚焦高提袋率业态和核心客户需求,丰富主营业态的品牌,迎合新家庭客群的消费审美进行转型。


北京·菜市口百货,物业总计4层,建筑面积1.5万㎡,经营面积8800㎡。项目立足黄金珠宝行业,围绕自有黄金品牌,构建单一业态的垂直生态,坚持黄金珠宝主业经营。通过引入多款知名IP合作的产品,增设儿童首饰,开发儿童市场;同时开设国外设计师珠宝专区来引进年轻品牌,吸纳年轻消费者。针对主流消费客群的变化,项目对消费场景进行了重构,通过硬装、灯光等增强内部空间时尚感,其内部设置宝石博物馆,依托宝石博物馆举办知识讲座,为顾客提供与商品更好的互动体验,增强项目市场影响力。




4

文商旅融合


通过植入在地文化,以个性化、沉浸式的空间扩大客群圈层、拉动消费升级,同时强调地域文化与百货业态的适配性,精准把脉城市文化内涵进行转型。


北京百货大楼,位于王府井大街,前身为王府井百货商店,以经营日用百货为主,物业总计8层,建筑面积3.9万㎡,经营面积1.8万㎡。改造后的百货大楼开设2400和平菓局,引进文化体验业态,以“怀旧”为主题,开辟百货业态新领域,在“和平菓局”开业首月月客流量同比上升26%,环比上升41%,成为百货吸纳客流的重要载体。项目迎合消费升级趋势引进英国百年玩具店,利用首店效应带动百货经济,并结合市场形势和自身定位,设置户外裸眼3D大屏,打造声光电与数字化设计。革新后的百货大楼焕然一新,以融入地域文化与商业的方式增强活力和吸引力。






03

老百货更新改造启示


通过对各个老百货项目改造的剖析,启示老百货改造应避免忽视项目品牌价值挖掘、盲目引入策展业态、有客流量无消费以及盲目迎合年轻消费者,商业打造应从“巩固优势业态+更新业态品牌+打造主题场景+文商旅融合”的角度出发。老百货改造应注重在地化思维,通过与历史、人文、建筑、生活方式充分结合转型,在塑造商业独特魅力的同时规避同质化;在打造业态品牌上,引入与项目适配度高的业态、品牌,保证项目持续稳定良性经营;在营造场景设计上,通过提升商业“逛感”与趣味性,使消费者保持新鲜感,持续制造消费流量;在与文商旅融合发展方面,通过老字号商品、国医、国潮文化等文旅业态,为商业引流赋能。老百货只有选择正确的方式革新,才能走向下一阶段突破新生。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天津中原研究院
天津中原研究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