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之殇,艾滋病
文摘
2024-10-18 07:30
上海
性别之殇,艾滋病
艾滋和癌症都是人类为集体和个体的命运设下的最大挑战之一,两者都是在生命陷落到绝望点后发作,但癌症不像艾滋般具传染性,而艾滋病则要求全人类不得不一起正视其背后代表的种种信息。公元计年的一九八四年,艾滋病原在法国及美国被成功地分离出来,这个病毒被定名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中的慢性病毒。这种病毒一旦侵入人类免疫系统中的细胞,便会在其中存活下来、潜伏许多年,当某种刺激出现时,病毒便开始使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并摧毁原细胞,再散布到其他细胞中,最后引起宿主免疫系统崩溃,让其他病原也能自由进入,患者便可能因此死于其他原本不致命的病原感染。最令人感到叹息的是,艾滋病患者以年轻人居多,原本正处于人一生中健康情形最佳的阶段,却被这种疾病困扰并击溃,生命之路戛然而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所有疾病都是被阻塞、扭曲、压抑的心灵能量反扑,病毒或者其他病原体只是这份能量的媒介,它们被心灵能量启动,合力引导生命走向更大的成长。所以,大病一场不死的人,往往比病前拥有更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古语中的大难不死,必须后福,可能也是基于此此而得出;艾滋病对人类也会有同样的帮助,透过艾滋病,人类心灵被遮蔽的部分,很可能会因而露出曙光。或许会有一厢情愿之嫌,但也唯愿能如此而行。根据资料记载,从医学史来看,所有的流行病都发生在一场重大的社会改革失败之后,例如:十八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就发生在平民渴望打破贫富差距的革命失败后,巨大的绝望启动了黑死病,造成贫民、贵族大量死亡。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黑死病其实是一种宣言:要求贫民也能拥有良好的生存条件。事实上,如果大众对一些个体的苦难都能感同身受,苦难就不需要以流行性传染病的方式呈现。这里或许有人会提出疑议,黑死病应该是细菌传播疾病,和社会的变革无关。其实黑死病的传播,很大程度是受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平民的生活环境,脏乱差的环境,是天然的疾病温床。这样来看,艾滋病同样是一项社会宣言,它来自存在已久却始终遭受压制的同性恋族群,千年以来,他们的性别倾向被社会投以种种异色眼光,他们的爱更一度被误认为是精神疾病,极度的自卑及不可能和所爱结合的深刻绝望,正是他们选择以艾滋病强烈凸显自己的动力。所以,整个艾滋现象并非起源于生物界,而可能是源起于人类的集体潜意识。随艾滋病浮上台面的,除了长期被扭曲的同性恋文化外,还包括其他性疾病患者的生存权益问题,以及人类长期将男性与女性的展现,分别局限于阳性及阴性特质的谬误。或许可以说,艾滋病是当代人类集体选择的一种手段,用以舒缓人类长久以来扭曲心灵双性本质所造成的种种谬误。因其他方式未被人重视,所以才会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和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