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平时也常听说“适量饮酒有益于健康”这种说法,不少人也深以为然,靠“饮酒养生”,每天都要喝上两三两白酒,但是在医学界,酒类从未作为正面形象向公众推荐。那么,喝酒对身体到底是好是坏呢?
每天喝两三两白酒,对身体有好处吗?
很多说喝葡萄酒有益的理论,主要集中在白藜芦醇、花青素、单宁等抗氧化剂上。
可事实是,这些物质在葡萄酒里的含量低得可怜,其作用微乎其微,相比酒精带来的危害,其根本不值一提。所以说,喝葡萄酒有益这个言论,同样是站不住脚的。
《自然》中曾有一篇报告指出,35岁以下的人,只要喝酒就会增加多种病的患病风险;
35—65岁饮酒超过一定量后,患病风险随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即使是少量饮酒,也能增加60种以上疾病的患病概率。
也就是说,并不存在健康的饮酒量,少量喝酒同样危害健康,酒精的最佳摄入量是:零。
饮酒对身体的危害有以下几种:
⑴酒会让人记忆短暂丧失,有科学家们对比经常喝酒的人与不经常喝酒的人,发现经常喝酒的人,他们的大脑组织会少很多,酒精主要攻击的部位是肝脏,大脑和心脏,尤其是大脑。
酒精随着血液进入到大脑中,破坏大脑里的海马体,就会对人的记忆造成损伤,经常喝酒的人,他们记忆能力大大降低,有时候还会忘记自己该做什么,这是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前兆。
⑵酒会让人的肝脏硬化,科学家们调查了经常喝酒的人,一个月后的肝脏情况,发现肝脏的硬化程度上升,睡眠质量也不是那么好。
同时还有高血压等并发症伴随发生,随着戒酒的时间越来越长,肝脏,睡眠质量和血压都趋于好转。
(3)酒会增加卒中类疾病的发病风险。这与饮酒量有关,饮用量越大,患该类疾病的风险将直线上升。这其中包括出血性卒中、致命性卒中、缺血性卒中、非致命性卒中等严重疾病。
(4)酒会让人甲醇中毒,工业酒精中含有4%的甲醇,经常喝酒的人会发生甲醇中毒,甲醇会在人体代谢中产生甲醛和甲酸,这两种代谢产物会让人感觉到头痛恶心,视线模糊,严重的可能会失眠和丧命
这是因为甲酸主要在眼睛部位发作,破坏了视觉神经细胞,而甲酸会与血液进入到肝脏,致使肾衰竭。
既然酒精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将其禁止,反而有人会提出适量饮酒的建议呢?
这是因为啊,酒在饮食中属于非常特殊的一个部分,它作为一种文化元素,同时也是一些社交活动的必需品。
人们对饮酒太过习以为常,尤其在欧美,酗酒或有酒瘾的人不在少数,出于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和执行的考虑,才给出了“成人适量饮酒”的建议。
所以,适量饮酒能被作为一种口号,它更多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劝导。从防癌或防病等健康的角度,适量饮酒绝对不是好的建议,最有效直接的方法永远是——滴酒不沾。
经过上面的讲述,大家也知道了,喝酒对身体是没有任何益处的。不管是出于养生、发泄或是其他因素,“适量饮酒”都不是必选项
世卫组织:酒精,1类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已把酒精列为1类致癌物了。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至少5.5%的癌症发生和5.8%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通俗来讲,也就是每18个癌症患者当中,至少有1个是由于喝酒导致的。
据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饮酒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胰腺癌等都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口腔癌、食管癌、喉癌等。
相比男性,女性喝酒对机体伤害只会更大,至少16.4%的女性乳腺癌与饮酒直接相关。在人的一生中,在妊娠期、青春期和老年期这三个时期饮酒,酒精对机体的伤害会达到最大化。
酒精进入人体后,经乙醇脱氢酶催化代谢为乙醛,然后再由乙醛脱氢酶代谢为乙酸,而后排出体外。酒精就是乙醇,是喝酒“爽”的来源,导致错觉喝醉是因为它,酒驾醉驾查的也是它。
它本身并不会引起基因突变,也不会直接致癌。乙酸可以理解为“醋”,一般没啥毒副作用。
但是,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却是明确的致癌物。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世卫组织才将含酒精的饮料和乙醛,同时列为了证据确凿的I类致癌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与外国人相比,东亚人饮酒更容易致癌。这是因为东亚人天生存在酒精代谢方面的基因缺陷。喝酒上脸,似乎是东亚人的“专利”,外国人并不像我们那样容易喝酒脸红。
造成喝酒脸红的根本原因,是东亚人多携带有突变的乙醛脱氢酶基因,造成人体无法有效、快速地降解乙醛。
乙醛在体内积累后对血管壁造成一定影响,导致血管舒张,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后,人看起来就是脸红筋涨的了。
一些针对东亚人群的研究发现,缺陷的人群喝酒后,患癌、患病概率会大大高于没有该基因缺陷的人群。
也就是说,在喝酒伤身这件事上,东亚人种从一出生就“吃亏”了,哪怕少喝点,对身体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如果你喝酒很容易上脸,说明你的乙醛脱氢酶基因可能存在缺陷,患癌风险更高。
这时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一定注意要少喝酒,毕竟基因这玩意是天生的,先天不给力,后天只能“且行且珍惜”。
亲爱的读者,请帮我点一下在看,分享,收藏,赞,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