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山雨早就注意到了,就是没有当作个问题去考虑。是爱旅游的寒江先生好奇心重,发现涉县娲皇宫是“歪门斜道”,向山雨提岀,认为有研讨的必要,山雨才认真起来。
实际上,多年以前,山雨还是小孩儿时,先父就说过:奶奶顶门没给捏开正,吃九省钱粮;要开正了,吃十三省钱粮。山雨小,没问先父,“怎么没开正”,“怎样才算开正了”。等到如今有了这个闲心兴致,先父己去世12年了。
自己琢磨吧!有好友寒江先生提岀问题并提供图样材料,回答问题就变得容易了。
首先,娲皇宫的“门”在哪里?作为古建群,又是风景区,得去核心景区找。好说,娲皇宫,中原一带有多处,就体量而言,涉县娲皇宫最大。它包括山上山下两组,由十八盘和凤仙桥连接。具体说,山上,主体是三阁楼,名“娲皇宫”。山下,从沟前向后,依次为“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山雨认为,山上,娲皇阁为主体的主体,意在“补天”。山下,“广生宫”为主体宫殿,意在“造人”。“广生宫”前的“停骖宫”俗名“歇马殿”,再前“朝元宫”就该是“山门”了;“朝元”,指的是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每年元旦贺见帝王的行为。在道教中,朝元指的是通过修行打通任督二脉,使身体的五气归集到脑海,从而去除烦恼,达到无忧无虑的“神仙”境地。此外,还可以指道教徒礼拜神仙的行为。在娲皇宫这个地方,你懂得,“朝元”,当然是礼拜娲皇奶奶的行为。
山雨注意到,娲皇宫三阁楼所在位置,居“锦屏”之中,“皇皇”大者,居中,为凤身,山开横帐为凤翼双展,一飞冲天。这种形势,决定了,山下三宫(广生宫、停骖宫、朝元宫)三殿(子孙殿、歇马殿、大乘殿)门向与三阁楼正面同向。朝元宫的宫门,就是整个广义“娲皇宫”的“山门”。所谓“门没开正”,应指这个“门”没开正。
其次,为什么说娲皇宫的门没开“正”?山雨认为,从表面看,朝元宫门前有一座三拱石桥,桥的走向没有与门向一致,而是有的60度的夹角,如果说门正,道(桥)就是斜的,如果说道(桥)正,门就是歪的。这正合了建筑风水学上的“歪门斜道”的说法。从建筑方位方向学说,“正门”,通常指建筑物正中的主要的入口,要考虑建筑物面向何方,正门就朝向何方。从文化层面说,“正门”,也指代主要的、正式的入口,与侧门、后门等形成对比。这样说,涉县娲皇宫古建筑群,整体是座东北面内向,属艮宅坤门。参比娲皇阁,坤门为“正”,道(桥)就成了“斜”的。反过来,就我国寺庙的默认朝向说,坐北朝南的布局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因为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接收阳光,同时避免直接的西晒,保持建筑的温暖和明亮。这样,合盘知道,朝元宫前的三拱石桥的走向就是子午正南北向,是“正道”。道“正”了,与之夹60度角的门向就成了“歪斜”的,这叫“歪门正道”。
第三,涉县的娲皇宫,到底是“歪门斜道”,还是“正门正道”?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问题”“辩正施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水学认为,方位的选择对于建筑的气场和居住者的运势有着重要影响。寺庙大门冲向的方位,一般是坐正北朝正南,以接受阳光和正面能量。但具体到某一座寺庙,也会根据建造目的和地理位理而有所不同。有的寺庙可能因为地理位置限制或因为宗教仪式的需要,会采用特殊的朝向,进行一些风水调整和理顺,避免直接的冲煞:风水学中强调避免直接的冲煞。就娲皇宫说,如果开正南门即正阳丽正门,附着于子午正道,则把娲皇阁甩到一边儿去了。相对于主体建筑物来说,后空了,门气冲到“石家庄”(村)后沟了?如果,胶着于出门上“正道”直道儿,到过娲皇宫的人都知道,让娲皇奶奶出门不多远就得跳补天湖了——过去是干河沟,气没催前,有割脚之患。
古人,比我们智慧多了。门由阁定,坤门即是“正门”。那为什么还斜造三拱石桥呢?问得好!专门是一座“风水桥”,起引风导气作用。香客游客,顺沟帮右上,斜马岔子走,自然上桥,有望柱栏板护送,一路南北“直朝”,走的是沧桑“正道”,“歇马”之后到子孙殿求子,拔盘而上,九九(久久,十八)为功,补先天之缺,不孕不育,被娲皇奶奶给根治了,多子多福,子孙绕膝,是何等幸福美满?
这叫“正门正道”。
还有一个问题,娲皇宫的“门”到底开“正”了没有?“钱粮”是什么?这是正确理解先父散话的问题。
山雨认为,涉县娲皇宫的朝元门真的没开“正”,也许,真的影响了她老人家的香火收入。
毕竟,娲皇宫,最高建筑,凌虚杰构,处艮宫,为艮宅,开坤门,西南方,仅是艮宅大门的“吉位”。这个方向尤其代表生气位,意味着财运大好、身体健康、活力充沛。西南方的大门有助于营造一个积极、和谐、充满活力的居住环境。但,若开正南离门,同样是艮宅,能够促进家庭(国家?)运势的提升。这一方位对家庭(国家?)成员的事业、财运以及孩子(炎黄子孙?)的成长都极为有益。因此,在艮宅大门中,正南方被认为是最吉的方位。可惜,古人要先考虑“门后不空”——“后空”是“造人”和“补天”之大忌,“后”代怎么能“空”缺绝嗣?于是,折中求全,门正道也正,门道儿都“正”——起于“一”,“上”,“止”于“天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逢七必变。变什么?不是要求子补先天之缺吗?娲皇宫有两块儿碑碣,上刻“自汉迄今,七千九百岁兮”……
古人没有错,所有的做法都是“正确”的!你觉得呢?
山雨 甲辰凉月之中
于古沙安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