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小时候驴还多。山雨是“放驴小子”。山雨为了补习高考,先父还卖了家里一个小驴驹子,470元!
山雨是“骑驴”才上的大专;后到西政读研究生,也没忘了家里的“老灰驴”。那是下放生产队,我们放鞭炮迎“娶”回家的“头口”。先父辛劳半生,先母招呼喂草料,山雨上山住庙,陪伴的都是“老灰驴”和她的儿子“大黄骡子”。
现在,我们重温旧时时光,得到王金庄了;王金庄至今还驴。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普通性说法。象我们涉县,过去,谁家有片地,有头驴,算小康之家了。涉县山民对驴有特殊感情。说笑话,一头驴,算半个家产,驴也算一“口儿烟儿”呢!可以说,没老婆没孩子,不算时光。没有驴,也难说就是“时光”。驴,庄户人的标配。过去,体面的女婿去老丈人家,婆娘没得驴骑,大约相当于七、八十年没有飞鸽车子骑,二十一世纪了没有私家小轿车。
驴,毛驴,对旧时的涉县人太重要了。驴子在农户家中,是主要成员之一,为了生计,它们和主人相依为命,忙时为主人犁地耕田,闲时为主人拉车驮货,主人为表彰驴子对家庭的贡献,在冬至这一天,不但给驴子加料加精,还特意给驴子擀上一顿面条来犒劳驴子。故有,“”打一千,骂一万,冬至吃顿手擀面的民谣。
冬至,驴过生日!
午,涉县不太多。山雨想,喂牛的地方,牛也过生日吗?
涉县这地方,山坡,小片地,地条子,小辿子,驴耕(Jing),合。驴是奇蹄动物,爬坡上山,犟劲儿可以。象山西,先父说的,黄土高坡,地条子,好几里,驴的犟劲儿不行,得牛的熬劲。牛是偶蹄动物,不用喂料,饲养成本低。耕(Jing)黄土高坡,一犁下去,一里或几里。南方,水田,也不宜养驴,就水牛。典型的《牛背横笛》,南方题材。北方,“牧童遥指杏花村”,才有了黄牛的份儿。
儿时的电影,《七仙姑下凡》与《牛郎织女》,山雨分不清,总觉得其中有“牛”的影子。
今天又值“七夕”。山雨想起了牛郎想起了织女,想起他们的两个孩子,更想起了喜鹊和老牛。刚刚知道,儿童会在七夕这一天,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这种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牛也一样。牛死了,永远活着。七月七这一天,是它们的生日。
山雨 甲辰凉月七夕
于古沙安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