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供应商降价10%的邮件截图,体现了比亚迪的“坦率和直接”。
随后比亚迪李云飞的相关言论,则捅破汽车行业隐秘的角落,无意中给“降价风波”再添了一把火。
以下探讨两点:一点是认知问题,另一点是行业惯例问题。
1、重新认识“要求”和“协商”
疑似比亚迪何志奇邮件要求供应商降价10%引发热议后,同为比亚迪高管的李云飞也发表了关联言论。
李云飞说: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我们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大家可协商推进。
李云飞的言论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行业惯例;另一个是“协商”。
如果李云飞意图通过上述言论回应公众对何志奇邮件截图的热议,则多少有点牵强。
何志奇11月26号发邮件,12月15号要求提系统,这断然不能称之为协商。
“要求”和“协商”是有本质区别的,“要求”不是“协商”。
古代宦官赵高指鹿为马,好歹都是四脚动物。把要求说成协商,是万万不行的。
所以不知道比亚迪李云飞的发言,意欲何为。
李云飞把年度议价扩大到整个汽车行业,是行业的惯例,却是真的。
但年度议价该怎么议,行业惯例是否就必须沿袭,则各有各的做法。
2、别家的行业惯例
同样要求供应商降价,上汽的说辞就委婉很多。疑似上汽要求供应商降价的截图如下:
当然了,商业场看中的是利益而非语气。如果有钱可赚,当孙子都可以。
丰田作为年降制度的始作俑者。其供应商未见公开反水,是有原因的。
第二:丰田对供应商有培育之恩。
当然,无论丰田如何防范,从结果看,丰田也被年降制度反噬。
日系车企频频爆出造假,相当部分原因是供应商的供货造假。表面上日系车企无辜,其实是它主动逼迫供应商的结果。
3、行业惯例就一定要沿袭吗
当我们拿行业惯例作为挡箭牌的时候,往往陷入了一个重大误区,即行业惯例就一定合理吗,就一定要遵守吗?
如果都以惯例唯尊,何来改革?天下一开始还是周天子的呢,何来行业惯例。
诚然,人分三六九等,企业也有强弱势之分。但盛气凌人恃强凌弱断然无法使行业走得更远。
值得高兴的是,监管也注意到了供应链核心企业对于中小企业的欺压并开始着手管理。
比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作出系统部署。
《意见》强调要优化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投诉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
所以,尽管现在改变不了行业惯例,也要发生,万一以后真能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