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在小红书上分享了一篇笔记——“为什么很多瑜伽馆去掉了调息和冥想”,引发了一众瑜伽练习者和教练们的激烈讨论。
总结起来大致分为两派:会员嫌浪费时间不愿意练,教练自己不练所以也不会教。
但也惊喜地发现,不乏几年的资深练习者表示很不习惯只练动作,不练冥想和呼吸。
瑜伽在现代的宣传更多是减脂塑形的一种运动,以至于很多人认为瑜伽是专为女生打造的运动项目,而忽略了冥想与呼吸的重要性。
让我们来看看,瑜伽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古代人主要在练些什么?
大文豪苏轼是怎么练瑜伽的?
最近阅读苏东坡传记才发现,原来他在元丰三年就开始练瑜伽了。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面写到,最开始,是苏轼的弟弟子由先开始跟一个道士学瑜伽的,子由从小体弱,肠胃不好,到了秋天换季爱咳嗽,吃药也不见好。
练了一段时间瑜伽气功以后,苏轼发现子由看上去元气焕发,很有精气神,于是也开始尝试。
苏轼于1080年开始练瑜伽,并在一家道观闭关七七四十九天,在他写的《养生论》中描述了这种运动的益处和感受,心灵全然休息的那种舒服。
“以我观之,凡心尽处,胜解卓然。”
苏轼排除了那些弯曲腰、腿、脖子等类似特技的奇特动作,只练习简单的体式,以打坐和呼吸训练为主,他控制呼吸,计算自己的呼吸周期,并增加了定时的吞咽唾液。
关于呼吸的重要性,我在几年前一位印度上师的瑜伽课上又一次得到了验证,当时老师辅助我的时候,就对我说你的呼吸太短了,这样也会影响瑜伽练习的整体进阶。
并且听这位上师讲到了古代的瑜伽师是如何练习瑜伽的,他们找个地方坐下来打坐,往往一坐就是一天。这就是瑜伽。
听起来跟出家人的打坐很像。通过控制深长的呼吸增加氧气的吸入,身体更加放松,注意力向内收束,使内在觉知高度敏锐,这也许就是瑜伽八分支里所说的专注。
为什么一些练瑜伽的人依然脾气暴躁?
以前在瑜伽馆看到练了很多年瑜伽的人,依然是个杠精,脾气易怒,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只练瑜伽体式,凡是有冥想呼吸的课程,他们一律不报。
确实,练习体式很容易让人的身体热起来,时间长了好像感到脂肪在燃烧,自己瘦了两斤似的。但却没有用内在的训练去做平衡,在身体燥热之下,时间久了只能通过情绪爆发出来。就好像武侠书里经常写的,坏蛋只偷到剑法练习,却没有得到心法的,结果戾气越练越重。
难怪《瑜伽经》里第一句就说,瑜伽是控制心的波动。
那些真正通过瑜伽感受到身心愉悦的人,一定是坚持了动静结合、阴阳平衡的习练方法的。
在瑜伽圈子十余年,我发现练瑜伽是一个很个体化并且分阶段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好的练习理念,都有自己当下对瑜伽的理解,最重要的或许是,你有没有以开放的心态尝试可能令你更舒服的练习,从而获得正向的改变。
希望每位伽人都能一点点收获益处。
作者简介:宋宋,10年瑜伽人 | 瑜伽老师 | 编辑 | 运营人,主要分享瑜伽和阅读。
小红书 :瑜伽宋宋
知乎:瑜伽宋宋(10000+瑜伽爱好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