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年轻的新区谋划新“跨越”

文摘   2024-08-09 17:40   四川  

01



成都最年轻的新区谋划新“跨越”


随着城市骨架成型、产业加速导入,以“成都世园主会场,天府空港未来城”全新形象亮相、迎来成都世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成都东部新区,有关“理想城市”建设方案的探索亦向前再迈出一步。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城市设计研究院院长 匡晓明


匡晓明看来,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到成都都市圈,成都东部新区都是“非常关键的支点”。依托经济地理位置特点,承接成渝地区创新资源辐射,成都东部新区“特别适合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多重利好下,成都东部新区走进全国产业重塑的聚光灯下。作为成都东部新区总体城市设计的总规划师,匡晓明曾多次前往东部新区。在他看来,东部新区目前的发展规划,生态宜人、创新凸显、场景多元,基本具备迈向一座“彰显公园城市特质的现代化新城”的基底。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 司马晓


司马晓曾参与东部新区多项规划与咨询工作,他认为,成都东部新区发展应遵循“港-产-人-城”的发展模式,而其中,“以港聚产”则是“起锚点”。在机场流量牵引下,成都东部新区正成为高敏捷制造、供应链物流和开放创新服务三大产业功能的核心载体。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陈宪


在与一线城市的“碰撞”过程中,东部新区还展现出了一种理想城市的产业规划路径。因优化空间资源配置而诞生的成都东部新区,基于规划先行的理念,在产业发展之初就搭建了一套的空间体系。陈宪看来,这涉及一整个产业创新生态的打造。据他分析,一个好的产业创新生态,不仅要有“高质量物种”、即头部或链主企业带动,要有各种产业链、产品链、服务链、创新链链接,还要有金融、教育、研发等各类机构提供“养料”,形成一种交织错落的网状结构。



商务部原副部长 魏建国


魏建国认为,成都东部新区已经有了国际化名片,还要进一步“将生产要素精炼化”,增加全球影响力,成为吸引人才的“孵化空间”。对此,成都东部新区拥有两张“王牌”:一是创新要素,二是公园城市。



(扫码阅读原文)



02



重大文体活动如何赋能文体旅融合发展?


8月5日,文旅部官网发布通知,文化和旅游部等9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利用3到5年时间,基本建成结构完备、标准健全、运行顺畅、优质高效,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明显扩大,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对薄弱领域、高峰时段和特殊人群的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旅游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魏鹏举:激发旅游消费潜力,需要在供给侧一端发力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魏鹏举


魏鹏举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过去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存在一定的“欠债”。一方面,我国旅游业发展在较长一段时间都是市场化导向,更多考虑的是营利性旅游开发。“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重视不够,更多聚焦本地居民公共服务保障。而旅游是客主共享的模式,所以导致一些地方旅游体验不佳。”


魏鹏举认为,激发旅游消费潜力,需要在供给侧一端发力。发展旅游业最重要的工作是着力于创新。不能仅仅依赖资源禀赋,通过人文景观和资源的垄断来收取门票,而是要加强服务意识,尤其是公共基础设施相关的服务和保障。此外,要提升营商环境总体的服务质量,包括市场诚信的管理。让消费者愿意消费,也让商家觉得有长期投资的价值。 



(扫码阅读原文)


其中,文体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成都日报《锦观智库》采访成都体育学院教授陈林会。



陈林会:文体旅融合已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成都体育学院教授 陈林会


陈林会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读及建议,一是融合发展:塑造更加鲜明立体的文体旅形象。培育文体旅消费新业态,有效满足了休闲、音乐、美食等个性化、深度化市场需求,让众多新兴旅游赛道快速崛起。二是新质生产力开辟了体育健身休闲和体育赛事活动等新赛道。成都应立足本地体育资源和市场需求,推进新兴科学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创新运用,支持虚拟健身、电子竞技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壮大,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文体惠民: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加清晰可见。不论奥运会、世运会等体育赛事,还是百花奖等文化活动,并不只属于专业人员,更要惠及广大群众;破解公共体育治理责任主体的有限性和服务客体的无限开放性间的结构性矛盾,是成都体育惠民的关键问题。



(扫码阅读原文)


03



世界500强上榜中国企业减少9家


8月5日,《财富》杂志发布世界500强排行榜。133家中国企业上榜,比去年减少9家,低于美国的139家。有哪些原因导致上榜中国企业数量下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吴晓波教授和厦门大学品牌与广告研究中心主任黄合水教授。


吴晓波:上榜中国企业数量下降,反映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吴晓波


吴晓波表示,上榜中国企业数量下降,反映了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中国企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所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已取得了诸多成绩,比如新能源相关技术的多元应用。但是,传统产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他表示,“随着研发投入占比的提升,以及大批高水平大学培养STEM类(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人才进入市场,预计中国未来在科技创新驱动下的新兴龙头企业仍将不断增加”。


对于世界500强的排名逻辑,吴晓波则认为,营收是决定企业在市场地位和规模的基础性指标,尽管营收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实力与品牌影响力,但其仍然是分析企业基本状况的重要依据。



黄合水:上榜中国企业数量减少,反映中国头部企业盈利能力面临更大的全球竞争



厦门大学品牌与广告研究中心主任 黄合水


“世界500强榜单以企业最新营收为排名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企业当下的实力,包括该企业旗下所有品牌实际盈利能力。”黄合水表示,上榜中国企业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头部企业盈利能力面临更大的全球竞争。


中国汽车以新能源为特征,在国际汽车市场上异军突起,抢占了不少传统国际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实力不断增强,因而排名呈上升趋势。他认为,中国车企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主要是新能源技术和价格,面临的挑战则是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扫码阅读原文)


04



2024年中国旅游经济将进入新的繁荣发展期


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增强服务消费动能、优化服务消费环境、强化政策保障等6方面提出了20项重点任务。


洪涛:2024年中国旅游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时期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洪涛


洪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未来旅游消费将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伴随消费习惯的变化和旅游产品的创新。2024年中国旅游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时期。


洪涛表示,年轻用户通过社交平台的分享、转发和打卡行为,推动了旅游热点的形成。这种社交媒体的互动不仅影响了旅游目的地选择,还促进了旅游热点快速传播。此外,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体验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未来旅游消费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特色化。价格合理、接地气的文旅项目将受到更多欢迎,如交换式旅游、淄博烧烤、“村超”和“村歌”等新兴文旅业态的兴起,满足了游客对体验当地文化的需求。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 周茂华


针对数字消费,《意见》指出,要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构建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等消费新场景……加快建设和升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推出一批新型信息消费项目。


周茂华对记者表示,国内出台政策措施支持服务行业发展,既顺应国内经济发展趋势,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和高品质服务需求,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增强获得感,也是推动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扫码阅读原文)


05

曾文莉:“公众需要偶像,

例如郎平、姚明、刘翔等诸多体育偶像。”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与体育宣传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高端智库骨干专家,广州体育学院教授 曾文莉


新晋“网球一姐”在奥运会上夺冠,让网球的讨论热度飙升,也让相关消费与产品搜索直线上涨。广州体育学院教授曾文莉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体育经济的价值没有得到完全释放,体育市场完全可以有偶像出现,而已经走了15年职业化道路的网球市场,可能就是国内体育造星的突破口。


面对奥运会运动员的“明星效应”引发的“带货”热潮,包括此次奥运乒乓球女单决赛中展现的“饭圈”文化,也侧面证明了体育运动员的商业化有需求、有市场。曾文莉对此点评“如果(体育市场)没有进行充分的商业化,只能去无限放大运动员的个人IP价值,掌握不好度,运动员自身容易被反噬。”


曾文莉表示:“公众需要偶像,例如郎平、姚明、刘翔等诸多体育偶像。而已经走了15年职业化道路的网球市场,可能是国内市场化体育造星的又一个突破口。” 郑钦文带来的网球热不会只是昙花一现,网球的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



(扫码阅读原文)


06



“七夕节”结婚登记业务能否回暖?


民政部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结婚人数同比下降49.8万对,系2023年止跌后再次下降。本周六即将到来的“七夕节”,多地民政局宣布将加班办理结婚登记业务。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原新


原新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上升是正常现象,最主要的是疫情期间结婚需求的积攒,另一方面今年是龙年,民众对龙年生育的倾向比较高,很多人会选择去年结婚保证龙年孩子出生。今年下半年因为假期、节日、漏报回填等原因,结婚登记数字可能会比上半年有所增加。


原新认为,结婚人数的减少是包括经济、社会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判断此后会趋于稳定,被动性减弱,但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



(扫码阅读原文)




·END·



编辑 王钟婧玥
整理自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每日经济新闻
封面图片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CONTACTS

联系我们


邮箱丨cmgadvisory@163.com




三色智库
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新型媒体智库集群,以“全球视野、传媒本色、链接为王”为原则,主攻在城市、传媒、文化产业等领域提供智库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