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明确,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上海、长沙等22个城市目前正在开展试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自媒体纷纷吐槽,很多人还在为自己的养老金担忧,看到横空杀出的房屋养老金,第一反应就是要增加开支了,甚至有人将房屋养老金比作变相的房地产税。
我在调查分析之后,给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已知基础数据
跟人一样,房子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任何房子都不可能永远光鲜亮丽。年龄越大,毛病越多,需要体检,需要保养。
1.我国城镇存量住房规模已超过300亿平方米,截至2022年底,中国城镇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的房屋占比已接近20%。(来源:新京报)
也就是说,60亿平方米的房子是老破小老破大。需要维护、改造的老旧房屋数量规模已不可小视,并仍将快速扩大。
2.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全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结余超过1万亿元,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结余超过百亿元。(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杰)
3.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累计使用量仅占累计归集资金的10%左右,成都和深圳分别约为4%和5%,大量资金沉淀未有效利用,且单项使用率不均。(来源:第一财经)
总体而言,现行的专项维修资金制度难以实现房屋“应修尽修”。
4.特别说一下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5.住建部专家: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 不增加群众负担。
二、推导结论
1.房屋养老金其实是对「房屋维修基金」的改革,动的是1万亿蛋糕,这个蛋糕,在大家买新房的时候都做了贡献,目前利用率极低,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当年缴纳的住房维修基金存在很多挪用问题,还是一笔糊涂账,引发业主、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的众多纠纷。
2.房屋养老金,参照目前的个人养老金,缴纳的主体是年轻人,使用的主体是老年人,自然就有些城市,有些小区不够用,全国统筹起来,提前预备,为的是实现整体动态平衡。
3.房屋养老金真的不会增加群众负担吗?
按照目前住建部的改革方案,房屋养老金主要由个人账户、公共账户、补充账户共同组成。
个人账户由房屋维修基金转变而来,无需人民群众在现行制度之外另行缴存维修资金。
但是如果这边不够用了,用完了,怎么办?那肯定需要个人补缴的,当然,这点在此之前也是同样需要的。
这个续缴的部分,一部分进入个人账户,一部分进入公共账户,类似于个人养老金,这才是真正的房屋养老金。
公共账户资金的来源,可能主要是土地出让金、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地方财政补助资金、其他房地产相关税收等。
所以,还是靠房企买单,靠购房者买单,羊毛出在羊身上。
结论就是,房屋养老金肯定不会直接让大家交钱,不需要太焦虑。不过呢,不论是个人账户,还是公共账户上的资金,其实都直接或者间接来自于老百姓,只是换一个名目,换一种方式来使用,期望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转,最终提高人居品质。
直接负担不会增加,但间接负担会不会增加,就不好说了,也没有人说得清。
一对一咨询,团购优惠,欢迎扫码私信老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