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所见
靛胭脂染色
NBI 放大观察图像
结晶紫染色图像
超声内镜图像
内镜读片
乙状结肠可见一大小约 25 mm 的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样病变,病变中心部可见发红色调的小结节状隆起(图 2a、b)。
靛胭脂染色后观察到小结节状隆起界线清晰(图 2c)。
NBI 放大观察图像上,小结节顶部的表面结构(surfacepattern)消失,并可观察到复杂的蛇形、断片化的血管。
小结节边缘部位的 surface pattern 相对比较完整,开大的窝间部内可见蛇形血管(图2d)。
结晶紫染色后观察,由于有黏液附着,结节状隆起部位表面的观察不是十分清晰,但表现出来的是无结构样改变。
周围的 SMT 样隆起区域内可观察到Ⅰ型 pit(图 2e)。
超声内镜所见(细径探头,20 MHz)
可见从第 1 层的黏膜层到第 4 层的固有肌层的广泛肥厚,从黏膜层到第 3 层的黏膜下层结构显示不清晰(图 3)。
临床经过
以上所见疑似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结节状隆起部位实施活检。
活检组织病理学所见
在富含细微纤维性间质细胞的背景下,可见由高度低于大肠隐窝上皮细胞的圆柱状细胞构成的管状结构增殖区域。
提示周围大肠黏膜的再生性与增生性变化(图 4a)。
免疫组化图像上可见病变部位的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均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染色(图 4b)。
并可见一部分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的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染色呈阳性(图 4c)。
CDX2 染色呈阴性,仅有大肠周围的上皮细胞呈阳性(图 4d)。
由以上表现将病变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包含上皮成分的子宫内膜组织可见于大肠黏膜表层(图 4a ~ d),病变周围的大肠黏膜固有层内可见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浸润,并可见螺旋动脉样结构(图 4e,黄色箭头)。
总结
肠道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呈 SMT 样隆起,一般来说大多数诊断都比较困难。
子宫内膜组织显露于黏膜面时,大多呈现像本病例这样的特征性的发红色调的结节状隆起。
有时活检组织会被诊断为上皮性肿瘤或癌。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放大内镜下没有确切的特征性表现,由于子宫内膜的螺旋动脉有周期性的形态变化,因此肠道的异位子宫内膜也有可能呈现同样的改变。
本病例在 NBI 放大内镜下观察到的血管图像应该说符合子宫螺旋动脉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