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基础知识:抗血栓药物・围术期管理
文摘
2024-12-06 07:03
日本
在消化内镜诊疗中,对于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如何平衡血栓风险与出血风险是临床实践的关键。
本文基于《日本抗血栓药物服用患者的消化内镜诊疗指南》以及相关研究,介绍抗血栓药物的服用管理、内镜手术的风险分类及其应对策略。
血栓风险与内镜出血风险的平衡
以往消化内镜诊疗主要关注出血风险,而现行指南强调在权衡血栓风险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处理。在实际操作中,内镜医师需与患者的主治医生密切配合,准确评估以下风险因素:
- 4. 高出血风险内镜:如息肉切除术、ESD、静脉曲张治疗等。
抗血栓药物的停药与再服药策略
抗血栓药物的管理需根据内镜诊疗的出血风险和患者血栓风险平衡决定。以下为常见场景的处理方案:1. 出血低风险内镜
-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无需停药;氯吡格雷等需停药5-7天。
- 抗凝药物:华法林维持在治疗范围;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避免在血药浓度峰值时进行操作。
2. 出血高风险内镜
- 阿司匹林通常无需停药;氯吡格雷等需停药5-7天。对于血栓高风险患者,可考虑将氯吡格雷替换为阿司匹林或西洛他唑。
- 华法林维持在治疗范围;DOAC通常建议在操作当日停药。如血栓高风险的患者,可暂时服药并以肝素替代。
患者沟通与用药指导
1. 患者问诊与教育
- 提供清晰的纸质或电子服药指导,并在内镜诊疗当日核实患者是否遵从医嘱。
2. 停药与再服药的沟通
- 强调擅自停药的血栓发生风险,并提供明确的再服药时机说明。
- 如内镜诊疗中确认止血成功,可立即恢复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的恢复时间需结合具体病情决定。
特殊患者的管理
- 需特别关注血栓高风险患者。若可能,应将手术延迟至可减少停服药物种类时进行。
- 住院期间抗血栓药物的停药与再服药通常由医生全程监督,但仍需对出血风险进行仔细评估和告知。
内镜手术后的管理
- 抗血小板药物在确认止血后尽快恢复;抗凝药物如使用DOAC,在恢复经口摄取时即可重新服用。
- 再服用药物后需严密观察患者出血情况,特别是接受肝素替代的患者。
总结
针对抗血栓药物患者的消化内镜诊疗,需要医师充分了解血栓风险与出血风险,并与患者和主治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个性化的风险管理策略,可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