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天元丹法
明清以来,丹道有三元之论,有天元神丹之说。天元炼法除《铜符铁券》等少量文献有记载外,其详细操作却并不明了。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炼丹图》[1]正好弥补了这一缺失,为我们揭去天元丹法的一层神秘面纱。检索知网,没有看到详实讨论天元丹法的文章。《炼丹图》虽有何振中《明彩绘本〈炼丹图〉及其净明丹法浅探》一文的探讨,但错误过多,而《炼丹图》内容提要只是隔靴搔痒。可见研究者对天元丹法存在盲点与误会,故作此文。
一、天元丹法名称的出现
将天元概念引入丹道的,是唐代的崔希范,他曾作《天元入药镜》(此书已佚。其序言大约是《修真十书·天元入药镜》之序,其内容部分保存在《道枢·入药镜中篇》中——笔者另有文章考证),说:“采药者,何也?收金采玉,藉乎天元,阳火交加以炼之,于是铢两之数足,则龙行雨过,而入于昆源矣。”又说:“刀圭者,何也?日月之精也、真气也。阴阳之二土主生万物,是为刀圭。”[2]已有天元、日月精气、真气等概念,惜曾慥节录甚简,无法确切知道他所表达的含义,因此还不能贸然称之为天元丹法。
到明代,陆西星(1520-1606)之仙师(吕祖)说“丹有三元,皆可了命”。依其师说,陆西星于隆庆元年丁卯(1567)成书的《玄肤论》中,写下了著名的三元丹论[3],其云;“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之谓也。天元谓之神丹。神丹者,上水下火,炼于神室之中,无质生质,九转数足,而成白雪。三年加炼,化为神符。得而饵之,飘然轻举。乃药化功灵,圣神之奇事也。其道则轩辕之《龙虎》,旌阳之《石函》,言之备矣。地元谓之灵丹。灵丹者,点化金石,而成至宝。其丹乃银铅砂汞有形之物,但可济世,而不可以轻身。九转数足,用其药之至灵妙者,铸为神室,而以上接乎天元。乃修道之舟航,学人之资斧也。”[4]用铅汞等物炼成地元灵丹,择其精者为神室,而上水下火,炼成天元神丹,于是丹道中有了天元丹法之说(其人元则是彼家之法)。其后,净明后学传出《铜符铁券》,提出了地元九池、人元九鼎、天元秘诀三种丹诀(不过,其所谓人元与人无干,仍是变炼金石之术),加大了天元丹法的影响力度。
二、天元神丹的流变与源头
陆西星、《铜符铁券》所说的天元神丹,民国时仍在流行。如陈撄宁说“若要研究天元神丹,可看许旌阳之《石函记》及吴猛之《铜符铁券》”(《北平杨扫尘君来函并答》),“许逊真君著有《石函记》,吴猛著有《铜符铁券》,传谌母派天元大丹之法”(《女丹概论》)。
又如民国二十八年(1939)沈霖生著、陈撄宁评点的《三元一贯丹法英文演讲录直译》,其文介绍天元丹法时说:“其方法之进行,在动作上固甚简单,而其需要之条件,则极为复杂。所特别顾虑者,即是丹台坐落之位置,是否合于风水。且须建筑一所合用之房屋,将各样器具并陈列之物悬挂或安排于屋内各处。其中最贵重者,即是精密制造之神室。此神室乃用地元点化之黄金所做成。世上普通黄金,不能用以制造神室,因其难得满意之结果也。神室形状大小,如一鸡卵,分为两半,半为阴而半为阳,用时合在一处。所需水则取之于器皿,此器名曰方诸。即是凹形之大蚌壳。于中秋月夜,从前半夜九点钟露置于月光之下,至后半夜一点钟止。每一年中仅此一夜可用,且此夜必须晴朗,若遇阴暗天气,则方诸器内不能凝结成水也(按:假使方诸器无机会得水时,尚有其它变通之法)。天元所用之火,则取之于日光。以凸面透光水晶置于神室之上,每当晴天,从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由太阳中吸聚热力,连续不断行之,历九年至十年而不休息,一种光华灿烂之朱粉,遂无中生有于神室之内,此粉名曰神丹,乃天元之成绩也。此种神丹,是纯粹先天气凝结成形者,无论何人,服此丹少许,立刻体质改变,肉身化气,如此则肉体与灵性和宇宙本体合而为一,学道者最高之造诣已达矣(撄宁按:谈及此种法门,世人不能相信者颇多,然彼等实亦别无他法以代替此法,仅在束手待毙而已)。”[5]近人陈兵则说“这种‘神丹’,是《龙虎经》《石函记》等所说,据说是用凸透镜、方诸等,摄集天地日月之气的精华,按一定的法度,用意念炼成,从来罕闻有成就者,故陆西星说它是‘系于天地鬼神而不可以必得’者,大概只是道教中人的理想”[6]。有趣的是,或许因为陈兵学佛,以为心能转物,提出了“意念炼成”的概念。
不知是陆西星的书流传不广,还是丹道中人有新的想法,于是又有了新的三元说,新的天元大丹说。如民国十八年(1929)刊传的《大成捷要》说:“道本一理,法分三元,天元、地元、人元是也;丹宗九品,只三成,初成、中成、上成是也。其三元丹经分而言之,天元曰大丹,地元曰神丹,人元曰金丹;合而言之,初成曰金丹,中成曰神丹,上成曰大丹。是三元皆有大丹、神丹、金丹之名也。在天元尽性了命,地元擒砂制汞,人元移花接木……如《金丹心法》《性命圭旨》《天仙正理》《仙佛合宗》《金仙证论》《慧命经》等书,是专指天元大丹清静修炼而言者也。”[7]可知其所说天元,是将清静修炼换名而来。陈撄宁则说:“天元之道有二:一为天元神丹,乃地元再进一步之作用;一为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之天元,乃清静独修真凭实据之功夫。”[8]强调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并说:“天元丹法,可看黄元吉先生所著《道德经讲义》并《乐育堂语录》二书。”受他们影响,现代论天元丹法的,大都沿袭其说。徐兆仁编辑《天元丹法》一书,还将《中和集》归入天元。不过,从天元的实质来说,是“无质生质”,取日月精华之物变炼为神丹,因此说清静丹法为天元,还显得比较勉强。但如果说内炼已经达到脉住气停、炁聚神凝的密固状态,再从虚空中采取精华,无质生质而结丹为天元丹法,那还比较接近天元的原始含义。
陆西星说天元神丹之法出自《龙虎经》《石函记》,其实,准确的说,不是《龙虎经》,而是王道的《古文龙虎经注疏》。王道说:“至淳熙癸巳(1173),乃遇真师……洞然明白。由是而知日魂月魄为真铅真汞,从无质以生有质,万物动静,莫不由之。若安炉立鼎,制造神室,搏日月,运水火,不失天符之旨,则大药神丹可得矣。”[9]又说:“由是以知日月真精,炼成金液,与男女胎孕之理实同,但有仙凡静秽之异耳。”周真一在《进古文龙虎经注疏奏劄》中称:“其说外丹,皆不以五金八石诸杂类为药材,止取天地之精,日月之华,混合造化,以成神丹。此与阴真人‘无质生质是还丹,凡铅凡汞不劳弄’之语正同。”[10]可见,王道所说神丹乃由日月精华作成。
宋元时期,净明学人传出《石函记》[11],其《元晶论》说:“大丹若不以日月交光,乾坤合体,更假何物而为之乎?则非人间水银朱砂,五金八石,所谓太阳玄元之妙也。乃飞魂腾化,则至精至灵,感而遂通,则至神至圣,非荧荧郁仪之光,且孰如是也?”[12]显然也吸收了日月精华作丹的理论。
诚如周真一说,天元神丹的实质,即是所谓的“无质生质是还丹”。无质生质这一名句,出自《阴真君还丹歌》,虽寄名于阴长生,但实是唐代中后期的产物。隋唐以来,外丹烧炼盛极一时,也在理论上有新的进展。早期外丹烧炼服食,只是简单的联想比附。汉代《周易参同契》出现,给人们一定的理论指导。在重技术、擅神道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参同契》一度沉寂。隋唐以后,丹家为了寻求理论支撑,便使《参同契》大放异彩。但是,参同理论只重视阴阳和合(药物)与消长成丹(符火),还解决不了丹法的本源问题,于是丹家援引道家、内炼的道气理论,才有了无质生质的观念,如《固气还神九转琼丹论》引“阴真人”之语说;“造化成形,便是无中之有:阴灵托质,方知有中曰无。”[13]那时的丹家或比铅汞为日月之精,如刘知古《日月玄枢论》说:“夫流珠为龙,龙即日也;黄芽为虎,虎即月也。此二物者,日月精气,咸有变化之理,故饵之者亦能变化。”[14]或说铅汞为日月之灵气所化现,如唐人《魏伯阳七返丹砂诀》“元气恍惚,变化成形”句注说:“纯元太一之气,恍惚杳冥无形,内结灵精,而化生丹砂之形。”[15]后蜀彭晓以铅火诀注《参同契》,直以真铅为无质有气的天地之母,云:“始探天地之母将为丹基,终合日月之精用为药祖。”他又在《还丹内象金钥匙火龙水虎论》中阐发,说:“黑铅者非是常物,是玄天神水,生于天地之先,作众物之母,此真一之精元,是天地之根。能于此精气中,产生天地五行万物。岂将天地之后所生之杂物呼为真铅?即误之甚矣。缘此精上为星辰,下为真铅之精,常与太阳和合,长养万物……故我先真圣师采此阴精,设其法象,诱会太阳之气,结为神丹。”[16]虽然其书并未介绍如何采取真铅,却将元炁的观念带入了外丹法中。其后,丹士将铅汞虚化为日月之炁,又有了阳燧方诸取日月精华的神丹之说[17]。而取日月精华作丹的丹法,早在东晋之前已见端倪,《抱朴子内篇·金丹》载:“又有岷山丹法,道士张盖蹹精思于岷山石室中,得此方也。其法鼓冶黄铜,以作方诸,以承取月中水,以水银覆之,致日精火其中,长服之不死。”[18]不过,此种用黄铜为方诸取水,并用水银取火的方法,与后世所说不同。
三、《炼丹图》的天元丹法
1、《炼丹图》的著作时间
《炼丹图》全书大致分三个部分:吴猛序,灵文秘旨章[19],和许逊谶诗、吴猛、陶相、吾绍仙、杨贞一、张玄真跋语(此中除张玄真为活人外,其他诸真大约凭乩笔而显)。灵文秘旨章是本书的主体,据说由吴猛传出。此书是明代作品,未知具体作成时间,也找不到传其书者张玄真的资料。明代卓壶云说:“近又有传《灵文秘旨》一章,谓旌阳以九篇藏于石函(按:即指《石函记》),以此一篇手授吴猛,递传陶相、吴绍光、杨真一、张玄真诸公。然其书自‘丹之始’至‘丹之毕’,共二十八条,亦仅提其纲,而不衍其义。较之《石函记》,未见能优,奚独以为演秘而不与九章并行耶?”[20]可惜不知卓有见生活的具体时间与写作此文的时间,而且他所见,只有丹诗未有注解,他还将陶相等当作历史人物。
《炼丹图》吴猛序说:“传至兰公,转授谌母,令传许君。唯口授心传,不立文字。是时旌阳同猛辈修炼服食,住世度厄,馘邪灭妖,功行齐著。感上帝诏升拔宅,不胜忧喜。发大慈悲,始述圣师谌母所传秘诀,叙幽阐微,分条摘句,演成洞章十篇。九篇演道,藏于石函,为后世记。一篇演秘,俯传于猛,以授种人,应运度世。”大约是说许旌阳著《石函记》九篇演道,另传有一篇秘旨(即此书之“灵文秘旨”)。此秘旨“乃神丹之指要,真仙之隐韵”。从其传说来看,只提到《石函记》(序文又引《石函记》“一鼎丹砂可服食”一句)而没有《铜符铁券》;从其所述专述天元丹法的行事和具体方法来看,也与《铜符铁券》有异。可以这样认为,《炼丹图》《铜符铁券》由不同的净明后学团体传出。彭好古1599年已刊传《铜符铁券》。天启四年(1624),冯梦龙刊印的《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中,录有“丹之始”等二十二章《洞仙歌》,其中十七章除少量字词外大体与《灵文秘旨章》相同(该故事中,许逊初学道,由吴猛传此歌)。却不知《炼丹图》与《铜符铁券》谁出现得早些?
2、《炼丹图》的丹法
虽然《铜符铁券》中已有天元丹法的说明,《旌阳宫铁树镇妖》已录有丹歌,但不看《炼丹图》,还是不知天元丹法的底细。下面我们多引原文,原汁原味的了解其丹法之药物、鼎器、火候三个核心内容。
1)总则
吴猛序称:“圣人洞达妙徼,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造化枢机,悉在掌握。操天地之玄根,修为神室;摄日月之祖气,抟为药物。结契择地,远丘坟,屏尘俗,创丹基,立明堂。法天象地,筑坛泥灶,包乾裹坤,安炉立鼎。挂彩悬镜,插剑埋符。置晷漏,测时刻;运水火,准寒暑。布天罡,斡阴阳。追摄感召太极至真之气,二五纯粹之精,元始不坏之神,咸归鼎中,妙合变化,凝成金胎。初则虹光焕亘,妖邪远遁于遐荒;次则律吕和鸣,真圣下观乎坛宇;再也异香芬馥,雷霆拱卫;终也霞彩辉煌,天神悦庆。十月药成,脱胎神化。可以服食,故曰‘一鼎丹砂可服食’。服食百日,改形换骨,住世长年,储勋累行,重立乾坤,再理阴阳。千日五年,功圆九鼎,药成神圣,一粒入口,两腋生翰。出有入无,逍遥云汉。以待玉诏,升入金门,朝谒三清。返本还元,复与先天无上至真大道混合无间,卓立九天之上,体同三清上帝,亿劫长存。”勾勒了其丹法的大致情况。在《灵文秘旨章》中,详细的介绍了此丹法的操作等事项。
《灵文秘旨章》有丹之始、丹之祖、丹之母、丹之父、丹之胎、丹之兆、丹之质、丹之灵、丹之神、丹之圣、丹之室、丹之鼎、丹之釜、丹之灶、丹之基、丹之火、丹之律、丹之威、丹之照、丹之彩、丹之晷、丹之漏、丹之幄、丹之屋、丹之宅、丹之侣、丹之毕等二十七首诗歌和注解,并配以彩绘图象。
2)丹源
丹之始章云:“丹之始,无上元君授圣祖。法出先天五太初,闻之修炼必冲举。”此章既说了丹法的初传,即由元君初传太上老君,也说了丹法的本源,即丹法以先天太易为根。
丹之祖章云:“丹之祖,生育三才运今古。隐在鄱阳山谷间,志士采来作丹所。”注云:“丹之祖者,真铅也。真铅即黑紫鑛也。出江西洛(乐)平、永丰者佳,山东沂州者亦可用,河南出者次之,其余南北地方出者皆不堪用。数须四十斤,除一十斤造神室四个,三十斤以镇坛用。如黑紫鑛不易得,黄边者亦可用,须得七八九成者为妙。”即是用江西乐平、永丰等地黑紫铅矿为丹祖(丹家以为黑铅与元炁合同,故称为祖),炼出“白金”制作“神室”以炼丹。
3)丹药
丹之母章云:“丹之母,金晶莹洁夜三五。乌肝搏搦不终朝,炼成大药世无比。”注云:“丹之母者,取丹中明水也。其法用黑水晶,造一方诸,底平面凹,径一尺二寸,或九寸亦可,至七寸五分为止。方而不圆也。承以四足黑漆方盒,术士于八九月月望之夜,月到天心之时,先设黑漆水面卓(按:同桌)一张,周遭插柳条苇茎,卓上注东流长河清水,卓四角置大蚌各一。不一时,风吹柳苇之叶有声,水生微波,蚌唇自开,月中黄华明水须臾自降矣。得此明水,注于神室中,供于净室,以待次日与太阳乌晶交姤也。”这里用方诸取水,放于神室之中,作为丹母。
丹之母图
丹之父图
丹之父章云:“丹之父,晓来飞上扶桑树。万道霞光照六虚,调和兔髓可烹煮。”注云:“丹之父者,阳光乌晶也。其法,术士于日出之时,设硃红平卓一张,卓帷亦赤。待日亭午,左手擎神室,右手持阳燧,引阳光乌晶如一红线射入神室中,与黄华明水交姤片时。须臾,明水自干,结一点霞如桃花片,是谓真种子也。即以水调生热赤石脂封固,金银丝所缚定,方安入鼎也。其金银丝每个神室该用二两,五个神室共该用十两余。阳燧者,火珠也。银晶造之。银晶即白水晶也。珠径一寸五分,无孔者可用。或一寸余亦可。”用阳燧取日光晒干黄华明水,有一点如桃花片的水渍,这便是所谓的“真种子”。按:从其所绘图来看,其时已对古代所用之阳燧、方诸不知为何物了[21]。
4)丹成
丹之胎章云:“丹之胎,乌肝兔髓毓真胚。一水二汞三砂质,四土五丹神明来。”注云:“丹之胎者,言神室中虚一寸,谓之金胎,感召日晶月华交姤于中,如人父精母血交感成胎。一月如莲花露珠。二月渐凝如汞。三月结成马牙砂体。四月砂色回黄,谓之真土。五月砂质转赤,始谓之丹。”依其所说,丹胎即是真种子在神室变化五月而成。
丹之兆章云:“丹之兆,三月结胎方入妙。万丈虹光贯斗牛,五音六律随时奏。”注云:“丹之兆者,言百日神室中丹始成胎。神室色如熟樱桃,坛宇中晨昏常闻天乐之音,午夜鼎上霞彩氤氲也。”丹之质章云:“丹之质,红紫光明人莫测。元自虚无结秀来(后三字,《洞仙歌》作黍米珠),色即是空空是色。”注云:“丹之质者,言百日之后,神室中丹已成形,如马牙钟乳,或红或紫,光明变态,人不能测。盖自虚无生有之妙也。”这两章仍是说明丹的变化,以致百日丹成。
丹之灵章云:“丹之灵,十月脱胎丹始成。一粒一服百日足,改换形骨身长生。”注云:“丹之灵者,三百日足,丹已脱胎,号曰灵丹。服之百日后,老者返壮,少者加强,一切痼疾,皆得康宁。发白返黑,齿落更生。可以却寒暑,住世长年。可以点黄白,积功累行。功行双修,自然与道合真,形神俱妙也。”丹之神章云:“丹之神,千日蟠桃花实新。餐之迅速入云汉,阆苑蓬莱寻故人。”注云:“丹之神者,言修大药三年已足,如蟠桃三千年实也。服之体变纯阳,而能飞腾太空,浮游三岛也。”丹之圣章云:“丹之圣,九年火炼五霞鼎。药力加添水火功,枯骨立起孤魂醒。”注云:“丹之圣者,言炼大丹五年功满,九年数足,药成神符白雪。点枯骨,立起成人。降妖魔,悉皆皈正。上士服之,拔宅飞迁。中士服之,白日飞升。下士服之,亦为地仙而度世也。”这三章说丹的烧炼时间、品位及服丹的利益。
5)神室鼎炉坛台
丹之室章云:“丹之室,上弦七兮下弦八,中虚一寸号明堂,产出灵砂成大药。”注云:“丹之室者,即真铅中炼出白金所造之神室也。造法用拨爉匠,以黑铅十五两,上七两、下八两为则。做双子口模子,上下各一个。然后鼓铸神室,务令上下二弦各长一寸五分,口径亦各一寸五分。上下通三寸净长。惟下层中虚方寸余,上层口略垂如覆月,中深穹窿约一分余。两弦合定,形如鸡子,两头尖样为妙。”这一章详细的介绍了神室的造法。其说炼铅为白金,即是《龙虎经注疏》所说“真铅炼为白金,以白金为鼎器”之法,此白金还不是外丹黄白所成之丹。
其丹之鼎云:“丹之鼎,青金赤金造之正。上有天河华盖星,胞胎内外要相应。”注云:“丹之鼎者,乃护持神室之器也。凡造之,赤金为上,青金次之。每鼎一座,上层金日铸,下层木日铸。下层内深七寸三分,内径五寸净。连足外高九寸,外径五寸三分。上层水盏连盖高三寸余,其盖穹如覆月,高一寸余,水盏深二寸许。四围垂入鼎中胞胎内,约过半鼎许。底开尾闾穴,如黍米大。上下外长通共一尺二寸。鼎身上布二十八宿,中列先天八卦,下铸五岳真形。鼎盖上列日月三台,南辰北斗之像。每座约重六十斤净,须六十五斤入炉方可。今合用鼎五座,该计三百五十斤赤金方足矣。胞胎者,神室内护也。金银造之,妙赤金亦可。造形如倒垂钟,无足唇,仰如鼎口大,坐于鼎中,以安神室。于内华盖者,神室上之覆顶也。以金造之,银亦可。造形如覆钟,厚半分,敞唇,比胞胎口差小,覆入胞胎过半。其长约一寸五分余,口径四寸七分半。胞胎厚可二分半,其深六寸五分净。口径与鼎口径同。其胞胎华盖合用五付,每一付该金约五斤,五付共计金二十五斤。若用银,比金差少。以上鼎器,务令厚薄均匀为妙。”神室用料简单,制作也不复杂。而鼎器复杂许多,用料也很昂贵。三百多斤的赤金、青金等铜合金就要消费一笔费用,而“用金二十五斤”,只能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丹之釜章云:“丹之釜,垣廓坛炉须坚固。内外护持收火兮(后三字,《洞仙歌》作水火金),神鼎金胎产盘古。”注云:“丹之釜者,鼎炉之垣廊也。以净黄土捣和纸觔泥造之,口仰如锅,故曰釜。择四季土旺日,于旺方取阳土造之。坐于灶中,上中安神炉,名曰丹灶也。”丹之灶章云:“丹之灶,屈曲相通似蓬岛。上安垣廓护神炉,烹炼龙膏并虎脑。”注云:“丹之灶者,乃神炉也。凡造之亦,亦如前法,取土为造。内圆外方,高二尺五寸,列先天八卦,方阔九尺也。”灶釜鼎室,即是丹家所说的鼎器。
丹之基章云:“丹之基,坛炉灶釜皆有规。九星八卦联八门,开阖阔狭要合宜。”注云:“丹之基者,丹台也。凡造丹台,先盖造丹之屋三大间。中间向南开天窗,使昼夜停午日月之光下照坛台。坛用三级,上中下各有法度。下层高一尺二寸,列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其八门惟死门常闭,生门常开,余门开闭有时。时者,子丑寅卯辰巳午七时。八门皆有开,惟闭死门。未申酉戌亥,八门皆闭,惟开生门。方阔二丈八尺。中层高一尺,中分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后天八卦,方阔二丈四尺。上层高一尺二寸,上布蓬任冲辅英内禽柱心之九星,方阔一丈六尺。坛上造灶,高二尺五寸,上列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巽西南、震东北、艮西北之先天八卦,方阔九尺。下开四灰门。灶上安四釜,名曰炉。炉中安鼎也。每釜各造一火门进火。已上筑坛砌灶泥炉,俱如前造釜之法,取上为之也。如上坛台灶釜、炉鼎神室、胞胎华盖、天河水盏、屏尘、方诸阳燧等器俱备,方感召真水真火交姤。毕,即封固定。当先以神室安于胞胎中,坐于黄土上,四正仍以金银丝纽做扣子,銲住在胞胎上,始无倒鼎横胎之失。却安坐于赤金鼎中黄土。上方以华盖紧压定,神室之顶始合上。天河水盏亦紧压定,在华盖□□密。如此装安,庶几水无泛滥之患,方盖上屏尘,安在炉中,而进修也。”丹基,即是传统外丹法中所说的坛台。本段将各种器具的安放方式也做了说明。
丹 室
6)符火
丹之火章云:“丹之火,二四六八(《洞仙歌》作一日时辰)十二个。二六合兮攒簇三(《洞仙歌》作文兮武兮要合宜),抽添进退莫太过。”注云:“丹之火者,乃阳符阴候,斤两之数也。每日子时进火二两四钱。每一时加火二两四钱。渐次加至午时止。进未时,退火二两四钱。每一时退火二两四钱。至亥时止。每日亥与子同,丑与戌同,寅与酉同,卯与申同,辰与未同,巳与午同。巳午为阴阳之首尾,俱用武火。其余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为阴阳之中,俱用文火。其卯酉二时,符候沐浴之地。卯与寅同符,酉与申同候也。其攒年簇月、攒月簇日、攒日簇时之妙,皆自然而然,有温凉寒暑之候。其炭俱用柳木烧之,须晾楼收貯。下通人行,不使地气侵炭。火候调和,而无太过不及之失。”
丹之水章云:“丹之水,器凭胜负斯为美。不干不滥致中和,滋产灵苗吐金蕊。”注云:“丹之水,阴符也。无斤两,随火而进退。师云:天地之间,三冬水旺而返涸,九夏水囚,而江河湖海泛滥,大雨时行。是乃谓之水随火之进退也。修炼神丹之法,当要法象地天可也。”这两章所说丹之炭火井水(火门进火,天河水盏加水。其所用为井水,可从丹之宅章所说“去丹室东南方,仍开一丹井,不须杂用,惟供祖师真圣及添水,方可汲此水也”中得知),即是丹家之符火(火候),亦是天元丹法所说的“上水下火”。
7)丹房设施及其他
《炼丹图》之后还有十一章,其所说律、威、照、彩,是丹房所具的铁牌、宝剑、明镜、彩旗。晷、漏,为丹房计时之用。幄、屋、宅,是丹房的内外环境。侣是道侣,毕为成就。这些都是炼丹核心的外围。《洞仙歌》只丹之威、窍、彩三章相同,其他篇章演说丹之用、融、理、瑞。最后丹之完章与丹之毕章文字不同,意趣也有差异。用等诸章或可补充《炼丹图》遗漏的丹理,录如下:
丹之用,真土真铅与真汞。黑中取白赤中青,全凭水火静中动。
丹之融,阴阳配合在雌雄。龙精虎髓鼎中烹,造化抽添火候功。
丹之理,龙膏虎髓灵无比。二家交姤仗黄精,屯蒙进退全终始。
丹之瑞,小无其内大无外。放弥六合退藏密,三界收来黍珠内。
3、略评《炼丹图》丹法
《炼丹图》用炼取黑铅中“白金”造作为神室,然后用方诸取水,置于神室中,再用阳燧照射,水干成桃花片的水渍,以之为“真种子”。然后将神室置于豪华的鼎器中,安放于坛炉上,下用柳木炭火烧,上添井水,以为此种“上水下火”的烧炼可以结胎成丹,十月炼作灵丹,九年药成神符白雪。加上铁牌、宝剑、明镜、彩旗的布置,丹房环境的选择等,给人强烈的神圣感。但是,无论是依照丹家正论,还是现代知识去看其丹法,其描述的药物真种、鼎炉坛灶、炭火井水炼丹之法,几同儿戏,断然不可能有什么成效。
明代壶云卓有见《答论神丹书》对神室、神丹(未称天元)有较为细致的辨析,不过,笔者以为,即使象卓壶云所说那样炼白金为鼎器,“招摄先天一气”成黄轝(又称为黄金。大约是铅白氧化成的黄丹),再将黄轝炼成神室后加以修炼,也不可能“神室内虚,自然生药……九年一纪,则为白雪神符”。
笔者的看法是:古代那种炼丹设施,即使引用了道气化生万物的理论,也不可能“无质生质”——由虚空产生精微物质与能量。如果非要说无质生质的话,恐怕也只是空气中的微粒、细菌(或像《铜符铁券》那样只是水中溶解的矿物质)等组合而成的东西。要解决无质生质问题,恐怕还是得回到内炼中,因为这种观念的源头,是内炼达到脉住气停、炁聚神凝的特殊状况下,即如陈楠《翠虚吟》说“促将百脉尽归根,脉住气停丹始结”,而后形成的道生万物的理论。因此,天元丹法,在没有先进的工具之前,只能从内炼中去寻求解释了。
四、小结
本文梳理了天元丹法的出现及源流,以为崔希范虽然已引天元、日月精气入丹道中,但还不能确称就是天元丹法。明代陆西星提出天元神丹的概念,其理论出自王道的《龙虎经注疏》。净明学人在天元丹法的传播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先传出《石函记》,又传出《铜符铁券》。然后详细的介绍了《炼丹图》天元丹法核心的理念与具体操作。笔者以为,不论是《铜符铁券》《炼丹图》,还是其他的天元丹法之说大致都不可靠,它们只是丹家理想中物。如果真有“无质生质”的天元丹法的话,我们还得从脉住气停、炁聚神凝的内炼状态中去体会。
《净明忠孝全书·玉真先生语录别集》载:“先生(刘玉)曰:世传《石函记》《金锁记》及《醉思仙歌》等类,皆非真君所作。真君之文,无非发明忠孝之道,学者审之!”尽管《石函记》受到丹家及净明后学青睐,但净明道大师却有不以为然的,这颇为有趣。
[1]张华敏、李鸿涛编:《炼丹图》,中医古籍出版社,2017年。本书先由何振中博士提供炼丹图的图片,后由道友闫晓飞提供全书图片。
[2]《道藏》第20册,第812页。
[3]陆西星《三藏真诠》记嘉靖乙卯(1555)年,“师言:丹有三乘,皆可了命。有天元、地元、人元。天元,许仙长是也。地元,扬子所为。人元,顾子所学亦是(原批:顾子祥,学内炼,与予友,时与事,故师语之)。世人不知,妄为讲解”。可知1555年陆西星已有三元之说。嘉靖四十四年(1565),文献中提到三元大丹。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一百《中官考十一》载:“四十四年。先是湖广黄冈县民胡大顺,夤缘陶仲文获供事灵济宫。仲文死(1560),大顺以奸欺事发,诏斥回籍。至是,大顺希复进用,乃伪造《万寿全书》一帙,称为吕祖所传,得之鸾笔。且言祖授大顺三丸(元)大丹,用黒铅取白,名曰先天水银,锻之则成清霞玉粉神丹,服之却疾不老。遣其子玉玄随妖人何廷玉赍以入京,因道録司左演法蓝田玉、左正一罗万象通内官监太监赵楹献之。蓝田玉者,原江西铁柱宫道士,以进法秘授官。万象同以扶鸾术侍上西内,因交欢楹。时上方幸此三人者,故廷玉以厚赂致顺意,附托之。田玉等遂以其书药进。上览其书。”(中华书局。2006年2印,第1900-1901页)其中三丸应为三元,见《明史》卷307、《明史纪事本末》卷52。“用黒铅取白,名曰先天水银”,乃天元家用之作神室之法,故知胡大顺所得之法与天元有关。笔者猜测《铜符铁券》三元或许与胡大顺三元有关。
[4]陆西星著、盛克琦编校:《方壶外史——道教东派陆西星内丹修炼典籍》下册。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第354页。
[5]《三元一贯丹法英文演讲录直译》续,《仙道月报》第8期第2版,1939年。
[6]陈兵:《道教气功百问》,今日中国出版社,1989年,第89页。
[7]郭任治点校:《大成捷要·集古丹经目录弁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9、10页。
[8]陈撄宁:《与国医某君论丹道函》,《扬善半月刊》第4卷第4期第8页,1936年。
[9]《道藏》第20册,第34页。
[10]《道藏》第20册,第33页。
[11]白玉蟾《玉隆集·续真君传》载:“石函虽有窾缝,而不可开。唐张善安窃据洪州,强凿开之。其盖内丹书字云:五百年后,狂贼张善安开之。善安惧,磨洗其字,终不能灭,遂藏其盖,止留函底(今与药臼皆存焉)。”并未云石函内有丹书。《石函记》序谓:“真君姓许,名逊,字敬之……拔宅上升。乃留下一石函,谓曰:‘世变时迁,为时之记。’后为张守发其函,得函中秘文九篇,乃真君修炼金丹之上道也,名《石函记》。西山玉隆高士谢观复,洎高弟清虚羽衣朱明叔、东嘉郑道全等,递相授受,传至于今。”谢观复即谢守灏(1134~1212),著名高道。曾学于皇甫坦,赐号观复大师,编有《混元实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载:“(谢)早游江海,多历名山。尝遇至人,授以《旌阳石函记》一部,金丹之理,愈造妙门……老耄之年,颜容悦泽,耳目聪明,清夜对灯,解书蝇头细字。尝以所隐《石函记》一篇(原注:此一篇名《金丹法象论》。后有人作一篇补遗,法度乖谬,恐误学者),书字如粟,刻于银叶之上,藏于岩穴,以俟骨相合仙之士焉。”(《道藏》第5册,第445页)检《石函记》中并无《金丹法象论》,故疑现今流传的《石函记》是宋元时净明学人依据谢守灏得《旌阳石函记》传说演绎而成。
[12]《道藏》第19册,第414页。
[13]《道藏》第6册,第588页。《固气还神九转琼丹论》是宋代著作,所引阴真人语大约是唐人语。
[14]周绍良主编:《全唐文新编》第2部,第2册,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第3824页。
[15]《道藏》第19册,第8页。北宋孟要甫说:“铅者银也,谓银从铅中得,故以圣银为真铅。感月之精气而生,是太阴之水精也……汞者水银,从朱砂所得,有形而无质,吸银炁而凝体,故号曰真汞。感日之精炁而生,是太阳之真火也……铅汞者,是天地之至宝,日月之灵气,法象谓之龙虎……既至得金华,遂舍铅不使。汞本无形,若气之状,性全阳而形全阴,以百斛入于釜中,煎而干之,显兹无质,种入铅中,吸铅精气,而变其质,谓之黄芽,岂不是从无而有质也?”(《道藏》第19册,第220页)说得更清楚。
[16]《道藏》第22册,第486页。
[17] 陆修静为梁武帝炼丹时,还只是用阳燧取火燃糠,所谓“至于燃鼎,用阳燧日中取火”。
[18] 《道藏》第28册,第185页。明代朱权在其《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亦有相似的说法,其谓:“阳燧。古者以阳燧取火,爇香降灵也。凡修丹者皆用此火,不用凡火,故道家皆用之。”又说:“方诸。水出方诸……凡道家修大丹,不用凡水,故用此水。”按:此说,源自古代祭祀取明火、明水之法,套上炼丹理论而成。
[19]明末伍冲虚所见到的许逊、吴猛著作有:“许旌阳真君之《石匣(函)记》、之《神楼赋》,谌母元君授许旌阳之《铜符铁劵》,吴猛真人之《直指灵文》(原注:此即《铜符铁劵》之注,合书于每章之下)、之《大还丹歌》。”“灵文秘旨”似乎与《直指灵文》有关?伍冲虚《修仙歌》“黑尽白见成金木”句注说:“昔许旌阳《铜符铁券》注,乃吴猛《直指灵文》,所言‘每黑一斤可得白二两,则三十六斤得七十二’,亦验。”黑一斤可得白二两,在《铜符铁券·古羲黄修炼神丹大法》中有相近的说法:“地元起手,金鼎神室。上下两弦,体重一斤,必依大法度数采炼,假如白金八(二)两用伏气,黑铅三十六斤,只有八九七十二两。”今本《铜符铁券》中有《直指函文》,略可知伍冲虚所说《直指灵文》大约就由《直指函文》等组成,而不是“灵文秘旨”。
[20] 刘继先《小隐三径书·道宗玄径》,明刊本。
[21] 参考:高策,雷志华:《中国古代“方诸”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