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小
传
陈文武,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级教师 曾在《教学考试》《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发表论文多篇。
本文已刊载于《教学考试》杂志(高考语文)2024年第6期。
写作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一元概念的材料作文题,涉及单一概念的多元化思考。命题既呼应2024年高考命题中的单一概念命题思路,也呼应当今社会人们精神压力过大的现实境况,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作文理性看待“被讨厌的勇气”,让学生在文字中审视自我价值,肯定人际关系上的独立性,理性思辨地看待“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这一命题。
材料的第一段是对“被讨厌的勇气”的注释———“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被人认可”。三个指向其实是一致的,都在强调个体的自我认同以及强大而坚韧的内心。在现实生活中,因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容易苛求自己;因害怕被人讨厌,也会违背本心;因追求被人认可,于是背负了自己给的精神压力。挑战这样的困境,也许是一个人终身的课题。因此,“不在意”“不害怕”“不追求”本质上是在激发人们反思自我对外界评价的依赖,鼓励人们去培养坚韧的自我认同,在成长中建立更强大的独立性与更稳定的内核。在具体的写作中,可以将这三者综合起来思考,在具体的行文中,也可以通过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看出思想层次上的差异。
材料的第二段是对“被讨厌的勇气”的多元思辨。
首先,应看到自由是有重量的。当我们在追求“被讨厌的勇气”时,有必要思考个体是否具备承担追求之后可能会面临的真实的现实压力。这个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在追求“被讨厌的勇气”时,其实更应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智慧。强大的内心与稳定的自我肯定包括独立的价值观确实很吸引人,可是不衡量自身实力与心智,不给自我成长留出充分的缓冲,就决然地追求“被讨厌的勇气”可能使自己陷入困境。
其次,当我们强调“被讨厌的勇气”背后的独立性与自我肯定时,也要警惕过分关注自我感受的自由会不会使人走向自私而变成“真讨厌”。譬如,因强调不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导致的我行我素与特立独行,从而使个体忽视社会整体规范与价值观,使行为趋向“零余”;因强调不害怕被人讨厌而导致对他人需求与感受的忽视,从而使个体失去与周遭感同身受的能力,使行为趋向自私;因强调不追求被人认可而导致固执己见,从而使个体失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容易使自己陷入孤立。
总之,在有话可说的前提下,更希望学生在写作上言之有物。在浮华的辞藻与繁复的引用充斥作文的今天,学生基于个体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之上的思考才是更为可贵的写作品质。
多维构思
构思方向1:肯定“被讨厌的勇气”,在实践过程中要警惕陷入“真讨厌”的自私泥潭。
立足于支持阿德勒的观点,阐释“被讨厌的勇气”的内涵,即“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被人认可”。但要指出实现这一命题的前提条件,即自我坚持的应是一种正义的力量,比如正义感、善良之心、追求真理等,只有前提正确,那么坚持才有意义,才能不畏惧他人的“讨厌”。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很多,如坚持变法的王安石,面对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的质疑,坚定变法的决心,展现出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和勇气。
构思方向2:质疑“被讨厌的勇气”,强调真正的坚持自我是能包容他人正确的意见。
立足于质疑阿德勒的观点,可以从主观方面质疑坚持自我的坚定性是否不可动摇,这是辨析人的“勇气”等主观能动性;也可以从客观方面质疑“过于强调自我”是否会走向“自私自利”的“度”的问题。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质疑,都要分析其极端的一面,而不是将“被讨厌的勇气”全盘否定,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方面。质疑一旦失去条件和范围的限定,就会流于片面和狭隘。
构思方向3:辨析“被讨厌的勇气”与悦纳合理质疑的辩证关系,阐明如何真正拥有“被讨厌的勇气”的途径与方式。
立足于辩证地看待材料中正反两方的观点,将“被讨厌的勇气”和质疑的内容进行思辨,从而在“怎样拥有”这个角度下进行多元思辨,将论述引向深入。这种写作角度需要注意的是要辩证看待质疑的内容,写作时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层次进行,先结合材料中对“被讨厌的勇气”的内涵阐释“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被人认可”,进行自己的概念界定;然后再分析为何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最后结合材料中的质疑———“人是否能强大到即使被人讨厌也无所谓?过于强调自我会不会使人走向自私而变成‘真讨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高分立意
①高扬“被讨厌的勇气”,警惕蜕变“真讨厌”;
②关注自我诚可贵,关怀周遭价更高;
③不求被人认可,亦不自大偏执;
④孤芳须自赏,春色亦融融。
高分作文剖析
作者 | 陈文武,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
编辑排版 | 李容易
转载请联系微信 540858691.以上内容,仅供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若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