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云:“北有高丽参,南有春砂仁”,作为四大南药之首的春砂仁,为南药之瑰宝,其优异的品质,享誉海内外,“身价”媲美名贵药材高丽参。
作为药食两用的养生佳品,砂仁使用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药性论》中已有记载,但当时药名并不叫砂仁,而被称为“缩砂蜜”,且皆从波斯国少量进口,并多作为香料使用。
因此,当时对砂仁有认识的国人甚少,也不知道国内原来也生长着砂仁这种植物,直到有一年,广东阳春地区发生了严重的牛瘟,当地的耕牛因痢疾接连病死,然而,唯独蟠龙金花坑附近的耕牛却安然无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经过一轮深入调查,人们才发现,在金花坑坑沟两边的林荫下,长着一种类似于生姜的植物,牛群很喜欢吃它的果实,于是,人们就把果实摘回去喂病牛食用,果然,病牛很快就药到病除了。
后来,人们还发现这种果实对人的胃肠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便在阳春地区铺开引种,而这种类似于生姜的植物,就是春砂仁。
典籍中的砂仁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砂仁就被列为上品,认为其“主积冷,下气,止霍乱,辟秽恶”。
唐代《药性论》则进一步描述了砂仁的“和胃,醒脾,治腹痛”的功效。
宋代《本草纲目》更是对砂仁进行了详尽的描述,称其为“化食消滞,止痛安胎”的良药。
《中国药学大辞典》载:“阳春砂仁饱满坚实,气味芬烈……其他砂仁则干缩扁薄,气味俱弱。”所以,大家去药店购买的时候要说明是“春砂仁”。
砂仁功效
砂仁以果实入药,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化湿开胃,增进食欲
湿漉漉的天气,很多人都食欲不振,而砂仁气味芳香,性温味辛,是化湿醒脾开胃之佳品,能够让食欲为之一振。可以理解为,用辛香味“唤醒”被湿邪困住的脾胃,就如同五香、八角等香料可以激发食欲一样。
不仅是大人,对于小儿厌食,砂仁也是一味良药,有畅达中焦脾胃气机之功,与鸡内金、谷芽、麦芽等消食的食药材搭配,可化湿消导开胃。
砂仁消滞茶
材料:砂仁、炒麦芽、炒谷芽少量;
做法:药材洗净后,将炒麦芽与炒谷芽放入锅中,加入500ml清水,煮20分钟后加入砂仁再煮5分钟即可。
功效:芳香化湿,消滞开胃。
适合人群:湿困脾胃、运化不利者,常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口气酸臭,大便稀溏或夹有不消化的食物,舌苔白厚腻。
■温脾散寒,治疗寒湿泻
湿邪为病,最易困阻脾胃。当寒湿困脾,脾胃升降失常,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这种就称为寒湿泻,多是由于受了寒湿之邪或者吃了生冷饮食所致,主要表现为腹痛肠鸣,大便清稀或如水样。
应对寒湿泻,可以用砂仁。《药性论》谓:砂仁“温脾止泻,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治冷滑下痢不禁。”而且砂仁性温,可温暖脾胃,散寒逐湿。寒湿袪,则泄泻止。
砂仁鲫鱼汤
材料:鲫鱼1条,砂仁少量,姜片3片。
做法:鲫鱼去掉内脏洗净,下锅煎至两面金黄;砂仁打碎;瓦煲加适量清水,放入姜片煮沸后放入鲫鱼,小火煲半小时后加入砂仁稍煮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温脾止泻,散寒化湿。
适合人群:寒湿困脾者,常见腹胀不适,恶心欲呕,食欲不佳,大便溏烂,舌淡红,苔白腻。
■温中行气,消除胃肠胀气
《本草汇言》中说:“砂仁,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
由此可见,砂仁能通畅三焦,是一个可以调畅上、中、下三焦之气的药物。现代研究也发现,砂仁富含挥发油,可以促进胃肠运动,消除胃肠胀气。
砂仁陈皮茶
材料:砂仁、陈皮少许。
做法:开水焖泡10分钟,代茶饮。
功效:温化寒湿,行气消胀。
适合人群:寒湿困脾者,常见饮食生冷后出现嗳气,腹胀,胃纳欠佳,舌淡红,苔白腻。
服用砂仁注意事项
尽管砂仁具有诸多药用价值和食疗功效,但在服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适量服用:砂仁性味辛温,过量服用可能导致上火或损伤胃黏膜,因此应适量服用。
孕妇慎用:虽然砂仁具有安胎止呕的作用,但孕妇在服用时仍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阴虚火旺者禁服:砂仁辛温助火,阴虚火旺者服用可能加重病情,应禁服。
避免与某些药物同服:砂仁与某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与抗生素、抗凝血药等同服可能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往期回顾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