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与线粒体功能障碍

健康   科学   2022-10-25 14:04   北京  

简介:《Clin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于2018年发表于Molecular Diagnosis&Therapy期刊,系统性综述了ASD儿童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临床影响、相关生物标志物以及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


1.研究背景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影响着约2%的美国儿童,但目前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发现,ASD与许多生理功能紊乱有关,其中包括氧化还原和线粒体代谢异常。


线粒体疾病(mitochondrial disease, MD)是由于线粒体功能不正常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包括线粒体肌病(骨骼肌极度不耐受疲劳)和线粒体脑肌病(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Kearns-Sayre综合征等),患病率约为0.1%。


统计发现,相对于传统的线粒体疾病(MD),5%-80%的ASD儿童表现出新型的线粒体功能障碍


受损线粒体和健康线粒体形态

(图片来自网络)

      

          2012年,关于ASD儿童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系统性回顾文献首次发表,随后的5年中,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检测新技术、遗传和代谢文章相继发表,但回顾性文献尚未更新。因此,研究者用系统性回顾研究的方法,综述了ASD儿童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临床影响、相关生物标志物以及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


2.研究方法

       2.1 文献检索

用“autism”、“autistic”、“ASD”、“Asperger”、“mitochondria”、“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等关键词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CINAHL、EmBase、Scopus和ERIC数据库,共发现923篇相关文献。


2. 2 文献筛选

纳入标准:(1)研究个体为ASD;(2)至少有一种功能缺陷表征线粒体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1)没有涉及人类或者人类细胞(如动物模型);(2)没有提供新的或独特的数据(如评论文章或给编辑的信件);(3)呈现重复数据;(4)报道的生物标志物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或相关机制无关;(5)报道的生物标记物与药物的已知副作用相关。

经筛选后,共220篇文章被纳入研究。


3.研究结果

3.1 临床方面

统计发现,只有部分研究检查了孤独症(ASD)和线粒体疾病(MD)儿童的临床特征。Weissman等人发现,MD是ASD儿童的临床症状之一。在25名病人中,非神经相关的并发症比例较高,包括胃肠道功能障碍、过度疲劳、运动不耐受和运动迟缓等。

此外,ASD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癫痫密切相关。线粒体功能障碍与ASD均与HEADD综合征相关,其特征是肌张力减退、癫痫和发育迟缓。而这些患者表现出大规模的线粒体DNA(mtDNA)缺失,且电子传递链的复合物III(C3)存在普遍缺乏,这与合并线粒体功能障碍的ASD儿童以及癫痫患者的表现相似。


3.2 生物标志物

传统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生物标志物包括乳酸、丙酮酸、丙氨酸和肌酸激酶等。研究发现,ASD患者中乳酸、丙酮酸、乳酸-丙酮酸的比值、丙氨酸、肌酸激酶、氨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升高,而肉碱和泛素水平降低然而,这些生物标志物并不是特异性的。

通过酶学直接测量线粒体功能通常需要侵入性活检,且限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复检测以跟踪疾病状态的能力,因此,Goldenthal等人开发并验证了无创口腔拭子技术,表明口腔组织酶测量与MD患者的肌肉活检测量相对应。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Ⅰ(NADP脱氢酶复合体,C1),复合体Ⅱ(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C2),复合体Ⅲ(细胞色素还原酶复合体,C3),复合体Ⅳ(细胞色素氧化酶复合体,C4)。NADH依次经过复合物Ⅰ、辅酶Q、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复合体Ⅳ最终把电子传递给氧气,并将质子排到线粒体膜间隙最终经线粒体ATP合酶生成2.5个ATP。FADH2经复合体Ⅱ、辅酶Q、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复合体Ⅳ最终把电子传递给氧气,并将质子排到线粒体膜间隙最终经线粒体ATP合酶生成1.5个ATP。


Goldenthal等用口腔拭子检测了至少2周内未服用线粒体补充剂的ASD儿童的线粒体功能,结果发现,与健康对照儿童相比,12%的ASD儿童线粒体内复合体Ⅰ(C1)的活性降低,28%的ASD儿童线粒体内复合体Ⅳ(C4)活性显著降低,且65%的ASD儿童C1与C4的比值显著升高。


除此之外,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也被认为是ASD的生物标志物。在一项包含54名ASD儿童的研究中,52%的ASD儿童体内存在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且抗体浓度与ASD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3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胃肠道疾病

ASD患者常并发多种胃肠道疾病,包括便秘、腹痛、腹胀和胃食管反流等。一项研究对10名ASD儿童直肠和盲肠的线粒体功能进行了活检,并将其与10名克罗恩病儿童和10名非特异性胃肠道病例对照儿童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在盲肠中,除线粒体复合体Ⅱ(C2)外,ASD儿童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的蛋白含量均高于其在直肠的水平。与两外两组儿童相比,ASD儿童线粒体复合物Ⅰ(C1)活性升高,而复合物Ⅳ(C4)无活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ASD儿童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胃肠道线粒体功能障碍


3.4 可能的干预方法

一项关于线粒体补充剂的开放标签试验发现,使用含有肉碱、辅酶Q10和α-硫辛酸的线粒体鸡尾酒疗法干预11名复合物Ⅰ(C1)和复合物Ⅰ(C1)和/或复合物Ⅳ(C4)活性异常的ASD儿童三个月后,其C1/C4的比值显著下降,异常行为检查表中的嗜睡和不适当的言语等行为所有改善,而停止治疗三个月后,C1/C4的比值没有显著回升。


4.研究结论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ASD密切相关,但其病因以及治疗措施仍不明朗。线粒体很可能是孤独症预防和治疗的有效靶点,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线粒体在孤独症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并验证针对性药物和营养剂的效果。


参考文献:Rose S, Niyazov DM, Rossignol DA, Goldenthal M, Kahler SG, Frye RE. Clin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Mol Diagn Ther. 2018 Oct;22(5):571-593. doi: 10.1007/s40291-018-0352-x. PMID: 30039193; PMCID: PMC6132446.


联系我们:


自闭症医学进展
自闭症是由多种生物学原因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的异常行为综合征。本公众号致力于介绍国内外自闭症医学研究方面的进展,涉及病因机制、临床诊断、基因遗传、康复治疗、环境因素和流行病学等领域。服务对象包括医生、专业科研人员、家长及特教教师等。
 最新文章